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3-04-29崔菡芳
崔菡芳
【摘要】学习经典,如同师从贤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展开人生。国学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文化知识,奠定孩子的人文底蕴,而且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孩子的儒雅、淳静气质,为孩子以后的“薄发”,蓄积力量。
【关键词】国学;中学;语文教学;责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书籍和知识,让我们无所适从,到底选择什么教给孩子们?在学习国学的热潮中,答案似乎太简单。学习经典,就如同师从贤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展开人生。国学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文化知识,奠定孩子的人文底蕴,而且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孩子的儒雅、淳静气质,为孩子以后的“薄发”,蓄积力量。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许多关于读书的金玉良言大家都耳熟能详。国学经典,就是蕴涵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那么,在国学热潮的今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承担起哪些教学任务呢?
首先,要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要在全校范围内制造全民读书的气氛。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在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进行国学经典的渗透教育,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加入扩大阅读面的训练。学校要鼓励学生借阅图书,早读时间必须形成读书朗朗的校园风气。阅读方面的板报、广播、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必须成为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如同每天学校有语文课一样。学校就是要对孩子们潜移默化地进行阅读训练,塑造灵魂性格,形成民族气质。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这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会大幅提升,教师也会对自身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提高意味着学科水平的提高,学科的提高则意味着更多的孩子受益,经过这样循环往复的提升,整个学校整个社会将受益无穷。
其次,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们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气息和人文精神。阅读是一项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它既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也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在教学中,不要为了应付考试,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因为时间或是课程安排的需要而挤掉学生阅读的过程。要让学生熟悉文本,赏析品味文章的精妙之处,进而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进而领悟做人之道、处事之道、生活之趣。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阅读,爱上语文课。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大师的儒雅风流,塑造自身的文人风骨风韵。
再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慢慢培育学生探讨性阅读和缔造性阅读的能力,倡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承担起创造性阅读后的启发写作任务。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分不开的,因为他们的共通点是他们都是培养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第N次听到朋友说一个培训机构的阅读写作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时候,在一次接触的机会中,我了解了他们的备课过程。有一位最受小朋友欢迎的老师对我说:“在校不爱写作文的学生来我这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我的课吗?”我疑惑的看着她等待她的答案。“我们备课是有别于学校教学的,我们是用一周的时间备一节课。”她指着她桌子上如山的资料,指着在座的所有老师对我说。那一刻,我深深为其触动。他们的每一堂课还会在这一周内“上演”多次,并由其他老师进行评价,之后这位老师做出相应修改,然后再重复上个过程。而之所以说“上演”,是因为他们在朗读、阅读指导、写作等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声情并茂,能演的环节绝不仅仅是“讲解、朗读”,他们沉浸在他们的演员梦中,而那神圣的讲台是他们的舞台。所以说,对于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后如何启发学生写作这个问题,每个老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当我们在要求学生们按照我们的设计思路去阅读、去思考、去写作时,老师们是否能做到并演绎的如痴如醉呢?读书写作都应该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承担启发学生写作任务的首要任务目标则是让教学者先成为痴书者,乐在其中,师生同为爱书者,其乐意融融。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
[2]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
[3]魏占峰.真实的阅读: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年
[4]马向阳.提高阅读品位重视习惯养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