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化学复习质量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3-04-29王耀芳
王耀芳
【摘要】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化学复习的实效性,增强化学备考的针对性,是每一个高三化学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就笔者自身工作中使用的教学策略,简略的提出了高三复习质量提高的方法,以期为广大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复习;策略
探究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化学复习的实效性,增强化学备考的针对性,是每一个高三化学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充分、恰当、合理地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快速提高化学复习的质量。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在复习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地位
高三复习中,激励学生在学习进程里发挥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主动参与教学,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教学观念是教师能设计出一个好的教学策略的前提。
数学家波莉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高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极大的兴趣投身于学习、参与教学,那么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地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如下有效的举措:
(一)先让学生意识到:“我是高考的主人”,让学生先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学习;另外从大多数学生的所需、所求为基本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准来确定复习训练的标准,增强每个层次的学生的信心;
(二)无论是课前自学,课内讨论,还是课后整理、运用,都给学生留有“演出”的时间和空间;课内、课外结合,通过化学实验,生活中的化学,环境问题等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这些措施使学生不仅在掌握双基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能力训练方面,真正成为复习活动的主角。
二、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化学复习质量的前提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构思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必须以“面向主流、合理兼顾”为制定教学策略的准则,既不使学生因畏难而放弃努力,也不让学生因“吃不饱”而挫伤积极性。在每章复习前我都做好教学的整体部署:
(一)课前:给学生腾出自学课本的时间,查漏补缺。设计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阅读思考题为其导读,用思考题激发学生边读边思考,既给学生创造复查、整理、运用知识的机会,又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
(二)课上:给学生“演出”的时间。学生把自己学习的成果通过归纳、总结、梳理知识体系这种方式输送出去,然后收回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议,以检验掌握知识的程度,而教师在需要时给于评判、质疑、拓展。然后根据预习、课前作业的反馈,对学生掌握不好或有困难的内容进行点拨解疑。通过这种方式,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每节课都在热烈的气氛中飞逝而过。
(三)课后,留给学生整理、运用知识的时间。自己的错题要收集整理,及时分析解决,通过错题分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教师课后反思。我在每节课后认真回顾学生的学习效果,据教学中各环节的反馈情况,认真制定下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抓住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设置讨论题,让学生对旧知识达到巩固提升,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参与各个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会得到提高。
三、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复习质量有效途径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上层的东西,两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优化,学习方法就相对灵活。良好的学习方式还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极为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优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性。
课改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要改变教师主讲、学生主听,偶尔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给学生提出学习的要求、学习的方法,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然后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去寻求合作者来解决,这样使学习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内容提供示范、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们大胆阐述并讨论他们的观点。这样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会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四、做好心态调整———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不断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多考虑一些,成为学生知心的朋友,然后适时地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养成良好的意志力;同时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认真备考的同时,丰富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自主的学习。
总之,高考的目的既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又肩负着推动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任务。这要求教师应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充分、恰当、合理地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