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适时点拨

2013-04-29吴起航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题型课外

吴起航

对于十几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没有过多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因此课堂中的阅读就成为他们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然而,就教师而言,阅读教学又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到底应该起什么作用,一直在被思索着?

为什么无论学生怎样努力的学习语文,总是在阅读中失分最多?我们应不应该为了所谓的中考,就考试题型而讲解阅读?应不应该发散式讲解,只抓住赏析语言一条主线进行?或是应该不该进行小组合作,拿着答案与学生进行最直接的对话?

就当今大连中考语文阅读文章及试题来讲,我们都知道议论文、记叙文各一篇,题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及主题(或中心论点);理解段落或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论证方法);多角度赏析个性句子或词语;片段读写结合训练。

要想学生为这些题型交上完美的答案,需要学生积淀丰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又有广泛地阅读及较高的写作水平,故言阅读教学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中是一场绝对的重头戏。因此,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以课文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旁征博引使学生进入更广阔的阅读领域,激发他们阅读课外书籍的浓厚兴趣。还要重视学生的感情和思考,在积极引导中,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灵秀,化枯燥为活泼,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心灵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渴望。从而使学生能够领悟作品的意境美、人物美、情节美和语言美。如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范进中举》、《智取生辰纲》二文时,课文中大量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名著。我就借机机把其中出现的《儒林外史》、《水浒传》等作品的精彩之处略作讲解,进而引起他们阅读这些书籍的欲望。或许在这样一个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被自然而然地被激发了出来。

这也许就是摩罗所说的:“就语文学习而言,真正的学习主要靠自己广泛地阅读,与那些伟大的著作背后的伟大心灵沟通,这是阅读者最大的幸福。” 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辅助培养学生的阅读积累能力。让学生与外部世界沟通,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

二、培养学生边读边写的阅读积累习惯

学生生活阅历不够多,情感体验比较少,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一方面大量阅读,另一方面课内教学进行适时延伸。即督促学生配置一本读书笔记,专门摘抄一些触动心弦的情节,并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得与感悟。这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他们在情感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情感的世界更宽广,情感的触角更敏锐,从而为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写作”,这些都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很多初中生“谈作文色变”或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冥思苦想却徒劳无获。此时我们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要从阅读过的作品中寻找相关的情节、素材或句子、词语,再加以修饰或适当地变式,就自然而然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与语文基础知识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语文阅读体验的基石,是大量的、多种方式的阅读又全面地扎实积累扎实语文基础知识。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而对学生来说“以阅读积累为支点,就能撬动雄奇险拔的阅读世界”。

三、教师本身要适时地创新阅读教学的方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当学生所出示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同时,我们不能否定答案并是不对的,而这正是语文的有些答案并非是唯一的。此时,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具有自己的见解,运用“你喜欢哪句话”、 “你对哪个人物感兴趣”等方式来提问,暗示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必拘泥于所谓的正确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阅读就是自由的梦。所以,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适时点拨和学生的阅读不局限于教科书的阅读范围,才能教学相长、开拓阅读面,全面提高语文修养。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题型课外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掌握基础知识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基础知识巩固题精选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