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适合的教育”,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
2013-04-29陈伟忠
陈伟忠
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部分,它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思考,使其健康成长,为将来步入社会夯实基础的教育。因此,只有提供“适合的教育”,才能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的优质发展。
一、“适合的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
1. “适合的教育”的内涵
就学校教育而言,“适合的教育”是指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孩子自身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和实现。
首先,“适合的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水平设计相应的教育方案,尊重和保护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其次,“适合的教育”是一种多样化的教育。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掘各种资源,精心选择和不断优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为每位学生提供最大可能的发展空间。学生个体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
最后,“适合的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强化主体性教育的理念,通过科学的设计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而不是反向的削足适履。因此,教师在构建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要以学生潜力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2. 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的内涵
学校优质发展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我国政府于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正式提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又进一步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这些文件旨在引导教育改革,引领教育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让学校逐步由办学大众化、标准化、制度化、同一化逐步走向办学个性化、内涵化、优质化、品格化,从而让学生全面发展、优势发展、和谐发展,实现普高教育的优质发展。
二、“适合的教育”的理论依据
首先,“适合的教育”这一理念契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它直接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各级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转变观念,始终围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要务开展各项工作。
其次,“适合的教育”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以生为本,主张尊重学生的本性,主张学校的价值在于为每个学生提供真正有助于个性解放和成长的经验,重视人的存在,重视学习活动过程对学生主体的适应性。也就是说,教育要适应学生,要回归学生自主的地位。
最后,“适合的教育”遵循了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正是遵循了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的基本规律。
三、我校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实践
为践行“适合的教育”这一理念,我校开展了大量有效的实践工作。
1. 适合的德育工作
适合的德育工作是基于学生个性差异而形成的一条个性化的教育思路,它以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宗旨,是集体教育的一种补充,又是个别教育的一种深化。
第一,尊重学生主体,提供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本校具体工作表现在多个层面。例如学校层面的工作。充分发挥校学生会、校学生团委在学生自治中的功能和作用。我校学生会、学生团委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规则和自治组织,他们承担了我校在劳动卫生检查与评比、文明班评比、各类学生考勤、仪容仪表检查、校容校貌维护、各种文艺活动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学生在参与学生会、学生团委的工作中,既锻炼了自治的能力,也提升了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又如班级层面的工作。建立“班主任引导、班干部主理、师生全员参与”的师生共治的班级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从班干部的选举到班级事务的决策,再到班级成员行为的监督与激励等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依靠每个学生的参与,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第二,积极开展“学生亲身体验”的心理品质感悟活动,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心理品质养成教育。我校成立了一个专门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教师团队“心灵之旅工作坊”,开展了大量体验式活动,特别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通过让学习者参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在交流、反思中实现道德的领悟和内化。
第三,创建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平台。本校设立各类学生社团,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其成长的平台和机会。多样化的校园活动和学生社会活动,给众多的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展现自我、获得成功感的平台和机会,也促进了他们个性的多元化发展。
第四,创建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评价机制。适合的德育工作,要给予每个学生独特的评价方式,要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优评先活动。学校除了表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表现突出的班干部外,还开展文明礼仪之星、感恩之星、优秀学生社团等评选和表彰活动。在各个班级,开展由学生自己设立项目、自己组织评选和表彰的“班级人物评选”,评选的项目涵盖各个方面。这些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优评先活动,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促进了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个性发展。
2. 适合的校本课程
我们把开发校本课程作为向学生提供适合教育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学校美术科组开发编写了《素描教学校本教材》《色彩教学校本教材》《速写教学校本教材》,率先在广东省内开创了编写中学美术校本教材的先河,也使学校美术教育有了适合的教学标准,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语文科组编写的《美文选读》教材,对于提升学生的汉语读写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学校也积极开展有声有色的主题学习活动,如历史科组开展的缚娄古国考察研究活动和历史人物探究课程、艺体科组开展的健体课程、美术科组的书法培训课程等……颇受学生的青睐。
3. 适合的教学模式
“学案”是20世纪末在江浙一带首先推出,以“讲学稿”等形式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课堂教学改革形式。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将此类教学模式称之为“学案制”。由于我校生源基础薄弱,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校也在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我校实施了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学案制”教学。
“学案制”教学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案制”教学通过教师集体备课提供的学案,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课堂,引导学生自主運用知识、探索知识。这种引导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意识的发展,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总之,从“学案制”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这一教学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万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