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文人共品香

2013-04-29关试莺

中国收藏 2013年6期
关键词:香药文人

关试莺

文人士大夫不仅视用香为雅事,更将香与香气视为濡养性灵之物,虽不可口食,却可颐养身心。古代文人用香,不只是享受芬芳,更是用香正心养神。

品香,于当代大多数人而言可谓是一极陌生的词。然若有心翻看前人图画,仍可发现它的隐秘身迹。桐木琴在墙,香筒在桌,女子纨衣素手,或倚桌闲眄,或翠冠笑语,轻烟添黛紫,流扇逐月华。

四般闲事

宋朝临安俗谚谓品香、斗茶、挂画、插花为文人四般闲事,易安词“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已占其二。文人士大夫不仅视用香为雅事,更将香与香气视为濡养性灵之物,虽不可口食,却可颐养身心。古代文人用香,不只是享受芬芳,更是用香正心养神。

从宋代开始,文人用香有了许多细致的讲究,不少文人亲自制定香席仪式。曾闻人据案上香具判断画的真假。所谓香具七件,包括夹取盛放香材银叶之银叶夹、搅松香灰夹取香炭香材之火筷(或称之火箸)、清扫炉边之羽帚(或称为羽扫)、堆放灰山之侧灰押、打拓时填埋香粉之香匙、勺用香粉之香勺和别香包之莺。

当时常见的熏香之法为炭熏法。先使火筷夹香炭团入炭盘中,点火燃之,不可失周围分毫处,反面亦同。常备香灰于炉中,火筷匀调使其布满空气;开孔下置香炭并拨灰覆盖,侧灰押压作小山形,再于五个方向打以筋位,喻以五行并施满空气。火筷于灰山顶开口,利于传热。再拈羽帚清扫炉边香灰,昭显尊客之道。以银叶夹撚银叶平置在灰山顶,手离银叶寸余感受温度,据此调节香炭位置。若事皆备则可切取香材。香材事先应作清理,去其泥污腐杂,否则气恶难以品闻。以香筷夹放香材于银叶上,不可散乱。

对于文人来讲,品香、焚香乃是极其风雅之事。同是焚香,却风格各异。韩熙载喜欢对花焚香,花不同,香也有别:木樨宜龙脑,兰宜四绝,含笑宜麝……徐铉喜月下焚香,自制香名“伴月香”。蔡京喜欢“无火之香”,常先在一侧房间焚香,香浓之后再卷起帘幕,便有香云漂涌而来。

品香时也有讲究,香杯、炉应在左手,右手顺势覆盖其口,虎口张开。俯鼻在上方缓慢吞吐,香气入肺腑后头转向右下方吐出,切不可对口吐气,亦不可向左吐气,主客皆坐于左边。闻香三次,首次乃祛除杂味,第二次鼻观趣味,最后回味意念。事毕传向后者,主客品闻一旬过后,便题心得于香笺上赏观。金代文人杨庭秀《焚香诗》一篇可略窥其大观:“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似纸。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今有香不见烟。素馨欲开茉莉折,底处龙涎示旃檀。平生饱食山林味,不柰此香殊妩媚。呼儿急取蒸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明代文人也把香视为名士生活的重要标志,对香药、香方、香具、熏香方法、品香都颇为讲究。《长物志跋》中说:“有明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评书、品画、渝茗、焚香、弹琴、选石等事,无一不精。”

文人制香

古时焚香不仅为了自身对清香的需求,亦代表了文人士大夫的清雅喜好,范晔《和香方序》云:“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燥,詹唐黏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柰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由此可见文人不仅熏香,亦懂香制香,明白各种香药的特性,因材致用。

从宋代起,香的配方愈加丰富,香气风格多样,香品名称也十分风雅,有不少以人名命名的香,如藏春香、笑兰香、精深香等等。除了编制香谱、香方以外,在制香的方法上篆香等法颇受文人欢迎。秦观词中言“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便是借此种一线成字之巧香来比喻离人柔肠,可谓形象至极。宋代“豫章四洪”之一的洪刍,于其香道典籍《香谱·香篆》中载:“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於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篆香多可用香粉自制,步骤如下:先整平炉中香灰,切须压平夯实,或可煅烧一次净灰去味。而后放入香拓,香拓从云纹至篆字皆有,篆字者多为福寿心字之类,形状较为复杂。在香拓中用香勺打入香粉,以香铲填平拓纹后清理余粉,再敲震边拓提出模板。最后用微火点燃,品香悟道。提拓讲究心平气和不急不躁,否则或断或黏,皆不是好香篆。香席品香需题心得,篆香多无此拘,然品评篆香亦有其法。一为观篆,一为观烟。观篆乃视察其豆火易字色,观烟则赏览轻烟直曲蜿蜒如何,焚香如空华,于此可见人生妙理。

文人对香的喜好,使得许多香学专著在宋代后频繁出现,如沈立的《(沈氏)香谱》、丁谓《天香传》、洪刍《(洪氏)香谱》、陈敬《(陈氏)香谱》等,其作者多有文人或学者背景。

另有一些文人,虽无专门的香学专书,但也对香和香药颇有研究,在其文章中均有记述。例如对沉香,不少文人都有阐述。苏轼在《沉香山子赋》中如此论述海南沉香:“矧儋崖之异产,实超然而不群。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顾占城之枯朽,宜爂釜而燎蚊。”

明清时期的香学文论也十分丰富,最有名的当属明末知名文人周嘉胄的《香乘》。这本书是古代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香学专著,汇集了与香有关的多种史料,广泛涉及香药、香具、香文等内容。此外,《普济方》、《本草纲目》等医书对香药和香也有不少记载。

有清之后,传统的品香活动日渐式微,但人们对于香的喜爱仍未衰减,如今市面上仍充斥着线香、塔香、香囊等,熏衣观阑从未离开我们的生活。青烟身瘦难沉碧,锦灰寸断易堆花。若有兴焚香品茗,三五闲笑寻觅旧年踪迹。那闲愁收拾未尽,也任由案头香冷多时了吧。

猜你喜欢

香药文人
文明互鉴视角下的中医香药本草文化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文人与酒
香药概念探讨
文人吃蛙
香药在变应性鼻炎诊疗中的应用
宋代文人爱睡觉
文人与石
唐宋外来药物的输入与中药化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