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2013-04-29侯瑞波
侯瑞波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近年来,我校坚持“自主能动,快乐学习”的办学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德育为先,聚焦人格教育,以“悦读”为抓手,深入推进“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人人参与自主阅读,班班践行特色班级创建,培养具有“自立、自信、自律、自强”的个性品质学生,让学生具有阅读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在快乐阅读中健康成长。
一、实施背景
1、知识经济时代的互联网迅猛发展,但网络阅读削弱了我们的阅读能力。
当今,网络阅读已成为一种时尚,地铁车厢中、车站站台前、公交坐椅上到处可见低着头,手捧机子埋头阅读之人,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电子书”。虽然网络阅读文学作品已经成为不少青年读者的重要的一种阅读文化生活方式,但我们不能因为网络阅读渐成为阅读生活的主流,而忽视了碎片化、快餐式的浅阅读给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一位作家说,网络就像个天上掉下来的聚宝盆,过去要在书堆里花上好几天做的研究,现在几分钟就大功告成,Google几下,动两下鼠标,一切就都有了……但没有想到的是,这却让他付出了代价,逐渐丧失掉曾经拥有的书籍给他带来的深度阅读的能力,“我再也读不了《战争与和平》了,我失去了这个本事,即便是一篇blog,哪怕超过了三四段,也难以下咽。我瞅一眼就跑……”
笔者认为,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在阅读感和投入的主体精神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在书籍中,存在着一个用文字记载的传统,阅读使我们得以进入这个传统,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必须同时也是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这就是传统的阅读。而网络阅读却是在销蚀着我们这方面思考的阅读能力。
2、独生子女具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但家庭亲子教育方法单一。
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优越,衣食无忧,孩子的居住空间也越来越大。一方面,他们渴望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但家长终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另一方面,因为青春期等心理原因很难找到与父母交流契合点、意见达成度,往往导致“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也时常困扰着我们的父母,他们在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时却无从谈起,此时的说教往往无效,教育方法较单一。
笔者认为,阅读能让人极大的敞开自我,灵魂获得充分的撞击,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而具坚韧性。书籍在塑造孩子性格的同时,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共享愉快、有趣的朗读时光,能够增进亲子间的关系,储存积极的情绪,也有利于家长和孩子解决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分歧和其他的问题。
二、实施方案
1、主题:让“悦读”活动深化“特色班级建设”,促进“四自”人格教育。
2、设计原则:
(1)延续性原则:坚持原有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成果(硬文化结构、软文化结构),继续把文化浸润作为带班建班、提升教育效果的主要策略。
(2)创造性原则:以“读书”活动为切入口,凸显“四自”人格教育要求,即把生活自立、学习自信、行为自律和人生自强作为核心目标,通过组织“自主能动”的课外阅读活动来提升教育主题、内容、形式和过程的张力(主题师生喜闻乐见、内容链接时代讯息、形式参用平等对话、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3、阅读形式:
(1)主题探究读,为解疑释惑而读,主要以网络、杂志、报刊、视频、书籍“阅读”为主,通过一定的信息积累明确是非,体验阅读的力量,具备阅读意识。
(2)兴趣爱好读,为满足兴趣而读,班级形成阅读氛围,学生具备阅读欲望,阅读的对象往往不稳定,甚至赶时髦,通过阅读满足好奇心,体验阅读的乐趣,形成阅读爱好。
(3)个性发展读,为掌握知识而读,阅读的对象有了计划性、选择性和系统性,通过较长时间的阅读开阔知识面,阅读习惯明显地迁移到文化学习和个人生活各个方面,有了书卷气和灵气,养成阅读习惯。
4、操作要点:
①有目的的“读書”
作为阅读教育不是随意性的读书,首先要定一个和班级“口号”相一致的阅读主题,然后从主题出发,从计划、内容、形式、环境等方面精心设计阅读活动,作为培育“四自”人格的载体和途径,要读出知识、读出方法、读出水平。
②有趣味的“读书”
读什么书?做个调研,和学生一起协商,既有必读,又有选读;以什么形式读?切记为读而读,形式要多样,如开“我读书,我快乐”交流会、“开卷有益”辩论赛、“好书,你是我们的朋友”推荐会、“经典、读书名言诵读”比赛会、“读后感”专家点评会、读书小报的制作评比等。
③“读书”的效果重在积淀
要制定简单可行的班级读书计划和个人读书计划,书不在厚,在于读得完整、在于交换思想;书不在多,在于读出习惯、在于长期坚持;要想尽快入道,老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读、一起议;要有书香味,读书角、排行榜、书目表个个不能少。
④“读书”的氛围重在营造
教导处、学部、语文教研组多做指导、多搭平台,如举办好读书节、开放图书馆、班级课外阅读和语文阅读教学在书目上结合、开设小记者社团、与报社合作举办读书活动、习作发表、时机成熟办学生刊物等。
5、组织评价:
(1)学校层面
a、通过对班级书香氛围的创设、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与使用、学生参加活动的成果等,围绕“内容好、氛围浓、组织实、扬个性”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出“小小读书郎班级”中小学各5个并颁发证书,赠送成套书籍;各班评出若干名“悦读章”给予表彰,赠送书籍。
b、积极创设学习型家庭建设,学校在各班的推荐下,对部分学生家庭悦读进行拍摄活动,向全校展示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让学生把悦读带进家庭,并开展“小小读书郎家庭”的评比表彰活动。
(2)班级层面
a、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及参与活动现实表现,每个月对学生进行读书明星评选(为“悦读章”推荐依据)。
b、各班每月举行一次与“悦读”相关的活动。
c、及时收集各种活动的资料,装订成册,形成班级悦读活动档案资料。
三、实施成效
1、学生——怡情、博彩、长才
学生热爱读书,让读书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是学校赠予每一位学生的一份厚礼。正如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三(2)班班主任是这样分析学生情况:随着班级学生走进小学中年段,不少学生对于学校生活已经非常熟悉,在行为规范上养成较好,但在文明礼仪方面有些缺失。更多时候只是对于老师的命令马首是瞻,并没有真正懂得文明的重要性……于是,班主任确立了“享受快乐阅读, 做礼仪好少年”的阅读主题,带领学生阅读《西方礼仪文化》、《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礼仪》等西方文化礼仪方面的书籍,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国内外的风土人情,提升学生礼仪文化品质。通过阅读,培养学习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意识;通过交流所读内容,了解礼仪的知识和意义;通过个体展示,养成勇于表现自我的个性;通过组内阅读互助,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最终体现在学习上的勤勉向上。
学生在书香中浸润童年生活、丰富阅读兴趣、形成良好习惯,锻炼能力、健全人格、凝聚集体,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和学习品质,这是每一位班主任所期盼的。
2、教师——智慧、合作、提能
教书人首先是读书人。在悦读行动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教与学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践行“悦读行动”时的相互作用。
悦读行动彰显了每一位班主任的智慧才能。如,八(1)班班主任方老师说:“进入第二学期后,在班级特色创建的第二阶段,我将创建重点落于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不但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这需要社会、家庭、图书馆、社区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努力,但主阵地应该在学校,在教室,在每一位有责任感的班主任身上。”于是方老师提出三步走活动方案:第一步,日有所诵,沐浴书香(他们班的书有“桌上书”、“书包书”和“书架书”,在不同时间阅读。“桌上书”是上课要读的,“书包书”是随时随地翻阅的;“书架书”是大家随时随地交换的,有的同学还有睡觉前浏览的“枕边书”。)第二步,午间聊书,点燃心香(利用学生吃完午饭后的10分钟聊聊自己看的书,好书分享午间时刻由此产生,聊书课更为“自主”,更具“个性”,更感“轻松”。)第三步,有效指导,品味书香(针对学生缺乏阅读方法,进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好习惯教育;由粗读到精读的循序渐进培养;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进行“消化式”阅读。)
再如,二(1)班集师生合力,策划、开展了种植“青草地”,布置图书角;编织“黄丝带”,自制書签、读书卡;孕育“紫丁香”,亲子共读书;建设橙果园,评选读书之星等活动。
在活动中,班主任首先是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其次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各尽所能,再次是引导学生团结合作、学习探究。因此,“悦读”促进了班主任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励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学会思考,总结经验,提升了班主任活动组织能力、思想教育能力、指导探究能力。
3、班级——心灵、氛围、文化
各班的读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更净化了师生心灵,营造了“静”、“雅”的班级氛围,培育了优秀的班级文化,成为班级文化的特色、亮点。
正如班主任们所说,“阅读,使我们这个原本充斥着各种叫喊的教室比以前明显安静了许多,书香教室和读书学子的静谧慢慢赶走了喧嚣。”“坚持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阅读活动抓教育契机,进行隐性的规范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树立好的榜样与典型,使学生具有集体荣誉感,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活动大大地促进了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同学之间互相促进,增强了凝聚力量。”
四、行动反思
1、“悦读行动”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插上两翼
读书能使人增知、添慧、明德,会使人懂得做人之根本,使人更有修养,品行高雅——读书明德,通过读书来培养学生的品德,是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悦读行动”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活动,不是随意地把报刊杂志交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而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教育目的,从多种报刊、杂志、书籍等浩如烟海的文章中精选出既能扣住教育目标,又具极强感染力、可读性强、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最优秀的作品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生感情上受到震动,思想上得到启发教育,觉悟就会有提高。德育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在学生身上得到内化,渐渐地学生的行为就会有所改变,这种改变虽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这种教育却是影响深远,恒久可靠的。这种教育方式实质是一种自我教育,它是从根本上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悦读行动”为学校德育工作插上两翼。
2、“悦读行动”为拓展语文学科教学注入活力
学科德育是德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试图在“悦读行动”和语文学科教学中建立起内在的联系,让以班主任为主导的“悦读行动”不再仅局限于德育活动中,而是拓展为以语文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教育”,两线并进,又有依存、有各自独立,将阅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部。后续,我们将紧密结合语文教学课程,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实践、体验、创造的机会,开创阅读新天地。
一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图书室里人头攒动,班里手捧书的学生多了,捧着书看的时间长了,要父母给买书的学生多了,家长那头有关学生看书的话题广了,碎片化、快餐式的浅阅读有所改变。在阅读过程中,孩子所学的知识都最大限度投入了周转,这样的知识就是欢腾跳跃的浪花,相互裹挟,涌流,积聚成奔流不息的一汪源头活水。借用一句诗: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们坚信:最是书香能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