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手段及其治理研究

2013-04-29王军燕

商·财会 2013年9期
关键词:管理手段盈余管理

王军燕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盈余管理成为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逐渐凸显。盈余管理问题是上市公司披露的重要的财务信息内容,从一开始就备受利益相关者的重视。但是无论是资本健全的美国还是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资本市场,都曾经发生过轰动一时的财务造假案件。随着这些案件的曝光,人民开始不断反思关注盈余管理是否合适,也因此盈余管理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盈余管理 ;管理动机 ;管理手段

近年来,盈余管理问题受到众多研究者和投资者的关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的经济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会计信息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交易规划等方式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行为。盈余管理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但是真正的利润操纵是通过违法手段进行弄虚作假,而盈余管理却是在会计准则的范围内,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来寻求有助于自身的财务结果。

一、 盈余管理动机

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公认的范围内对企业的会计盈余进行调整,选择合理的会计政策使经营者的利益或公司的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的动机有很多种,在这里总结主要有以下三种动机。

(一)资本市场动机。通过对发行定息债券和可转换债券公司的长期股票投资收益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后发现,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股票价值可能被高估后会进行相关的盈余管理,进而通过发现某种证券或股票来向市场传递股票价值被高估的信号,以达到企业融资的目的。

(二)契约动机。委托代理关系的普遍存在使得企业管理者有可能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政策从而达到报酬的最大化,即分红假设。除此之外,债务契约的存在同样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契约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出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债务契约中包含一些有利于债权人的条款,因此企业会为了减少违约风险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如果违反合同的代价是高昂的,那么公司管理人员就会很自然的想办法避免违约,他们甚至尽可能的避免出现违约现象,如果出现这种趋势,管理人员的经营自由会受到限制,因而盈余管理就作为降低违反借款合同的可能性的手段而出现。

(三)政治成本动机。所谓政治成本就是企业受到政治活动如税收、管制、关税壁垒、不信任、游说、特殊行业补贴等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财富发生转移,从而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企业为阻止财富专一而付出代价。政治活动是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竞争行为,而信息成本、组织成本的存在以及团体利益的异质化可能会打破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对均衡状态。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大洗澡。这种方式通常出现在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动的时期,包括雇佣新的首席执行官。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不得不报告亏损,管理当局会夸大这一亏损额,这时企业亏损也不会对管理当局造成影响。因而企业会注销资产,把未来发生的费用列支在当期等手段,这些做法能够提高未来报告盈利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如果企业净利润低于分红计划规定的盈余下限,管理人员也会大洗澡,其原因是为以后获得更多的奖金。

(二)利润调节。利润最小化,这种方法和洗大澡类似,但是没有那么极端。受到政治关注的企业在高盈利的年度会采取这种方式。企业采用快速注销资本性资产和无形资产来使利润最小化,对广告支出和研究开发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等手段

利润最大化,由于分红假设,管理人员会尽量使报告净利润达到最大,只要不超过分红计划中规定的盈余上限。

利润平滑,为使企业利润保持在盈余上限和下限之间管理人员会采用利润平滑的方法,否则一部分利润会由于分红计划的限制暂时或永久的失去获得奖金的机会。而且如果企业管理人员是风险规避者,他们也乐于使用此方法来使奖金收入不会有太大波动。

三、盈余管理治理的相关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式在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和政治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盈余管理必然不利于企业长期价值的实现。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需给与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立法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按照法律设立审计委员会,以此加强董事会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督力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应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规定,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应该由公司全部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并且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我国的上市公司应该落实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按照法律来实施监督控制,并应该对于没有遵守的公司以惩戒。

(二)企业自身盈余管理的治理。投资者不仅会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数字非常敏感,并且更看重的是财务报告的质量。正是由于企业管理者进行了盈余管理,降低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信赖度,所以会发生企业价值被低估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企业管理者可以向市场传递这一信号:企业由稳健的财务报告转而为积极的财务报告并不是企业出现了某种问题,而是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财务信息。及时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是企业资产出现泡沫,那么管理当局应通过恰当的机会挤出这个泡沫,再通过及时的信息披露,向投资者表明企业正处于稳健增长的趋势,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回复被低估的价值。

(三)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在上市公司内部可以引入管理层薪酬水平的外部激励竞争机制,使其发挥对经理人员业绩评价的合理有效激励,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单纯用会计利润作为基础的管理报酬契约带来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尚不完备,法律法规仍不健全,由此盈余管理问题是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制下不可避免的产物。若操纵结果不当会违背财务报表的中立性原则,从而难以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同样也会误导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扰乱证券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不良后果,因此我国应采取措施来抑制极端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应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这会对企业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产生有利的影响。(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何瑛,李多顺,李嘉斌.试论代理关系与盈余管理[J].财会研究,2007,(8):52.

[2]邓春华.基于博弈分析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3,(5):38.

[3]王跃堂.会计专业判断:基于盈余信息治理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3,(7):21.

[4]邵娟.利润管理、盈余管理与收益平滑辨析[J].财会月刊(会计),2007,(4):36.

[5]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04,(9):62.

猜你喜欢

管理手段盈余管理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环境管理手段变化的经济因素体现
基于供应链系统的企业物流管理探讨
高校学籍管理问题探析
如何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业务水平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管理与效率:银行业的重要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