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3-04-29李阳英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 2013年8期
关键词:好习惯量化对话

李阳英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对话”的有效性,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习“好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量化;对话;好习惯

一、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量化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大家公认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关注的是效益量化,课堂教学的目标尽可能的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要兼顾暂时的量化和长久的效益所产生的积淀。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对话”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把阅读教学界定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话”这个词就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教学杂志上,但大多数老师并没有准确把握对话的实质。我们不得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对话”是不是“问答”的代名词

许多老师以为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过程就构成了对话,而没有关注到多向的互动状态,于是对话就变成了把学生的回答牵引到预设的答案之中。这样的“对话”指向单一,没有智慧的交锋和价值的提升。老师虽然不再独霸语言的舞台,却还是思想的霸主,学生没有进入生命层次的发展。“对话”从专家的理论层面走向教师的实践层而时出现了偏差,其根源还在于大多数老师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那么,对话的特征到底是怎样的呢?对话强调的是师生双方思想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和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

2、对话可不可以脱离文本架空交流

现在有些语文课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后半程的学习中安排一个拓展性环节。有的设计脱离文本的价值取向,甚至离开教材与学生进行空对空的交流,这样不仅没有提升课文的意义,反而冲淡了研读课文时形成的价值主题。在这样的拓展性环节中,学生往往旁征博引,把课外的许多东西搬进课内,师生、生生之间另起炉灶的的对话也由此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对话难道是阅读教学中成功的对话吗?我们认为,阅渎教学的对话还是要凭借教材内容来组织话题。

3、对话中老师要不要及时处理信息

新课堂是民主的,更是开放的,但问题一开放,学生喷涌而出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就肯定是五花八门的。现在有些课上老师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错误的信息不予否定,只是以“请坐”等含糊的语言搪塞过去,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有些课上一次次闪现创新火花的信息,老师却只是简单地肯定,而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重组,引发学生的二次思考,造成宝贵的课程资源的浪费。有些课上学生发出了完整深刻的信息,而老师却没有及时地将它们定格下来,引领全体学生体验思维与情感的高峰,而是一句“你说得太好了!”便把这一信息轻易略过了。面对纷至沓来、良莠不一的信息,大多数教师还不具备瞬间处理的能力,更不用说用重组信息来提升对话的意义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在课前与文本充分对话,使自己既对文本精神充分把握,又有独到的见解。这样,课中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敏捷的反应。其次在课上遇到一时难以处理的信息时,应该把评价机会先让给学生,他们往往会带来智慧,同时也给自己的思维腾出时间。

三、设计有效性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1、有效的引导,让语文课不迷失方向。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所以语文课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有效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要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只有这样做,语文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

2、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取长补短。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探究性学习是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但如果只是盲目推崇,而把传统教学中积淀下来的成功经验给丢了,那只能是得不偿失。现在的语文课强调探究性学习,强调读中感悟,但往往忽略了对文章结构、行文线索的领会,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长久下去,学生写起文章来势必会结构不清、思路模糊。因此,语文学科中的探究性学习还要“把根留住”,不妨增加一些理清文章结构,认识行文线索,感悟前后呼应等独具语文个性的东西。其次,在教学设计中还应注意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做到部分探究中回归,总结迁移中同归,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

四、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习“好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种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些习惯可能侧重于某个学习阶段,而有些习惯可能是自始至终都要培养的,前一个阶段往往为后一个阶段起到铺垫作用。为此,我分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低年级:读写姿势正确,写好铅笔字,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认真完成作业,学会查字典。中年级: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学会预习复习,坚持写日记,读书要有选择,读书要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爱护图书。高年级: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勤于收集资料,不懂就问,多种渠道学语文,学会修改作文,博览笃行,在实践中用语文。

总之,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躬身实践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我们的语文教学定会迎来又一个明媚的春天。

猜你喜欢

好习惯量化对话
危化企业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
例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好习惯”培养
警察院校量化考核制度
青少年组合学习家具的设计开发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有些“好习惯”伤健康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