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改进措施与效果
2013-04-29石玉吉
石玉吉
摘 要:建昌县是辽宁省花生重点产区之一,花生在种植业中占有一定比重。为了提高花生产量,针对花生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花生示范田中,推广实施了花生“六项改进”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该文具体地介绍“六项改进”技术的内涵、实施情况及效果。
关键词:花生;高产栽培;“六项改进”技术;建昌县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6-52-02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建昌县种植业中占有一定比重。我县是辽宁省花生重点产区之一。发展花生产业,提高花生生产力,对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在花生栽培中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制约花生产业发展。如花生品种科技含量低,优良品种覆盖面积小,导致病害重,严重遏制花生产量;施肥水平低,方法不当,使花生产量一直处于低产局面;播量小,667m2株数不够,群体产量低;田管不到位,蚜害重,草荒重;地膜花生面积少,覆盖率低等。
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发展花生产业,针对花生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12年在我县花生示范田,推广了花生“六项改进”栽培技术措施。近1.33hm2花生示范田,在低温、寡照、大风、大雨严重洪涝灾害的大灾之年,仍取得较好收成。总产量达5 500kg,平均单产275.1kg/667m2,按种子价,总收入55 000元,667m2产值2 750元。其中,“花育20”单产300kg/667m2、“阜花16”单产267.1kg/667m2、“唐油4”单产279.4kg/667m2、“唐8252”单产293.9kg/667m2、“阜花305”单产270kg/667m2、“源花8”单产240.1kg/667m2。
1 花生高产栽培“六项改进”技术内涵
一是改花生老品种为高新品种;二是改浅耕低用肥为深耕分层施入配方肥;三是改2粒播为1粒密播;四是改被动防病虫为积极主动防病虫;五是改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六是改裸地直播为地膜覆盖栽培。
2 “六项改进”技术的实施与效果
2.1 改老品种为高新品种 应用该项改进技术是针对目前花生品种老化、单一、技术含量低而提出的品种更新措施,以推广普及高新品种。花生示范田种植的花生品种,均从国内北方地区重点花生研究所引进的高新品种高代种,共有6个品种。其中,从山东花生所引进的“花育20”原种一代,种植面积0.51hm2和新选育的品种“源花8”原种,种植面积0.08hm2;从省风沙研究所引进的“阜花16”原种,种植面积0.18hm2和“阜花305”原种,面积0.15hm2;从唐山花生研究所引进的“唐油4”,面积0.23hm2和“唐油8252”原种,面积0.15hm2。
从试验结果看,以“花育20”、“唐8252”、“阜花16”、“唐油4”的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突出,产量水平较高。
2.2 改浅耕低用肥为深耕分层施用配方肥 该项技术是针对花生田多年未施有机农肥,化肥施用量少,而提出的花生施肥改进技术。花生田的施肥水平为施用商品有机肥150kg/667m2,氮、磷、钾(各含17%)三元复合肥40kg/667m2,过磷钙15kg/667m2,生育期追尿素15kg/667m2。
施肥方法,采用深耕分层施肥技术。打垄时,将商品有机肥150kg/667m2,2/3的三元复合肥,大约25kg/667m2和磷肥15kg/667m2,全部深施垄内,进行假种,施肥深度在15cm左右。播种时将剩余的1/3复合肥,大约15kg/667m2,作种肥施入表土层,生育期上垄前,追少量的氮肥,即尿素15kg/667m2左右,施于垄表,然后上垄盖严。由于上中下3层施肥,一是加大了用肥量;二是减少肥效损失;三是避免化肥蚀种,烧苗;四是有利于营养元素长短结合,保证作物的生育需求。从调查对比得出,深耕分层施肥,相比浅耕低用肥,未出现蚀种烧苗现象,保苗率提高15.6%;根长增加20cm,单株荚数增加3.5个,成荚率提高30%,每667m2多收荚果50kg左右。
2.3 改2粒穴播为1粒密播 该项技术系针对珍珠豆型花生株矮直立、抗倒能力强的生育特点,而提出的加株增密的改进技术。由于播种偏差,密度水平未达到上限,但比一般对照田密度有较大增加。如“花育20”,667m2株数16 675株,单株结荚数13.7个,总荚数227 781个,对照田667m2株数13 000株,单株荚数14.2个,总荚数184 600个。两者相比较,采用加密种植的单株荚数比低密种植的每株荚数减少0.5个,但667m2总荚数却增加50 347个,667m2增产荚果60.4kg。
2012年花生示范田的667m2用种量17kg左右,密度为13 900~16 800株/667m2,基本做到了加密增株,多开有效花,多结有效果,增加成果数和饱果数,所以,才实现了较高产量。
2.4 改被动防治病虫为积极主动防治 该项技术系针对花生病虫害多、发生面广、防治不及时、不主动、危害重而提出的,加强预报,采取联防联治积极主动的防治措施。花生病害有叶斑病、茎腐病、根腐病、锈病、白绢病、疮痂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金针虫、蛴螬、地老虎、棉铃虫、造桥虫、斜纹夜蛾等,尤其是花生蚜虫对花生的生育和产量构成危害最大,轻者减产30%左右,重者甚至绝收。
为了积极主动的防治各种病虫害,根据区植保站对花生病虫害开展的长期预报和短期检测预报,提出防治指标、时间和方法,以生物防治为主,积极配合化学防治,基本将各种病虫害控制和消灭在为害之前,做到了经济、安全有效防治各种病虫害,使花生未因蚜害和其它病虫危害造成减产。
2.5 改低标准管理为高标准管理 2012年对花生示范田,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高标准管理。备耕期间,土地进行春翻、耙压,打垄深施肥假种。播前,对种子进行荚选,剔除了有病和霉烂的荚果,选后带壳晒种。剥壳时间推迟到播前20d左右,剥后种子进行粒选和种子包衣。播种期,在地温稳定通过12℃时,5月9日,雨后抢墒,采用畜力“播种器”2d种完。播深4~5cm,复土3~4cm,保苗率9.5成以上,一次出全苗。出齐苗后,进行扒土晒根,清棵蹲苗。针对花生是矮杆作物,抑草效果差,从出苗到收获一直都有杂草危害的特点,在苗期、园棵期、花期进行了3次中耕除草,基本控制了前期杂草和中期草害。花针期到收获前拔大草2~3次,遏制了后期草害,使花生不因草害减产。在花生封行和大批果针入土前,进行追肥和培土迎针,提高了花生结实率和饱果率。雨后花生旺长,进行化控防治。9月26日用机械深趟收获并拣净落地荚,实现高产丰收。
2.6 改裸地种植为地膜覆盖栽培 由于春播劳力紧缺,未能实施。花生植株生育、产量性状和产量情况详见表1。
3 小结
2012年在花生示范田,由于实施了“5项”技术改进措施,实行了品种优化,促进了花生品种更新;通过深耕分层施肥,增加了施肥量,改善了花生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通过增株加密,提高了群体产量;通过高标准管理,解决了花生病害、草害、早衰、一直影响花生单产提高等重大难题,全面提升了花生生产的科技含量,使花生产量水平再上新台阶。
(责编:陶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