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佳士得和苏富比的“访华”之旅

2013-04-29夕烟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13年6期
关键词:佳士得苏富比刘墉

夕烟

瞄准中国内地市场已久的苏富比和佳士得终于在今年春拍季完成了中国布局。佳士得4月9日宣布获得佳士得(上海)公司的营业执照,成为内地首家独资国际艺术品拍卖行。在新闻稿里,佳士得将此举称作“247年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佳士得国际首席执行官蒂文-墨菲承诺“未来将为中国藏家提供更多高品质服务,以及与佳士得伦敦、巴黎、纽约和香港一样的全球体验”。而就在4月6日,佳士得的竞争对手苏富比也宣布去年与北京歌华美术公司合资经营的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任命中国拍卖市场老将温桂华为公司总裁。

布局:在内陆市场中极具战略意义

在此前半年多时间里,苏富比和佳士得便已开始对内地拍卖市场计划新的战略布局,这样的默契显然来自对内地高涨的收藏拍卖需求的重视。

佳士得中国区执行董事蔡金青公开表示,中国艺术品市场日趋繁荣,且对藏品有极大需求。佳士得希望能够与中国收藏家合作,“使他们更便捷地进入佳士得的全球网络以及国际艺术市场。”

而更让佳士得热切关注的则是几个让全球艺术资本都为之动心的数据。2011年全国共开设了约390家博物馆;2012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最有价值的艺术市场之一,交易额占世界总额的25%,仅次于美国的33%(据TEFAF2012年艺术品市场报告):佳士得注意到中国收藏家在世界各地的拍卖会上参与度显著提高;2012年佳士得中国内地客户量较2008年相比,已翻了一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加入内地拍卖市场的实战竞争,但苏富比和佳士得在内地的业务均不包含文物拍卖,其拳脚只能施展在现当代艺术品、珠宝、钟表、洋酒等。

而在艺术品市场中,佳士得和苏富比对中国市场的“垂涎”由来已久,竞逐之激烈不输于它们在欧美市场的角力。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佳士得与苏富比就几乎同时在上海设立代表处,随后“转战”北京,在内地收藏界建立起长期关系,但由于政策限制,始终未能举行预展以外的拍卖活动。

尽管去年以来中国艺术拍卖进入平稳调整期,成交额大幅回落,单品纪录也不再被频频刷新,但凭借深广的征集网络和长期的良好口碑,佳士得与苏富比仍在香港拍场“屡奏凯歌”,其中内地买家的贡献不容小觑。苏富比集团主席及行政总裁比尔·鲁普雷希特曾直言,亚洲业已成为艺术品拍卖和私人洽购业务的核心市场。

软肋:文物法规定不能从事文物拍卖

半年多前,内地最大拍卖行嘉德、保利同步进驻香港,两季独立拍卖收获颇丰,更有低调内地资本在港专攻中国书画,从大行强项上生生分走一杯羹。香港市场的格局变化以及中国买家的强劲购藏能力,促使两家顶尖机构加紧了挺进内地的脚步。

对于内地拍卖同业,“狼来了”时代是否就此降临?北京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表示,目前佳士得和苏富比都未取得拍卖文物的资质,相信对古董、古画等在内地拍卖市场占很大份额的门类影响有限,但对当代艺术品市场会有很大推动。

事实上,从眼前看,文物拍卖是两家全球拍卖巨鳄的软肋,但在市场和法律有可能改变的预期下,苏富比和佳士得都希望提前做好战略布局,以此抢占先机。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便指出,“文物法规定外资和合资公司不能从事文物拍卖,但这一规定也可能出现变化,如果有变化的话,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而两家机构目前在内陆市场所处的格局也是让人觉得饶有趣味,和旁观者不同的是,业内人士则又是另一番反应。北京匡时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说道:“提醒大家认真读一下内容中的关键词,‘从事除文物之外的一般艺术品拍卖,这相当于开餐厅只能经营除炒菜之外的一般饮食吧,又好比把梅西引进,只能用头球不允许用脚踢,他在中超能打上主力吗?其实,我更盼望两家海外公司不受任何限制地进入内地参与竞争,就像我们去香港一样,规则平等。如果那样,才是有价值的新闻,才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从规则上来说,身为上市公司的苏富比与私人企业的佳士得在内地市场上面临的桎梏是一样的,所以拍卖可能不是他们一开始最关注的业务,“展览展示、艺术顾问咨询”这些在新闻稿中有提到的其他业务可能才是重点。败笔:在台湾市场曾马失前蹄

不过,苏富比和佳士得的全球布局中也有过所谓的“败笔”,那便是在进军台湾市场8年后又退出的往事。

台湾曾是亚太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中心,1992年苏富比涉足台湾,首场西画拍卖成交率达9成,第二年佳士得赴台,也因经营早期海外华人画家作品较好成绩打下一席江山。但是艺术市场环境的改变、整体的艺术品鉴定、税赋与法律机制都未跟上脚步,使得两家公司分别在2000年及2001年退出台湾市场。

北京华辰董事长甘学军回忆称,这两大拍卖行进军台湾,与上世纪90年代台湾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有关。“台北有个著名的大厦叫阿波罗大厦,每天都有画廊开张、每天都有画展开幕。那时在东亚是鼎盛一时的,苏富比、佳士得进军台湾看重的也是这个。”

在当时苏富比和佳士得在台湾的拍卖项目有书画、油画等。然而,进入2000年以后,台湾艺术市场急转直下,“阿波罗大厦一下就空了,整个台湾的画廊业(一级市场)被大陆兴起的艺术市场替代了,类似798的兴起,”甘学军分析称。

此外,他还指出,“台湾也有关税问题,在市场行政运作成本上,香港是第一位的。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台湾市场都在萎缩阶段,苏富比、佳士得肯定要将战线收缩,选择香港。”

不过,此次布局内地却在业内看来很难会出现撤出现象,“台湾相对大陆来说,还是一个小的市场,回旋余地不大。而对于东亚来说,香港现在是重要的地方。但未来内地是重要的地方。”

近日,著名美籍华^作家、艺术家刘墉现身由北京匡时联合雅昌讲堂共同举办的“博物志”讲座,为艺术界人士带来了精彩的““文学与绘画交融的趣味”主题演讲。

刘墉是当代公认的才子,在艺术、文学、言语、戏剧、新闻上都卓然成家。虽然其早年在世界各地已举行了数十次画展,也是台湾山水及花鸟走兽大师黄君壁、林玉山的入室弟子,但从来画名为文坛盛名所掩。今次刘墉在“艺术体验季,博物志”中将从经验出发,分享自己对“文学与绘画交融的趣味”的理解与认识。本讲座中,刘墉融会贯通了声乐、表演、诗歌、绘画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通过口技、现场清唱、民间快板、细致入微的描述分析和恰如其当的肢体表演的表达形式,将他对艺术相互交融的理解i恿过其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和条理清晰的表达语言准确的传达给受众。

书画本同源

在讲座中自称是“隐士”的刘墉认为作家和画家应该躲在作品的背后说话,“大家看的是你的作品”。因为对自己的专业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一度曾为选择专职作家或是专职画家而陷入挣扎与深思,最后还是决定两者兼作,因为他认为灵感的表达形式也具有多样性,有的灵感比较适合画出,有的灵感比较适合写出,灵感可能可以成为散文、诗歌或是画作,他提出自己的观点:文学和绘画是交融的,缺一不可,缺文则画无灵魂,缺画则文无外延形象。

刘墉还引用苏轼、石涛、郑板桥、赵孟頫、倪瓒等各位中国古代各位大师之语录分析何为中国文人画。他将中国画与胸中逸气结合起来,将中国绘画与中国书法结合起来,认为书画本同源,作画亦即写画,两者灵魂皆气也。

为了更形象清晰地说明书画同源,刘墉选取几个汉字,将其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小篆、隶书、行书和楷书等书法罗列而出,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发展脉络。在对各位大师的绘画思想的分析中他着重分析了郑板桥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的关系,提出了绘画过程的倏作变相,即作者思想的变化性和充满趣味的偶发性。

毛笔的四德

为了全方位分析中国古代绘画,刘墉还特别对贯穿中国千年的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对绘画的意义做了分析,认为如果中国没有毛笔,中国文化样式不会如此。他介绍了毛笔的四德:其一为尖,因为尖,所以才可以作出高古游丝描,可以做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绘画样式;其二为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其三为圆,亦即是指笔毛要够,能有小笔压下去可以写大字,用大笔可写蝇头小字的功能;其四是健:即是笔腰要有弹性。此外他还简要提到了中国文人画对墨色运用。

再次,刘墉老师借其在美国课堂上对中美学生进行中国绘画提问所得的结论提出中国绘画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语言图像符号和思想层面的深度规则。他认为中国绘画与西洋绘画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人用画、用符号、用留白的技法给观赏者留下想象空间,促使观者进行再创造。而西洋传统的油画则是如实地将形象表达出来。

在中国绘画技法方面,刘墉认为古人所创的各类皴法的名字取得极为讲究,这些皴法形成了中国绘画的符号,但同时他认为,在这些符号的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过程中,要更注重其内在的精神和传承,而并非对皴法符号呆板的摹写传承。

对于如何在诗中表现绘画,将作者的画心藏到文学作品中,刘墉选取了王维、郑板桥、唐寅等诗文进行了逐句的分析,其中他特别欣赏赞叹了王维诗歌中那“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意境,还生动地自演了郑板桥道情十首之一、二、三的情节,将文学瞬时转换为肢体面部和语言的表演。在此部分,刘墉指出王维的文学作品中注重光影,并认为具有画心的文学作品更具魅力。

猜你喜欢

佳士得苏富比刘墉
41亿美元:佳士得2022 年半年报
Q8 苏富比VS佳士得:巨头战争?
Q6 苏富比有多“乱”?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苏富比纽约总部翻新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关注2017秋拍第一轮:聚焦苏富比近现代书画
秋拍第二轮:印象派崛起,现当代复苏?佳士得VS苏富比2017秋拍亿元拍品排行榜
刘墉测字劝降
伦敦和纽约苏富比、佳士得现当代艺术成交比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