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学习:时时处处皆可学

2013-04-29何泳忠

中国德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型体系

何泳忠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教育部袁贵仁部长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16个字来描绘自己的“中国教育梦”。关于终生学习,他有一段动情的解释:“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当今的教育就是着手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的目标任务。”部长的这番解释,引起我们对“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紧迫而颇具前瞻性问题的学习与深入思考。

终身学习源远流长

就终身学习的本质要求而言,我国的先哲时贤们早有相关论述。《荀子·劝学》中就讲过:“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强调学习的可持续性,只有不间断地进行学习,才能保证人才辈出、推陈出新。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一个人要“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先生尖锐地指出:“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要我们“虚心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

终身学习(教育)思想源远流长。1965年,法国人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上发言时,首次提出终身教育思想。[1]他进而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当借助这种方式,满足个人及社会的永恒要求。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出版《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再次强调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认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随着这本书的风靡全球,“终身教育”这一重要理念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东西方世界公认的原则。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意大利召开首届世界终身学习大会,会议认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类的基本生存概念之一,并指出“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

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起,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这对互为表里的概念就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识,并形成一种对各国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潮,这种思潮逐渐为当代国际社会和教育界普遍认同和接受,并迅速地转化为实际的改革行动,致使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其内涵不断地完善。时至今日,大家都能认同的一点是:终身教育侧重于由政府和社会采取一系列主动措施,向民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教育机会,为民众实现终身教育创造条件。而终身学习则侧重于民众自身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发现、利用学习机会,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修养。[2]终身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一系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正像日本学者持田荣一所指出的那样,终身教育“正在越出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正逐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即实现人、教育、生活的整合。[3]有学者将“终身教育”誉为“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

终身学习愿景远大

早在1999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转了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进一步提出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其后,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均有相关明确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学习)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出总体要求。依据这些文件,到2020年,我国将以科学发展观和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以学校教育体系为依托,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为重要手段,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正规教育与非正规、非正式教育相互补充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努力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使中国进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些远大愿景,正是体现了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的目标任务要求。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其突出标志是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历史发展阶段,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了很大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使我国初步具备了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有研究对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发展战略、实践经验和制度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充分肯定了中央和北京、上海等广播电视大学认真开展的建设开放大学的试点工作以及所取得的重要进展。[4]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是国家教育体制、制度的重大改革创新,是加快构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的战略举措。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仍然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其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把国家的意志转变为社会现实,把终身教育理念转化为终身教育行为,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终身学习任重道远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终身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终身教育的立法与法治、终身教育的保障机制、终身教育民间组织的建立与完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策略、终身教育监督机制的确立等多个领域和环节。这样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相应的专门机构行使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规定,明确了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是国家。既然主体是国家,那么政府部门中设置专门负责终身教育的机构就是自然的事情。

笔者认为,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省、市(地)、县、乡(镇)各级政府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统。兰州市近几年来,以“社区学习中心”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市、县(区)、乡(街)、村(社区)四级终身教育平台建设,着力构建符合兰州实际的终身教育体系,做到了终身教育有专门机构负责,有专人去推动。现阶段我国构建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就是要在国家层面终身教育体系管理机构出台的总体方案、目标、规划指导下,分地区有针对性地实施,最终在全国建立完善的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学校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强化对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劳动者进行持续的和大规模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5]可以说,这是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

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的保障机制,有专家提出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首先让人们感到“必须学”,进而激发其自主性,递升到“我要学”的境界,然后给一个“让你学”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最后完成“学了好”的终极目的。而这个过程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是循环往复、伴随一生的。[6]笔者高度认同。

笔者还认为,终身学习,教师先行。我们正处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之中,无论身份,无论地位,无论学识,每一位公民都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而身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无疑更要一辈子学习。我经常强调这个问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辱使命,迎难而上,让教育的力量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谢素蓉.终身教育思想演变及其在中国实践中的辨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4):33-35.

[2]居峰.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化的思辨[J].成人教育,2010(1):32-33.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

[4]郝克明,季明明.构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的战略举措[N].中国教育报,2012-07-30(2).

[5]马思援.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如何构建[N].中国教育报,2006-06-02(7).

[6]徐明祥,李兴洲.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难点及对策[J].教育研究,2001(3):59-64.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学习型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建设学习型关工委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