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昌县水栒子园林苗木培育与紫草间作高效经营技术

2020-09-16许国友

乡村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间作

许国友

[摘 要] 水栒子和紫草都是辽宁省建昌县的乡土植物,按照培育目的、栽植密度、水肥管理、生长季节等的不同要求,对这两种植物实施间作经营,经济效益可观。基于此,本文重点介绍建昌县水栒子园林苗木培育与紫草间作高效经营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栒子;园林苗木培育;紫草;间作;建昌县

[中图分类号] S685.99;S567.23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3-85-2

1 自然概况

建昌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偏南,属燕山山脉余脉东延的丘陵地区,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石质山区。该县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60.7 mm,年日照时间2 604.8 h,无霜期140 d左右,气候炎热干燥,自然降雨不均衡,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 两种经济作物的生物学特性

水栒子(Cotoneaster  multiflorus),别名多花栒子、栒子木等,为蔷薇科(Rosaceae)栒子属(Cotoneaster)落叶灌木,枝条细瘦,小枝红褐色或棕褐色,叶片卵形,春季枝叶繁茂,5月后花朵洁白艳丽,果期8—9月,果实近球形,红色。其喜光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忌水湿,耐寒、耐干旱、瘠薄,根系庞大,耐整形修剪,是以观花、观果为主的优良园林灌木树种。

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屬于紫草科(Boraginaceae)紫草属(Lithospermum)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40.0~90.0 cm,花果期6—9月,小坚果卵球形、光泽明显、平滑,长约3.5 mm。野生紫草生长于山野林缘等地,喜凉爽、湿润环境,忌水湿、高温,多年生紫草根茎可入药,具有凉血、活血等多种功效,药用价值较高。

3 间作经营理论依据

建昌县拥有广袤耕地,以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不高。两种经济作物都是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原生植物,水栒子在苗圃地培育,所需的光照、水肥等条件均优于自然环境,适时修剪,园林育苗两三年可形成理想的根系、干径及树冠。紫草为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药用部分为根茎,在适宜的耕地种植,收益较高。实施科学的间作经营,保证灌木密度、水肥供应、光照需求等均符合要求,可培育出圆满的水栒子树冠;灌木间空地培育紫草2 a,可培育出主根丰满肥厚的个体;浇水、施肥、除草等后期管理中统一进行,可减小开支,加之两种经济作物的市场需求较大,因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较高。

4 水栒子园林苗木培育与紫草间作经营技术

4.1 水栒子幼苗繁育

4.1.1 选地。水栒子幼苗繁育地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块,便于施工经营和生产运输,以土壤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最佳,忌低洼积水地块、河岸边沙土地及黄黏土地块。

4.1.2 区划、施基肥、旋耕整地。为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组成结构,苗木生长期大幅度减少杂草的自然生长量,需将有机肥均匀撒在地表,每667 m2施入2 500 kg左右。再进行旋耕整地,深度25.0~30.0 cm。预留出灌溉干流渠,灌溉长度视灌溉水量确定,一般6.6 cm直径的出水管,每垄灌溉长度以12.0~15.0 m为宜。

4.1.3 种子采集与催芽处理。水栒子9月果实成熟,采摘后用清水浸泡,搓去果肉、果皮,及时晾干,保存在室内阴凉干燥处等待催芽处理。室外堆放冷冻催芽操作简单,实践证明效果较好,具体做法是11月上旬封冻前在室外选择阴坡、排水好的地块挖储藏坑,规格1.0~1.5 m宽、0.4 m左右深,长度由播种面积确定。播种当年1月中旬室外温度最低,一般经12 h湿沙混拌种子即可迅速冻透种子,防治种子长时间未结冻使种子活性降低,影响发芽率。先将种子在与室温相当的水中浸泡24 h,增加种仁含水量,可整袋浸泡,使水面全部淹没种子即可。捞出时整袋取出,沥干多余水分,将种子与湿沙按1∶2的容积比混合,储藏坑底与周边平铺一层塑料,保证取出种子时避免与外面的土壤混杂,更加方便取出。塑料上铺一层1.0~2.0 cm厚的细沙,再将种沙堆混拌均匀放在坑内,大体与地表持平,上面覆湿沙3.0~5.0 cm厚,外面覆盖塑料后再盖土10.0 cm。每年春季地表升温不均衡,为防止播种前催芽冬储的种子室外发热霉变,3月下旬将混沙的种子挖出,转移放置在0 ℃冷库,播种前1 d取出。

4.1.4 灌溉与播种。建昌县早春常年自然干旱,如果有自然降雨,能保证地表耕作层10.0 cm以上深度湿润的时间一般不超过5 d,因此,播种前三四天需将旋耕后的育苗地灌溉一次。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每667 m2播种量40 kg,采取垄播方式,操作简便、用工量小,播种行距50.0 cm,开沟种植深度2.0~2.5 cm,将催芽后的种子均匀散播到沟底,用细土覆盖平整,轻轻镇压,使种子与土壤接触紧密,促进保墒。播种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注意薄膜周边压土,不要压在点播种子的上方,使苗木正常出土。

4.1.5 后期管理。播后10 d左右开始出苗,幼苗出土2 d左右及时划开薄膜,使幼苗正常生长,否则会造成幼苗顶部烫伤,影响其正常生长。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清除苗眼杂草,并初次间苗,将苗木双棵等多余的幼苗拔除。幼苗长出六七片真叶时定苗,保留苗木株距5.0 cm左右,产苗量约30万株/hm2。追肥应在苗木定植后灌溉前进行,避免苗木“烧伤”,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如尿素或复合肥等,施肥量一般为150 kg/hm2左右,将肥料均匀撒入灌溉水中或直接撒在苗木根系附近。苗木种植20 d以后,结合自然降雨,及时检查土壤墒情,一般雨季7月以前再灌水2次,9月后灌水一次,11月上旬封冻前浇上冻水,翌年早春3月中下旬浇一次返青水,使苗木须根都处在湿润土壤内,促进苗木树液流动、正常生长发育。

4.2 水栒子栽植、灌溉与间作技术

4.2.1 地块选择与整地。栽植地块的选地、整地与水栒子幼苗繁育地块的要求相同。需要注意的是,苗木通常带坨移植,避免沙土地培育,保证顺利起苗。

4.2.2 水栒子栽植。为协调栽植水栒子与种植紫草统一,栽植时间以4月5—15日为宜,移植水栒子的株行距为1.5 m×2.5 m,先挖好栽植坑,再起苗栽植,减少裸根露天暴晒时间;栽植穴直径和深度都需达到25.0 cm,坑底留出浮土,水栒子苗木起出后保留根部护心土,做好根部防晒,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埋土栽植完成。苗木栽植在坑中央,避免靠坑一边栽植,使根系舒展;根部填土踩实,并沿地表将苗木地上部分剪除,栽植半天后,最晚当天完成浇水,浇足浇透。需要注意的是,起苗、栽植、澆水协调一致,起完的苗木不可露天过夜,栽完的苗木当天浇水。

4.2.3 紫草间作。紫草种子需进行催芽,不必浸泡种子,其余措施与水栒子种子催芽一致。视土质,灌溉3 d后即可播种紫草,采用大垄双行播种方式,每2行水栒子间种植3组计6行紫草,每组间距0.5 m,双行间距、双行外侧与水栒子的间距均为0.3 m,开沟深度0.8 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播种量37.5 kg/hm2,覆土厚度0.5~0.8 cm,轻轻镇压,及时覆膜,12 d以后可陆续出苗。苗高5.0 cm时定苗,保留紫草株距10.0 cm左右。

4.2.4 覆膜保墒与水栒子修剪。建昌县气候干旱,蒸发量较大,因此,覆膜作业是关键环节,做到覆早、盖严。覆膜不仅能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长时间保持土壤湿润,而且可以避免杂草生长,减少一两次人工除草。此外,覆膜后可提高地表土壤温度,促进种子萌发,提前出苗,并促进新植苗木根系萌生更多不定根。水栒子新芽萌发、紫草生长出土后,要及时划破薄膜,使幼芽有充足的生长空间,避免烫伤。水栒子萌生芽保留最粗壮的一个作为主枝干,其余基部萌生芽全部抹除,减少养分消耗,同时保留水栒子主干高度30.0 cm以下无侧枝,随时抹芽或剪除萌生部分,以后树冠可自然生长圆满。以后早春和7月中旬各修剪一次,主要剪除树冠下萌生枝、树冠内过密枝、枯死枝、影响冠形的竞争枝等。

4.3 后期除草与水肥管理

间作经营中水肥等管理可统一进行,除草、追肥、灌溉等措施与水栒子育苗基本相同。此外,水栒子施肥量0.10~0.15 kg/株;第2年以后,7月以前除草2次,结合自然降雨,再浇水两三次,返青水和上冻水要及时浇足。

5 经营效果

水栒子移植后培育3年,冠幅可达1.5 m,地径在4.0 cm以上,当年落叶后即可园林生产应用;紫草种植后2 a即开花结果,果实变色和坚硬时及时分批采收,晒干储藏,每年产种子150~300 kg/hm2;根部药材第3年10月下旬即可采收,挖出根茎,去净泥土,晒干成捆,一般产干品2 250 kg/hm2,经济价值较高。两种经济作物间作经营,是正常种植玉米大田效益的3倍以上,对于我国气候相近区域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间作
椰子间作可可下可可光合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早酥梨园间作紫花苜蓿种植技术分析
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双季直播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果园实行间作套种的优势与模式
棉花—孜然间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间作模式对早实核桃幼林生长的影响
三峡库区桑园间作草菇可行性分析
棉花花生间作系统密度配置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鄂东南地区花生+棉花间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