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计价理论问题
2013-04-29肖亚娟
肖亚娟
摘要:本文基于会计目标的角度对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进行了阐述,认为两种计量方式都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会计目标,而公允价值更能体现我国的会计目标。
关键词:资产计价理论;公允价值;历史成本;会计目标
一、资产计价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资产计价理论的概述
资产计价理论是关于资产的概念与确认标准、资产计量属性、资产计量模式以及资产计价方式等的资产在会计中的计量问题所形成的一系列的理论。本文主要以资产计价方式来探讨资产计价理论的含义。我认为资产计价理论从资产计价方式角度考虑的含义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计量的会计理论。而本文主要以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两个方面来说。
(二)资产计价的方式
目前我国公认的资产计价方式主要有五种,即公允价值、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双方都自愿情况下的公平交易中,二者彼此进行债务清偿或资产交换时的金额。这里的公平交易是指不进行或不需要进行经营规模的缩减、清算或在不利条件下持续经营的企业在双方不利的条件下仍进行交易的情况。本文所指的公允价值是将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包含在内的计价方式。
历史成本是指在进行会计计量时候, 按照所取得资源时的原始交易价格,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
重置成本又被称为现行成本,是指在当今市场条件下的利益相关者利用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重新购置一项资产时支付的金额。在重置成本的计量模式下,这里的资产的价值是指按照我们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在取得一项与其相似或相同的资产时所支付的金额。
在正常生产的经营条件下,可变现净值可以用如下公式进行计量:
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预计销售费用+相关税费),这是一个净值的概念,即:在可变现净值计量的条件下的资产价额=正常对外销售所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资产至完工是估计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现值是指以一定恰当的折现率对未来将要发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进行折现所得到的金额,它引入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是考虑时间的一种计价方式。
在现值计量方式下,资产要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值流量的折现金额计量。通常我们在确定非流动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及在确定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价值时,引入现值的计价方式。
二、基于会计目标下的资产计价理论
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信息必须对使用者的决策有用,因此, 我们强调相关性要多于可靠性。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不仅要在会计上进行确认,那些虽然还没有发生但是对于企业有重要影响的事项我们还要求进行确认。因此要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受托责任观相对于决策有用观相比,其注重的是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人员服务于委托者的需要,会计报告是以委托者为中心的。会计人员应当把注意力集中于客观的信息上,公允的报告会计信息。受托责任观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客观公允的表达经济责任的履行结果,因此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一)以公允价值为计价方式体现的决策有用观
一方面,公允价值的本质体现的是“现在和未来”,公允价值计量的着眼点在于会计要素现在和未来的价值,所追求的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决策的会计目标,即它强调的是计量结果与会计目标的高度相关,而对与产生这一结果的计量过程的标准型以及程序是否合适等并不注重,也就是说公允价值是注重结果在会计计量中的反映。而这恰巧体现了“决策有用观”中的决策相关性,即会计信息必须要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计价的优点也能够体现决策有用观:首先,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很强,企业资产的价值被公允价值直接客观的放映了出来,并保持其既“随行”又“随市”的特点,这些都保证了企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其次,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当企业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均按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核算;最后,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有助于预防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并且解决了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在成本计量的模式下,当期利润被企业过分的重视,导致企业资本积累被忽视从而造成短期行为。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将经营者的中心由单纯的提升企业利润转变为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立足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二)以历史成本为计价方式体现的受托责任观
一方面,历史成本的本质是“过去”,它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这体现了不可变性,即它不会因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而是永久的保持原始数据。这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有利于受托人对公司进行真实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履行对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历史成本相对与公允价值也是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历史成本是指买卖双方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构建企业的财产物资过程中实际发生的金额。这是客观确定下来的,没有通过人为的操纵,从而真实地反映了财产物资在被购置当时的价值;其次,历史成本具有可验证性。它具有原始凭证作为“证据”,例如合同、发票和账单等,可以随时对其进行验证;最后,历史成本计价时,因为其证据容易获得,所以大大的减少了核算的手续;另外又不需要经常对账目做调整,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人们对资产价值的随意改动和对财务状况造假等现象;④按历史成本计价时,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还是收入,都是按照实际耗费和实际成交价格确定的,可以预防企业经营收益被任意歪曲或操纵的现象。
三、结论
我认为通过对研究资产计价理论以及我国的会计目标的研究,发现资产计价理论中的历史成本体现了受托责任观,而公允价值体现了决策有用观,并且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能体现会计目标。(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朱青,常凯.从会计目标的变迁看公允价值引入的必要性[J].财经论坛,2011,1(3):47—48.
[2]刘新勇.论会计目标与会计计量模式的多元化选择[J].商业经济,2008,12(4):48—49.
[3]苏菲..从会计目标的变迁看公允价值引入的必要性[J].财经论坛,2011,1:47—48.
[4]孙海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会计目标的耦合性研究[J].北方经贸,2011,12:65—67.
[5]黄中生,王惠芳.对历史成本计量的重新认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4(7):58—61.
[6]沈万秀.对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评价[J].山东审计,2002,(7):28—29.
[7]杨小磊,孔玉生.对资产计价方式的探讨[J].财会理论研究,2004,16(9):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