企业领导“三躁”情绪成因及化解
2013-04-29肖力放
肖力放
当前,社会上有股急躁、浮躁、烦躁情绪。反映在一些企业领导干部中,就是有的急于追求规模,急于做大做强;有的不按市场规律办事,盲目抓技改上项目;有的朝令夕改,言而无信;有的耐不住寂寞,忙于应酬……这些现象,仿佛大家都习以为常。习以为常而不以为怪,恰恰说明少数企业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问题的严重。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果不能迅速有效地加以解决,企业就难以实现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和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在企业就成为一句空话。
○重视“三躁”情绪的表现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多数企业领导干部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背景下,沉着应对、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推进发展,得到了广大党员和职工的赞许和肯定。但也存在着少数企业领导干部思想行为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急躁情绪。一些企业领导干部思想过于活跃,缺乏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有的领导干部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制订的年度经营目标、中长期奋斗目标过高,结果完成率很低,且忽视质量与效益;有的领导干部不顾企业的现状,提出的战略目标过于宏伟,诸如要做到行业一流、国内一流、世界一流,而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却很弱;还有的领导干部为了上报经营业绩,不讲实话、不讲真话、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糊弄职工。
——浮躁情绪。一些企业领导干部热衷于开会、讲话、布置任务,对具体工作的行动方案、衡量指标、责任措施关注很少,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执行上,导致许多事情无人负责,无人落实;有的领导干部对上级托付的工作当儿戏,推诿扯皮,工作上满足于过得去,谈不上过得硬;有的领导干部遇到问题踢皮球,遇到矛盾绕道走,本位主义思想严重。
——烦躁情绪。一些企业领导干部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工作中批评得多,表扬得少,指责得多,指导得少;有的领导干部很少与员工沟通交流,听不进不同声音,特别是反面意见;有的领导干部难以静下来读书学习、思考问题;有的领导干部时常埋怨部下和职工,严重挫伤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上这些急躁、浮躁、烦躁的种种表现,危害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损坏企业领导干部形象,影响企业干群关系,干扰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产生“三躁”情绪的原因
应当看到,一些企业领导干部存在的急躁、浮躁、烦躁问题,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包括社会的、经济的、体制的、制度的、内部的、外部的等方面因素,但就内部和自身而言,一些企业领导干部“三躁”情绪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能力不足。有的领导干部主观上想把企业的事情做好,但由于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缺失,导致站得不高,看得不远,想得不深,特别是在研究制订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时,往往决策拍脑袋,过程拍胸脯,结果拍屁股,战略规划成了一纸空文,企业发展始终处在徘徊状态,甚至停滞不前;有的领导干部存在“本领恐慌”,久而久之,难以胜任和肩负引领企业发展的繁重任务。
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依然根深蒂固。有的领导干部不尊重市场规律、不懂行业门道、缺乏专业知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抓经营管理,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是不对路子,事与愿违;有的领导干部总是用行政式、命令式的方式抓项目搞开发,由于缺乏调查研究,准备不充分,蛮干盲干,导致企业造成严重损失,负债经营。
危机意识不强。有的领导干部抓工作缺少“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生存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干事情缺少冲劲闯劲拼劲;有的领导干部面对机遇,反应速度、决策速度和执行速度时常滞后于市场的变化速度,结果错失良机;有的领导干部面对压力和挑战,束手无策。
政绩观和群众观出现偏差。有的领导干部往往是对上级负责容易做到,而对下级,特别是对职工负责就难以做到;有的领导干部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有的领导干部习惯说“没有问题”,而实际问题和矛盾是客观存在,躲不开,绕不过,一些棘手的问题和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企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克服“三躁”情绪的对策
克服急躁、浮躁、烦躁情绪,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三靠监督、四靠自律,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在具体对策上可以从四个方面切入,即善于谋划是克服“三躁”情绪的前提,踏实做事是克服“三躁”情绪的关键,勤学善思是克服“三躁”情绪的基础,以人为本是克服“三躁”情绪的根本。
克服“三躁”情绪的前提是善于谋划。企业领导干部出主意、作决策的水平,主要体现在善于谋划,制订一个科学的发展战略。谋划工作要注重前瞻性,制度决策要注重先导性,推动发展要注重科学性。企业领导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必须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善于把握发展大势和主要矛盾,善于抓“牛鼻子”,抓住重点求突破,抓住关键求提高,整体推进求实效。同时,企业领导干部要下决心动真格,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全局意识,超前谋划,未雨绸缪,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克服“三躁”情绪的关键是踏实做事。企业领导干部要树立“一切重实效,无功便是过”的理念。重实效,本质在务实,按市场规律办事,真抓实干;重实效,核心是创新,善于用新的体制机制,新的方法途径,新的技术手段提质提效;重实效,关键在结合,把上情下情,内情与外情,总体与局部,眼前与长远,有机地结合好。企业领导干部要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要善于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推动工作,综合协调,整体推进;要善于用分类指导的方法推进工作,因地制宜,分层分类抓落实;要善于用典型示范的方法引领工作,总结经验,提高水平;要善于把制度和机制创新作为动力,用科学有效的机制管理事,激励人,促发展。
克服“三躁”情绪的基础是勤学善思。当今时代,学习者智,学习者强,学习者胜。学习是固本之基,源头活水,少学慢学不行,勤学、善思、活用才行。企业领导干部既要有做好工作的愿望、激情,更要有做好工作的智慧、本领。加强学习,是提高企业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能力的重要路径。腹有诗书气自华,小学小提高,多学大提高,不学难提高,企业领导干部要带着责任和目标真正学、主动学、勤奋学。勤学为基,善思为要,活用为重,勤学善思活用就能掌握真经,练就真才,就能面对难题游刃有余,就能更好地提高预见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创造性,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克服“三躁”情绪的根本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对于企业而言,相信职工、依靠职工、为了职工,应当是判断领导干部是否真正落实以人为本观念的试金石。以人为本,要求领导干部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对下属以关爱、对同事以体贴、对弱者以援手,从而凝心聚力,激发活力。以人为本,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真心实意听取职工的心声,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以人为本,要求企业领导干部从职工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从职工反映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从职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做起,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