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特长生的培养
2013-04-29彭丽华
彭丽华
【摘要】初中物理特长生的培养是因材施教的一个方面,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之一。特长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站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使他们脱颖而出。
【关键词】初中物理;特长生;培养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课程标准有相当的灵活性,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选学更多的内容。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特长,成为物理学习尖子;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初中物理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本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感受作如下总结:
一、重视课堂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初中物理特长生虽然思维敏捷、视野开阔,但对他们的培养切不可急功近利,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特长。所以我坚持从第一节物理课抓起,力争每节每章过关,打好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好高骛远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学风。为特长生的脱颖而出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教学中也不能照本宣科,简单的内容要少讲、略讲,并适当增加课本上没有而与课本内容联系紧密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必须是学生觉得有一定难度,而且是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取的桃子。每当讲到这些内容时,学生是最专心听、最努力学的。例如:在讲到电流表、电压表时,增加了电流表、电压表内部结构和内阻的内容,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使学生明白电流表为什么一定要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为什么一定要并联在电路中的道理。
二、加强课外辅导着眼长远培养
因教学时间、教学对象的限制,不可能长时间的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拔高、加深。而课外活动在时间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上都能给予教师宽松的自由度,对特长生的培养应尊重学生差异,积极利用课外时间,把课堂教学延续和扩展到课外活动中。所以我在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后,开始组建兴趣小组。经过几次课内外的观察与测试,挑选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思维敏捷、各科均衡发展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的同学组成兴趣小组。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拓展,指导学生开展“三小”活动。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课内讲到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后,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分析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内接法和外接法的区别和实验误差;让学生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部结构特点,先从理论上分析扩大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方法,然后用实验来验证。
校外活动是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外的活动教师不易控制,但如果能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法,可以取得校内活动所没有的效果。例如:学习了内燃机、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后,让学生在家庭周围就摩托车、汽车、火车等利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做社会调查,自定题目作调查总结。从学生交上来的调查总结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都花了不少时间去查找资料学习废气、噪声对环境污染的知识,对家庭周围不同时间段的车流量、交通工具的种类、居民对交通工具所造成污染的感受都作了深入的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减小环境污染的设想。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是培养初中物理特长生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注重能力提升
观察是发展智力的重要基础,只有对各种物理现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才有可能进行抽象思维而形成物理概念,并上升为理论。观察还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必要条件,细微的观察能诱发人们的创造欲望,引人去创新。而物理实验及其现象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极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物理,他们往往对实验的目的一知半解,在观察实验时往往是虎头蛇尾,观察到的东西不多,或不是主要的。例如在进行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过程中,当固态碘升华成紫色的碘蒸气时学生极感兴趣;但当碘蒸气消失兴趣随之消失,从而忽略了碘蒸气的凝华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观察目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和目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严谨的观察态度,使观察和实验真正成为学习物理的向导。
在组织观察实验时,要教给学生灵活的观察方法,突出观察重点。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常常被许多无关的现象干扰,抓不住观察的重点,特别容易忽略那些稍纵即逝的现象。例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的实验时,只注意到“嘭”的一声,瓶塞飞的很远,但对透明的矿泉水瓶里面和瓶口周围的酒精“烟雾”确视而不见。这就需要预先交代,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观察和观察什么,学会扑捉观察对象,进而对实验现象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在指导观察实验时要多采用一些正反向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理解拓宽思路。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时,既探究有声,又探究无声。为了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展示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以反衬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完理论后,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后,让学生分析杠秤的制作原理。指导学生利用刚刚学过的二力作用在杠杆的平衡条件,推导出三力及三力以上作用时杠杆的平衡条件。再利用推广得到的知识分析杠秤的定盘星(零刻度)的确定、刻度方法等制作原理;解释不法商人利用改变秤砣来缺斤少两的欺诈行为。在讲连通器原理后指导学生进行小制作,根据学生制作的定时冲水作品,分析冲水的过程和间歇定时冲水的条件,从而拓展到虹吸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层次的学校规模都在扩大,大众化的科学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而初中物理特长生的培养则是因材施教的一个方面,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之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群体的长期努力。学习成绩优秀而又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教师针对他们的特点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使其在学科知识、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意志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完善,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是为新课程的落实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廖伯琴主编.中外物理教育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姚文忠主编.物理教学及其心理学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
[4]姬忠志.谈物理特优生的发现和培养.中学物理.2002.2
[5]吕遵沧.浅谈物理解题方法.中学物理.2007.6
[6]葛炳炎.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中学物理.2005.9
[7]李广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学物理.2005.11
[8]高振业.浅谈初中物理竞赛辅导.中学物理.2004.10
[9]张佩君.谈物理特长生的培养.河南教育.2004.8
[10]黄启林.中学理科特长生培养的实验报告.教育实践. 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