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之法
2013-04-29忻莉君
忻莉君
高三学生一直与做卷子为伴,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来提高分数,但是,教师在阅卷的过程中,常常会看到学生答题时“堆砌信息”、“遗漏要点”甚至是“凭空发挥”等错误。
有些学生答案写得密密麻麻,仿佛让阅卷的老师自己去选,总有碰到擦边球的地方;有些答案则是要点不全,只是涵盖了文中最容易找到的一些浅显信息,却不能把符合题干要求的所有信息找全。当然,我们还能看到第三种更糟糕的情况,那就是少部分同学的答案基本上是脱离文本的自我发挥,显然是缺乏严谨的阅读文本的意识。
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出在:学生没有真正的读懂课文。叶圣陶先生早就告诉我们读文之法:“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教师应该着眼于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路上。什么叫思路呢?思路是指作者行文时所遵循的思考线索,是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脉络,是他对客观事物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可以这么说,思路是贯穿一篇文章的动脉,所以学生阅读文章时需要揣摩清楚作者的思路。
具体的来说,掌握阅读的一般规律,就是要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解题的基础,在阅读中一般有以下要求:
首先,提高学生纵观全篇,把握主旨的能力。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
當然是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养成静下心来,切切实实的读文章的习惯。并且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知人论世”也是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作意图的重要抓手。另外还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其次,提高学生理清脉络,划分层次的能力。老师们都知道: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对文章层次脉络的把握。就某个具体段落而言,理清思路一般有几个参照物。段落中观点性的句子,关联词,标点符号等。段落中观点性的句子,它有时出现在段首,有时出现在段尾,有时一段中有多个要点。特别是抓住议论性的文章中的论点、分论点,找到并领会他们,是解读文章的重要抓手。因为顺着这些关键句,作者的思路在一层一层的展开,读者也就走在“识斯真”的路上。关联词,标点符号常可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把握语句间语意的发展趋向,从而理清作者思路的轨迹。结合关联词语如“另外、但是,更进一步说”标点符号“;”等,这些都能提示读者知道:这里作者发生了思维转换,段落内容上要非常注意它的多义性。领会了每段的意思,就等于打胜了一场一场小的战役。
当然,培养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能力,也是改变答案冗长的要素之一。在高考中,除了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试要求。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段意,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概括文章段落大意也是教师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了解段落中行文思路。概括段意时,一般我们可以通过从选文里准确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进行。如果没有现成的可抓,我们便“抠”关键词句出来,再用规范的语言自己加以组织表达出来的。这样,便支起了文章的一个个“骨架”了。
另外,培养学生认清手法,明确写作手法的作用。掌握这种的能力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在高考的阅读练习中,借景抒情、借物寓理、托物言志、因事说理、象征、欲扬先抑、以乐景衬哀情、以声衬静、以小见大、联想、想象,这些手法的识别、理解、鉴赏、评价,也是教师们在课堂上,阅读分析的一个重要方向,把这些“点”落到了实处,这样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训练学生关注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同样也是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中心与写作意图。
正所谓“教学有法,贵在得法。” 真正的教会学生阅读之“法”,我想就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读懂文章为前提,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与手法识别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减少学生答题时的“堆砌信息”、“遗漏要点”、“答非所问”的情况,从而真正提高了文章的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