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某高校人才流失的危机管理
2013-04-29李支立
李支立
人才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但是面对当今人才流动性日强的情况,一些高校由于区位等因素面临着人才大量流失的尴尬。本文所要探讨的某高校人才流失的危机管理,是针对目前某高校不断出现知名教授被挖到其他高校的现象,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探讨应对人才流失的举措。
某高校人才流失的成因
某高校目前的人才流失在加速,让我们先来粗略看一下2000年前后某高校部分流失到其他高校的知名教授和学者:计算机系的姜、李、冉三位教授去了中山大学,法学院的张、石两位教授去了法官学院,此种情况不胜枚举。举目全国高校,某高校无疑是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几所高校之一。我们无法否认,某高校随着人才的流失,其教学科研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市场经济的影响
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不仅是企业,而且更有事业单位,尤其是大学也引入了市场的竞争机制,一部分大学教师面对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在为着师者本分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和科研之外。在这个浪潮下,显然,某高校是没有多大的“竞争优势”的,人才流失也在情理之中。
2.某高校的地理区位
某高校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冬季气候比较恶劣,从地理环境上与南方同等水平的高校相比是不占什么优势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影响一个大学最重要的因素是行政手段。而处于市场经济时代,区位因素也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相比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沿海类高校,某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是没有什么优势的,不但不容易引进,反而容易流失。
3.某高校的财政力量较弱
某高校处于农业大省,所在省份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这就导致地方政府拿不出较多的财政来支持某高校的发展。况且,由于目前市场引入大学,中央给某高校的财政拨款也是十分有限。没有财政支持,大学就没有办法进一步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就没有办法购买更多的实验设备,这对于某高校来说是致命的缺陷。
4.某高校在管理方面亦有“人祸”导致其人才的流失
曾经有一段时间,某高校忽略了教师和学生这本应该是一个大学主人的两个群体,出现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只愿以后某高校要以师生为重,这才是一个大学能够兴旺发达的希望之所在。行政办公部门、后勤部门、校医院只有全心全意地为学校的师生服务,才有可能避免亡败的危险。
应对某高校人才流失的危机管理
2003年年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教育部长周济强调要把培育和用好人才作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而某高校也将“人才强校”作为2004年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并在此以后,某高校也一直将人才的发展放到一个很高的战略地位。
1.开源节流
国家和某高校所处省份对某高校的财政拨款不大可能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所以财政困境对某高校来说在短期内极有可能还是其发展的一个瓶颈。某高校能做的就是如何尽大限度的“开源节流”。在目前阶段,某高校成立了“某高校董事会”和“校友会”,利用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获取一定的资金支持已不是不可行之事。另外,还要注重“节流”。一个如此大规模的学校,浪费也是一件挺可怕的事,如果能真真正正把节约放到实处,对于某高校来说,所省下来的资金绝对可观。
2.吸引人才在某高校扎根成长
真正的人才追求的绝不仅仅是物质的诱惑,他们要的是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在此情况下,学校的行政领导重要的工作就是“搭台”让这些人才来“唱戏”。以人为本,打造相对宽松的学术氛围,对于那些思想上有不同看法的人,要“不揪辫子,不打棒子”。某高校要给人才以平等的地位和竞争机会,不论出身,惟能力而用。如此,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力,为某高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注重人才的引进
某高校前任校长曾经表示过要在几个方面注重人才的引进:关注国外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关注国内名校毕业且具有国外经历的优秀博士,关注我们自己的“联合培养”和“攻读学位”博士,关注“洋教授”和青年“洋博士”,对于这些人才,如果有意愿来到某高校发展可以不拘一格破格提拔。总之一句话,某高校应该坚持不懈地关注人才。
结论
重点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和学校对人才战略的高度重视是某高校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重要筹码,而不利的经济及地理大背景,激烈的人才资源竞争,复杂的利益关系再加上基层对人才工作认识不到位或落实不力,某高校的人才环境面对很大挑战,人才环境建设工作依然艰巨而复杂。所以,留住和引进人才,对于某高校来说,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持久战。打赢了,某高校在未来的各个方面发展才有一个根本的保障。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