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2013-04-29袁金燕
袁金燕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低年级语文识字教材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了识字教学的方法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识字是后续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基础,对于低年级段学生来说,识字的数量会对后期阅读产生极大影响。可是现在有为数不少的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活动中,却依然存在着违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到了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这是必须加以改变的问题。这个问题若想得到彻底解决,首先应当从认清教材特点做起。
一、低年级语文识字教材的特征
(一)识字途径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单列识字课与在课文中识字这两种办法以外,新教材里面还加入了在听读教学中识字,在活动教学中识字,以及在课外活动中识字等多种办法,比如人教版教材在语文园地里面设置了我的发现这样的栏目,使低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发现汉字的构造规律,调动了学生的识字主动性,增加了针对他们的识字新方法。
(二)识字方法综合化
各种识字途径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这些方法可以分别针对各个学期的识字学习。为了让不同识字途径都能够发挥出其独有优势,应当努力让识字方法更具综合性,教材中除了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等传统方法以外,还增加了韵语识字、字理识字、注音识字、游戏识字等方法,此外借助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字典、画图、生活经验猜字等识字方法都融入到了教材之中。
(三)识字内容丰富化
在人教版新教材里面,特别重视识字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四字词语、对子歌、动物儿歌、数量词歌、谜语、谚语等形式都有所运用,这种教材形式可以将学生的识字愿望充分激发出来,完好地体现出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协调统一。在这种统一性的基础上,识字教材更加强调独立识字习惯的养成,这对学生而言,教学过程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识字,而是加强了其应对未来学习的能力培养。
二、提升低年级识字水平的手段
(一)引导想象,激发兴趣
当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以后,识字学习已经变成了他们的享受。在语文新课标里面,已经明确将识字兴趣培养当成第一教学任务,可是现在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低年级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注意力持续时间不够长,所以怎么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分外重要。教师利用动画或者图片的形式进行教学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低年级学生喜欢娱乐、喜欢游戏,图片与动画教学正好符合了这种心理发展特征。比如在学习“三”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准备三张图片,第一张图片上有三棵树,第二张图片上有三只小狗、第三张图片上有三面国旗。教师可以先在幻灯片上显示出“三”字,让学生了解这个字的笔画笔顺,接下来再给他们展示出这三张图片,让同学们说出图片上的东西和数量,大家就会在游戏过程中产生兴趣,学会生字的结构、读音、笔画、笔顺等知识。
(二)摸索规律、分类学习
归纳学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低年级学生在进行识字时可以从偏旁部首开始,用分析字体结构的办法进行系统识字,像“扫”这个字可以归入提手旁,教学时就能够按照生活用品的归类帮助学生达到识字目标,而像“霞”和“雾”、“露”这些字都是以“雨”字开头的,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些字同“雨”字联系起来。而有个别汉字并不符合一般的识字规律,教师便可以从具体语言应用环境出发,采取字词段篇层层递进的手段,在特殊语言环境里面教授生字。
(三)探寻良方、巩固练习
当生字学习完毕,巩固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创建各种识字场景,使学生能够反复认识并熟悉这些生字。如在学习“安”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用字形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识记该字:女孩在房子里面非常安全,而接下来就师则可以采取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对该字加以巩固训练,引导学生将这个字组成长安、安心、安全、安静、平安等词汇,借以加深对单字的理解掌握。如果学生在组词巩固的过程中表现得很好,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用造句的手段进行延伸拓展教学,例如可以先举出例子:祝爸爸妈妈平安幸福。举例之后,请同学们再造出类似的句子。通过这种造句的教学方法,学生们一方面巩固了本课所要学习的生字,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总 结:
常言道:教无定法,教师应当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低年级段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他们的兴趣出发,积极创造出不同的识字办法,使识字教学更有效果,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自主识字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朋军.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
[2] 张柏涛.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02).
[3] 姜建超.激发兴趣大量识字——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07).
[4] 董丽芬.小学低年级语文词句训练有效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2).
[5] 周志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策略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