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办社区网站发展路径探析
2013-04-29吴岚
吴岚
摘 要:社区网站是指城市社区建设中基于现实社区建立的互联网虚拟社区,在四种类型的社区网站中,用户黏性最高、生命力最强的是由居民自办的社区网站。社区网站发展的特点体现为:在现实需求下应运而生;新传播主体的产生;互联网技术推动虚拟社区的创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传播需求驱动规模化发展。社区网站的发展方向可以从社区网站的属性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两个方面去思考。
关键词:社区;虚拟社区;社区网站;社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076-02
互联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的变革。2013年1月15日,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到2012年底中国共有八省市超过一半常住居民已转化为网民[1]。
在网络迅速普及的大背景下,虚拟社区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网络交易平台、社交网站、博客、微博以及各种组织和个人创建的论坛等,将网络及其传播的信息以多种形式嵌入进人们的生活,居民自办的社区网站(以下简称“社区网站”)正是众多虚拟社区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种类型。
一、社区网站——一种新的虚拟社区形式
郝华德·雷因哥(Howard Reinhold)最早使用“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一词,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是与传统的现实社区(real community)相对应而言的,对虚拟社区可以做如下界定: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2]。
社区网站是指城市社区建设中基于现实社区建立的互联网虚拟社区,即国家按地域单元划定的在社区人群中成立的虚拟社区[3]。北京的社区网站典型代表有:“回龙观社区网“、“八通网”、“望京网”等。受大型门户网站的影响,现有的社区网站首页大多是新闻资讯,下属若干社区论坛。通过网络获取社区信息,与本社区居民在线交流越来越受到新建住宅小区居民的欢迎。
二、举办主体与用户粘性——社区网站的种类分析
与现实社区之间的密切联系使社区网站与“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区别开来。根据前人的研究,可以概括出社区网站的以下几种类型:按照举办主体分类分为居民自办、街道及社区居委会主办、物业或开发商主办、大型门户网站主办的地方社区频道等四种类型[4]。因创办主体的差异,这四种类型的社区网站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居民自办的社区网站有着较为浓厚的公益色彩,人气和用户粘性都较高;街道及社区居委会主办的网站则带上了鲜明的官方色彩,居民对这类网站缺乏主动性,用户粘性相对较低;大型门户网站主办的地方社区频道主要吸引买房者对在售楼盘的关注,用户粘性随着楼盘销售降低;开发商或物业与业主之间存在根深蒂固的矛盾,因此其主办的网站用户粘性更低,经常昙花一现。综上可见,在基于实体社区之上的社区网站中,最受居民欢迎、生命力最强的是居民自办的社区网站。以北京地区的“回龙观社区网”为例,它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43万,几乎达到饱和。
三、新形势和新需求推动发展——社区网站的发展特点
社区网站内容和服务与居民生活和内心贴近,实用且不断更新的生活资讯大大方便了居民生活,其发展体现出良好的势头,并有如下特点。
(一)社区网站在现实需求下应运而生
在北京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旧城改造以及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商品房小区大量涌现并逐步成为主流的社区形式。在居住主体上,商品房小区的居民以25-40岁之间的中青年群体为主,这个群体大多学历和收入水平都较高,且以互联网为主要的媒体工具。新社区居民之间的疏离必然产生强烈的社交需求,互联网的便捷性使得新居民希望通过网络与有经验的本社区居民就教育、医疗、就业等种种城市居住问题进行交流,社区网站由此产生。用户之间由于居住地域关系可能彼此认识,社区网站使用户获得了“弱匿名性”和“身份感”,形成了网络社区的半熟人社会[5]。居民中有热心、勤奋、执着、且能力较强的人成为论坛版主,同时也使得这一部分人获得了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新传播主体的产生
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互动的是实在个体,但是在社交网络中互动的则是ID[6]。社区网站又在社交网络的基础上,在实在个体和ID之间建立起一种以共同居住区域为基础的地缘关系。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新居民,当遇到各种生活问题,而包括街道居委会、开发商和物业等在内的传统解决渠道无法及时解决时,新居民只能向社区邻里求助。于是,社区网站的创建者(传播主体)由居民自发产生了。“回龙观社区网”的创建者刘先生是IT企业工作者,他创建网站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自己和其他新居民交流买房装修问题。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一般都是专业人士,而社区网站的创建者只是有互联网从业经历,专业的网站开发和维护技术都是边学边做。除了创办者之外,社区网站的正式工作人员屈指可数。作为这类网站的编辑,他们的任务在于发掘与社区居民相关的好内容,并及时与用户进行沟通。正式工作人员数量有限,社区网站用户群体成了规模最大的传播者。据社区网站工作人员介绍,网站的大多数论坛都是业主自己当版主,并依赖业主自己维护,作为受众的居民推动着网站前行。
(三)互联网技术推动虚拟社区的创建
技术是新事物发展的强大助推力。如果在Web1.0技术时代,社区网站也许仅仅是社区新闻资讯发布的一个平台,与门户网站没有太大差别,与社区资讯传统的传播形式,如社区广播、公告栏相比也只是存在形式上的差异。然而,现在的社区网站之所以能办得风生水起,不仅因为它所具有的地域性特征,更因为它的互动性和生活贴近性,Web2.0技术正是社区网站实现这一功能的技术推动力。Web2.0技术以用户为基础,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手段,以鼓励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目标从而形成社区化生活方式的平台。这一技术恰好满足了社区居民的表达个性和社交虚拟化的需求,使用户获得了网络社区的归属感。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传播需求驱动规模化发展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和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是个人、家庭和社会衔接的纽带,与人们的生活日渐密切,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7]。社区的商业配套随着新商品房社区的建立而日渐成熟,以回龙观小区为例,各种商业元素包括餐饮、超市、家居、商场、娱乐健身、教育等都存在于实体社区之中。区域商业一方面依赖报纸、海报、宣传单等传统传播形式进行推广,另一方面,因其目标消费群体的地域化特征,这些商业主体纷纷主动将广告投向社区网站。因此,一开始均定位为公益网站的社区网站纷纷开始了商业化运作,如“回龙观社区网”上已经有了一些商业广告,并且开通了时下正兴的团购频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网站建设者的资金压力,推动了社区网站的规模化运作。
四、社区网站引发的思考
在网络社会发展的前期,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的最大差异表现在地域空间的界定上。现实社区通常强调地域环境的影响,虚拟社区则没有物理意义上的地域边界,因此虚拟社区无疑更强调作为“共同体”的功能或精神方面的因素而不关注其地域属性[8]。然而,当社区网站出现之后,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建立了以地域为基础的联系。共同的地域特征,使社区网站融入到现实社区中,成为现实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使得这一类型的虚拟社区更加稳定和稳固。
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社区网站的未来发展走向,但对于致力这一领域研究的学者以及社区中致力该项事业发展的人来说,应该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社区网站的属性。社区网站是否只是单纯的信息共享平台?实际上社区网站作为信息共享的平台的同时,其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自我生长的过程,形成一种有生命力的结构;二是关于新时期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大量传统社区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而逐步消亡,但社会及社区居民对社区化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并不会消失,而可能成为人们社会建设行动的新指南。正如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所说:“互联网可能可以在一个似乎迅速日趋个人化及公民冷漠的社会里对扩张社会纽带有所裨益。”[9]社区网站对探索社区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必将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
201301/t20130115_38508.htm
[2]郑杭生,李强,李路路,等.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陈为智.城市社区参与中的互联网虚拟社区建设[J].兰州学刊,2009,(1):173.
[4]王锦辉,吕立峰.发展社区网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J].党史文苑,2009,(2):55-56.
[5]陈俊峰.居住社区虚拟交往探析:江苏个案[J].重庆社会科学,2008,(1):40-43.
[6]王婷婷.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J].学理论,2011,(17):49.
[7]冯桂平.社区服务功能及实现的理论综述[J].学理论,2011,(3):39.
[8]郑杭生,李强,李路路,等.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美]曼纽尔·卡斯特. 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