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说明文的语言教学
2013-04-29巩丙顺
巩丙顺
说明文是中学生应学习和掌握的三大基本文体之一。教学说明文要抓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和说明的方法这三个基本要点。然而,这三者都是凭借着文章的语言来体现的。离开了语言的表述,说明的对象、顺序和方法便成了徒具其名的空壳。试想《死海不死》一文讲死海的“咸度很高”的特点,离开了有关死海里多处矿物质数据统计的语言表述能说明白吗?《向沙漠进军》一文里,“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路线也起了防护作用”。这一过渡句中的“不但”“而且”两个连词不是把上下两段说明的内容及其层次突出得清清楚楚吗?至于举例子、打比方、拟人等说明方法要依靠语言来体现这一点就更不必说了。因此,大纲把“体会语言的准确性”作为说明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是颇有见地的。
一般说来,说明文大致分两种,即一般性的说明文和文艺性的说明文。文艺性的如《洲际导弹的自述》《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等方法,做到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十分引人入胜。像这类课文,教师容易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也津津有味。然而,像《向沙漠进军》之类的一般性说明文,由于艺术色彩淡些,师生教与学的兴趣远不能和前类相比。这类课文看似平实,没什么可学的,实际上其说明的条理性、透彻性、准确性恰恰蕴涵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之中。如果教者对教学的认识不足,又导之无方,学生学起来难免产生味同嚼蜡之感。
那么,如何加强说明文的语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呢?现结合《向沙漠进军》一文,谈谈我的浅见。
一、要教育学生认清学习说明文语言的重要性
说明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阅读量最大、实用性较强的一种文体,学好说明文对于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学习和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而语言的准确性又是说明文必备的特点,必须认真学习和体味。关于这一点,仅靠说教是不够的,主要靠在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渗透。
二、教师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说明文的语言是加强说明文语言教学的关键
在理解语言的准确性上应侧重三个方面:1.判断和客观描述的词语。所谓正确运用判断是指选用恰当的词语揭示物质的本质。如“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这一判断句,判断明确,毫不含混。所谓客观的描述是指区别于记叙文与小说的描写,忌带任何主观色彩,更不允许夸张和曲解。例如内蒙古地区的沙丘由于狂风的推动,每年向前移动5—10米,它们究竟是怎样向前移动的呢?《向沙漠进军》是这样描述的:“当风速达到每秒五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这段文字先写风速,这是推动沙丘前进的动力;接着写“迎风面”沙粒的移动,“从沙丘的底部到顶部”;再写“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地这样继续移动,整个沙丘每年就会向前移动5—10米。从“迎风面”写到“背风面”,从“低部”到“顶部”,把沙丘的运动过程写得历历在目,简洁明晰。2.中心词的正确运用。“风沙袭击”“沙丘进攻”“泥土的浸润”“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路线也起了防护作用”等语句中动词的运用,非此无它,易之失当。“十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四十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了百分之二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该句中三个数量词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客观实际的准确说明,具有很强的科学性。3.表示修饰、程度的形容词和副词的运用。如“整个沙丘波浪式的前进”“森林全被摧毁”“一般不超过四十厘米”“必须有充足的水源”,等词句中加形容词或副词看似平常,但用和不用作用大不一样,对准确说明事物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三、讲究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理解和运用说明文语言的能力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由说明文的内容和科学性决定的。一篇好的说明文若仔细推敲整篇的遣词造句是否具有准确性,不仅时间不允许,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重点是什么?要抓住说明文事物特征的关键性词语。《向沙漠进军》一文说明的对象是沙漠,依次从沙漠的危害、改造沙漠的方法、利用沙漠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在导读中就要注意抓住最能充分说明这三个问题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如在沙漠的危害方面,首先要抓住“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这一统领全段的关键句。只要引导学生弄清其中“顽强”“自然”“之一”三个词的含义及用词之准确,学生对全段的主旨也就心领神会了。然后,紧紧抓住分别说明沙漠的危害、顽固和强大等关键语句,让学生细细体味其准确性。
抓住关键性语句,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其准确性,还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方法有:1.结合语境分析法。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要让学生理解其中“顽强”一词的准确性,可引导学生从下文地中海沿岸、我国陕西榆林的部分地区变成荒漠的实例,以及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的说明来领会其顽固、强大的含义,及选用该词的精当。2.近义词比较法。在同一篇说明文中往往出现不少组近义词,这些近义词虽然意思相近,但不可易位,这正是反映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如“方式”和“方法”、“袭击”和“进攻”、“保护”和“防护”等组近义词,要从本身含义及搭配的对象上区别它们的异同点,让学生细心品味其准确性。3.平实之词设疑法。说明文常常使用一些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来准确地解说事物,剖析事理。这些词往往不是什么华丽之词,容易被学生忽略,如“大部”“全部”“大约”“一般”等。在导读中对这类词多设疑问,引导学生多动脑,帮助他们理解这些平实之词对准确说明事物的必要性。
加强说明文的语文教学,仅限于讲读教学的引导和训练是不够的,还应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教师可以选取学生作文中用词不准确而引起歧义和误解的典型例子,启发学生共同分析、修改。这对学生注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提高学生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