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3-04-29郭伟
郭伟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化学教材第一章内容是从实验到化学,带着学生从实验认识化学,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实验要素可为实验探究教学创造更多的实践途径。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一、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形象鲜明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因此我在给学生上高中第一节化学课时并不是急于讲新课内容,而是设计一节实验课。例如,设计钠和水反应,先是通过演示实验,让每个同学都观察,然后再让他们回答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再次从实验现象深入推测反应产物,最后再让学生设计实验如何验证自己的结论。还比如“魔棒点灯”,“滴水生火”,“吹气生火”,“喷泉试验”,“银镜反应”等。实验中所展示的奇妙现象,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根求源的强烈愿望,进而产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因此,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主要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和兴趣,而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现象新奇等特点而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更有效理解掌握知识
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在教学中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 通过提出问题—实验证明—得出结论—知识应用的过程,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例如,在有机化学学习中,原来学生只在作业本上完成乙醇和苯、甲醛和乙酸等物质的鉴别、分离,现在改为由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自己选择仪器,然后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做这样的实验,不但觉得学得开心,而且知道怎样做,做后记得也牢,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实验只能按课本“照方抓药”,教师动手学生观看的现象。总之,无论采取何种实验手段,既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必须遵循的过程,又是运用自然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化学素质的途径。
三、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验条件,向学生提出有实际意义和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再用实验去验证讨论出来的结果是否合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善于观察
观察能力是发展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基础,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变化多端、新奇、生动、五光十色,学生爱看。在学生看实验的过程中,交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设计观察程序和手段、记录观察现象、分析观察结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指导学生观察该实验时,可着重强调这一点,以便使学生能完整、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从化学实验的特点看,每个实验都要涉及试剂和仪器,实验过程中又往往产生几种现象,因此,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2、善于思考
观察实验更重要的是“观”、“思”结合,以“思”促“观”。观察和思考虽然属于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观察得越细致,思考就能越深入;思考得越及时,观察就会越深刻。为观察而观察,只“观”不“思”,就会停在表面;只“思”不“观”,岂不喧宾夺主,只有把观察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才会事半功倍。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善于探究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化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备课时要善于透过课本里叙述性的文字,将隐含在其中的原理因素挖掘出来,设计层层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诱导他们研讨探究。
4、善于总结
学生从观察到的化学实验现象出发,通过分析、筛选、质疑提出问题,通过思考、释疑、模仿、纠错解决问题,通过判断、选择、归纳、总结,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化学规律,形成有效知识网络与框架,成为化学理论。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感性到理性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四、化学实验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1、借助典型实验,恰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化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抓住教材中辩证物唯物主义思想部分,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
2、借助典型实验,增强爱国意识。例如借助侯氏制碱法实验原理介绍侯德榜的感人事迹和我国纯碱工业的发展概况,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3、借助典型实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例如结合每一个演示实验的特点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遵规守纪、不怕挫折、保护环境的教育。
4、借助典型实验,加强环保意识。化学教育倡导“绿色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
总之,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化学实验。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的乐趣是任何外来的奖励所无法比拟的。通过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这些是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