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3-04-29任继东
任继东
摘 要:自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便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应用,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辩证分析了网络时代统计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试图将统计工作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研究如何在网络时代提高统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网络技术;统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071-02
20世纪末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迎来了可以与工业革命相媲美的网络时代,网络化迅速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统计工作的统计理念、组织手段及行为方式也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一方面传统的统计观念受到了网络时代统计观的强烈冲击,迫使统计观念更新和重构;另一方面,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网络化对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方法、数据处理技术等统计信息的生产方式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统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发布显得更加便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各层次对统计信息的需求。
一、网络时代对传统统计工作的冲击
(一)网络环境给传统统计理论及统计体制带来深刻影响
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最合适的平台。网络时代的统计理论将是对传统统计理论的高度浓缩,并朝着集成化和深度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统计管理受空间狭窄、时间滞后、速度低下的影响,使得统计分析报告参考价值不断流失,但在网络时代,网络从空间上将物理距离缩短为鼠标距离,保证了统计管理能力能够延伸到所需要的每一个节点。从时间上看,网络使统计管理正从事后控制转向事前和事中控制,从静态逐步走向动态;从速度上看,信息传输及发布的即时、快速、全天候的特性使得统计调查的快、精、准原则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伴随着经济活动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统计对象、调查方法、统计指标、报送渠道等各方面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统计制度、方法已经无法全面、准确、快捷地获得各个方面、各层次所需要的统计信息。管编与管人脱节,法规检查与处理脱节,工作方式与技术脱节,任务与待遇脱节等,这些新老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得统计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二)传统的统计调查方式受到挑战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信息交流渠道,作为社会经济信息搜集手段之一的统计调查,必将面临着调查方式的重大转变,如今形式多样的主动浏览访问、E-mail调查等网上调查方式,因其经济、便捷和高效等优点,正逐步成为统计调查的主流,对传统统计调查施加了一种强大的压力。此外,多样的信息交流渠道、迅捷的信息传输速度,使得信息来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浩如烟海的网上信息资源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文献资源量,如何运用现代化的统计调查方法,在信息的海洋中快速挖掘出有效信息,满足不同统计服务对象对统计信息提出的需求,是传统统计调查面临的又一项挑战。与此同时,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统计信息标准化的改良和自动分类技术的应用,统计信息的登记手段和保存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若继续按照传统的统计调查方式搜集统计信息,将陷入事倍功半的困境。
(三)统计工作人员受到网络时代的挑战
统计人员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统计工作的质量。在传统的统计调查中,大量繁杂的重复劳动占据了统计人员的绝大部分时间,这些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的责任心依赖程度较高,对其知识结构以及业务素质的要求相对较低,统计人员专业知识匮乏,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不足。然而,用于提高统计工作队伍战斗力的岗前培训、继续教育等往往流于形式,培训力度及深度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以至于统计人员跟不上时代潮流,对网络经济时代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低,工作方法与环境、技术脱节,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各个层次的统计服务对象提供所需的准确、可靠的信息。此外,网络时代的统计工作几乎全部由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来完成,统计工作的手段和分析预测方法也越来越科学,网络环境下的统计工作不仅要求统计人员是一位高水平的统计师,而且还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统计分析软件,熟悉外语、商务惯例等。因此,作为一名网络时代的统计人,面临着顺应环境的变化,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武装头脑,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的巨大压力。
二、网络时代给统计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对统计信息的需求
网络时代,兵马未动,信息先行。信息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传播及更新,Internet已然成为了一个信息超级市场(Supermarket of Information,SMI),里面充斥着数量惊人、品种齐全、低廉或免费的信息产品,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中获取自己需要的图片、文字、声音等信息,然而内容庞杂、渠道多样的网络信息资源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渴求,使得人们更加便利地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动态性和共享性查阅获取信息,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统计信息需求增加,对信息的深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活中不仅需要大量能够度量技术发展状况且与时俱进的指标体系,而且需要能够反映科研活动投入、产出、效益等多方面现状的统计信息,以便决策人员能够对科技布局进行准确的评价、调整及论证,充分发挥科技统计在宏观调控和各个层次的科学决策中“参谋”及“军师”的作用。
(二)信息网络技术为统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新时期,统计调查员将告别风里来、雨里去,挨家挨户搜集统计数据的艰难困苦时代,而是直接访问统计信息中心,搜获大量的原始信息资料,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取得的原始信息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生成大量的新再生信息,或根据统计内容的需要,充分发挥先进的网络技术力量,开展网上普查和抽样调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统计信息搜集处理效率,不仅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从网络中直接获取大量的统计信息,而且能使庞杂的数据整理汇总运算完成于瞬间。传统的统计工作一直被专业间数据不统一,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的难题所困扰,网络时代,人们将运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先进的设备、复合型的人才等软硬件条件,配合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统计数据的搜集、处理、分配,为网络环境下统计系统的普及与推广提供最基本的应用基础和技术支撑,并建立“统一采集、集中处理、数据共享”的专业统计信息配送机制,完善统计信息数据库,提高统计信息的利用率。
(三)信息网络技术提高了统计信息质量
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系统性是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其中统计信息的准确性被视为统计工作的生命和灵魂。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统计信息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时代统计信息的传输更加便捷,统计信息提供方与需求方之间的中间环节不断缩减,有效降低了信息在中间环节出现差错的频率,进一步提高了统计信息的可靠性。二是统计工作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统计信息资源,实现信息搜集自动化、统计资料编辑电子化、传输网络化,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保证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有效地实现了统计信息的社会共享。三是在先进的统计工具和方法的支撑下,统计人员能够根据统计服务对象的需求,较容易地开展一些特殊的调查,如满意度调查、市场调查、民生调查等,并且能够在资料内容、服务手段、时间安排上做出灵活调整,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层次统计服务对象的要求,极大加强了统计信息的适用性。
三、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的新发展
(一)更新统计观念
网络化浪潮席卷全球,给统计工作带来冲击和发展机遇。在网络环境下重新审视统计工作,构建网络时代统计观,已成为统计观念发展的必然趋势。
1.未来观。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渠道增多,时空距离缩短,信息传递效率提高,网络时代的统计工作突破了时空间隔,统计时空观开始由传统的回顾型时空观转向未来型时空观。
2.动态观。网络时代的统计信息搜集处理呈现出动态化、实时化的新特征。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现象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必须强化动态处理观念,建立动态处理的理论及方法体系,树立彻底的动态统计观。
3.随机观。传统的统计工作中,统计环境、统计主客体相对稳定,使得统计工作具有描述性、事后性、确定性等特征,而网络时代的统计面临着复杂的变化和风险,表现出全程性、随机性和关联性,因此,有必要强化随机观念,以充分揭示和控制风险。
(二)数据仓库技术应用和推广
数据仓库技术是继Internet之后的又一个技术热点。它是一个专门的数据仓储,用以完成数据查询及分析,保存从多个数据库或其他数据源选取的已有数据,并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用户接口。数据仓库技术在统计系统中的应用将极大提高统计信息获取、存储、管理、查询的功效,加快数据仓库的建立和运用,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统计信息网,充分挖掘统计系统的信息资源,降低数据管理成本,为宏观调控、宏观决策及制定长远战略规划提供充分而有力的科学依据,更好地向社会提供统计信息服务,实现统计系统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三)强化统计信息安全保障
统计信息是经济、社会、科技信息的主体,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依据,也是跟踪市场动向、掌握市场规律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保障统计信息在传输、保存、发布过程中的信息安全显得至关重要,当前统计信息常面临着统计数据库损坏、保密统计数据泄露、统计信息网络系统瘫痪等信息安全问题。为将统计信息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程度,需要加大统计信息安全教育力度,提高人们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的意识;进一步加强技术防护措施,改善统计系统管理,加快新的安全保密技术的开发,重视统计信息安全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的培养,强化统计信息安全软硬件保障。
参考文献:
[1]汪为希,杨海青,陶玫.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统计工作[J].中国医院统计,2004,(11).
[2]董高峰.网络时代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发展[D].长沙:湖南大学,2005:11.
[3]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