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
2013-04-29郭爱琴
郭爱琴
摘要:问题教学,自古有之。如孟子的“重思存疑”,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陆九渊的“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等等。但传统的问题教学是以教师提问为主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验证假设。表面上看,似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多了,其实,问题仍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没有独立的见解,主动性被抑制了。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問题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有一种开发、开掘的欲望,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所以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会观察、分析、揭示、概括。那么师在教学中怎样设计“好”的问题?
一、一个“好问题”应当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好问题”必须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究性。可接受性是指问题要容易为学生所理解问的是什么,要有一定的意义容易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2)、障碍性则是要求问题要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也就是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是显而易见的,是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供使用的但又确实与已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问题;探究性是指学生能进行探究,而探究的过程又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从教师角度来看,“好问题”应当有可控性。(3)、可控性是指教师对所选问题在尝试引导环节中要能对学生的活动围绕着教学中心加以适当的控制与诱导;从数学内部来看,问题要具有可生性、开放性。可生性是指所选取的问题要有新问题或新知识的生长点,能够在部份更改条件下能产生新的问题,或是问题能够迁移、变形,或变换思维角度有不同的解法。
(二)、“好问题”的设计能促进学生“提出问题”。
①课题质疑法,数学学习目标尤如指南针,为后面的学习指明方向,可从知识的产生、运用,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上去质疑。②因果质疑法,任何事物的原因与结果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即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可以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也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质疑。③联想质疑法: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如特征、属性、关系等)相同或相似之处,产生联想,并由此入手提出问题:这些对象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什么?④方法质疑法,当学生做完数学习题时,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进行质疑:“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解决哪些类型习题?”等。⑤比较质疑法,高中数学课程中有很多仅一字之差而又联系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并且很容易混淆。可引导学生边比较边质疑。⑥批判质疑法,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 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 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进行探究性质疑,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三)、“好问题”的设计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事业有成,智力因素的作用约占20%,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却占80%左右。
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动机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正确的学习动机对掌握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这样提高了唤醒水平,集中了注意力。比如高中数学现行课本每一章的开始都有一个生动且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教师在授课前提出来让学生提高注意力。②提高学生的兴趣,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 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③培养学生的意志,意志是学生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活动,它对学习起着支配和调节作。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疑问是发现之母”,创新来源于“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发展的源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这样不想学的学生就会调节自己的状态回到学习中去。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应所有的情况,而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者只有掌握了较多的不同的策略,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因此,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提出问题”策略。
总之,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体验性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注重书本与经验的结合,科学向生活的回归,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实施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应该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要善于创设和利用问题情景进行教学,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过程。并注意不断积累教学资料,丰富课堂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