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浅析
2013-04-29孙继海
孙继海
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内涵由三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现实化,要想平稳有序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持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需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含义,就是通过学习和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自觉运用这一科学理论,以实现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通过上述概念的总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和现实化等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为了更好的把握这一新命题的实质要义,更有成效地推进这项工作,我们就应该时刻从这三个方面来诠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
如何正确界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摆在第一位的是,要区分 “马克思主义”的准确含义、“当代马克思主义”概念内涵、以及要正确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9世纪末,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首先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作出了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其后,作为一种科学体系经过了来自不同年代、不同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以及完善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劳苦大众求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以及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最终替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揭示了社会主义迈向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在《卡尔马克思》一书中,伟大的革命先驱列宁认为狭义上,马克思主义可以理解为:“是关于马克思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而广义上,还包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马克思主义者继承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丰富、发展以及完善出的理论。由此,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分别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基础和核心,他们互相依撑,共同组成了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抽象而深奥的理论,少数人在理解掌握之后,运用“大众化的语言”进行通俗的诠释,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能够真正融入他们的思想体系当中,成为广大群众日常行为的坐标,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革命、生产、生活等具体实践相结合,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出,所谓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的大众化,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内容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与物资力量,使得广大人民能够运用他们去认识并改造世界。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过程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具体实践的指导;并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使之升华,进而继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特征
概念的界定后,我们就需要详细分析总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首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理论前提是科学性。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被历次实践所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立在科学之上,能够揭示和反映自然、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正因为接受着实践不断的检验,才能保持它经久不衰。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当中,实现了马克思基本原理与基本内容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的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与物资力量,使得广大人民能够运用他们去解决一系列的现实问题,进而去认识并改造世界。因此,科学性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加深对执政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的认识与理解。
其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本质属性是实践性。实践是任何理论的来源,实践能够促进任何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之初,始终植根于实践之中,并依托具体的实践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也正因为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更为科学地揭示和改造世界。因此,我们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服务群众与群众实践,我们想要继续丰富以及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统一,就要致力于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最后,其理论特征是时代性。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走进并在群众中得以普及的根本即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具备的鲜明的时代性,伟大导师恩格斯认为:不同时代产生的不同思维,都会作为一种特定的历史产物,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巨大创新与发展无不贯穿着每一次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跨越,这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可想而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特征的时代性,也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内容能够更紧密的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真正做到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以全球化为背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从而彰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性。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一有机整体,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动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早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毛泽东同志认为: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的,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因此,必须以其为理论指导,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来源于西方,因此,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我优秀文化,赋予其中国民族特色和形式的同时,继续吸收先进文化。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社会实际相结合。
综上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在内容上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的创新和丰富自身的内容,从而形成更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理论;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在形式上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理论形式上的新要求,适应时代,不断的创新和丰富自身;这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广泛吸收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鲜语言,在语言上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能够运用适应时代的表达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传达和宣传。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的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丰富发展和创新出适应时代新要求的具备新内容、新形式、新语言的理论,而前提就是要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将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去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实际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广大人民所真正掌握和运用,这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就是说,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只是局限于表面;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实现,才能从时代意义上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民族传统和文化习俗的同时,继承和发扬我优秀文化,继续吸收先进文化,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与物资力量,投身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中去,从而最终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由此,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否则都是空谈。
4.结语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人民群众现实要求的原则,真正做到不断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融入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当中,做为人民的思想武器指导人民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1993
[2]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M]. 人民出版社,1988
[3]毛泽东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书信选集[M]. 人民出版社, 1983
[4]斯大林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斯大林选集[M]. 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1972
[6]杨宏庭.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经验初探[J]. 甘肃社会科学. 2009(02)
[7]李红军. 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06)
[8]张国启.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内涵及实践维度[J]. 理论与改革. 2009(04)
[9]邹强华,黄伟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 思想理论教育. 2010(15)
[10]沈炜.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