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遗印忆槎客

2013-04-29长弓月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13年7期
关键词:墨迹张骞苏武

长弓月

陈季同(1851年-1907年),福建侯官人,字敬如,又作镜如,号三乘槎客,西文名(Tcheng ki-tong)。近代中国,陈季同、辜鸿铭、林语堂可谓“福建三杰”,三人用西文所写的介绍中国及其文化的著作在西方真正畅销过。陈季同的著作在19世纪80-90年代流行欧洲尤其是法国,辜氏著作是在20世纪头2D余年,尤以在德国影响为大;林语堂著作则是到了本世纪30-50年代,美英读者最为欢迎;可以说陈季同是晚清历史上中国文化输出第一人,辜、林二人其实都是步陈季同的后尘。

拙藏陈季同印谱一本,民国线装,封面上书“侯官陈敬如先生遗印”,并有“何闰生印”及“梅先”两方印章。是否为陈季同亲赠何闰生现在已无从考证。这位何闰生是晚清民国时期安徽黟县人,字梅先,曾任职于河南督军署全省巡缉营总司令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总指挥部,具体生平待考。该印谱内有陈季同所刻大小印章33方,方方精到,最妙之处在于“印外读印”,其中不少印文内容恰似陈季同的人生写照,令人叫绝。

“参将参赞、总兵总纂”

1877年,清廷派李凤苞、日意格率留欧学生刘步蟾等人出洋,他随同为文案,后来提升为参赞,并授福建补用副将加总兵衔,担任或代理了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荷兰七个国家的参赞。“总纂”说的是陈季同与其弟陈寿彭于1897年一同在上海创办《求是报》,由陈衍、曾仰东任主编,他自己则当起了总纂,还以“三乘槎客”为笔名,连续译载法国作家贾雨的《卓舒及马格利小说》以及《法兰西民主国立国律》(又作《拿布仑立国律》)、《拿布仑齐家律》、《法兰西报馆律》等法典。

“五十五岁留学生、二十六年老副将”

1885年前后陈季同已经以参赞一职照料驻法国使馆,期间按例得赏加总兵衔。本来依出使三年得一过班保举的定制,应再加提督衔,但据《福建通志·列传》记载“已奉旨依议,忽兵部有书索巨金,弗与,遂创非战功不得保总兵提督例,仍为副将”。二十六年没有得到升职,到老仍为福建补用副将,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年(五十五岁)刻此印,可以想象其中的凄凉和哀怨。

“看羊少苏武一年,探宿多张骞两度”

这方印文,以陈季同与汉代的苏武、张骞相比,苏武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放逐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历尽艰辛十九年持节不屈,方获释回汉。陈季同自喻比苏武在匈奴放羊十九年“少一年”,可知其在海外前后十八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陈季同比张骞出使西域“多两度”,指分别于1873年、1875年、1882年和1886四次出国到欧洲。

“握彼族君主之手、抱列强王后之腰”

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欧洲,陈季同是最有影响的中国人之一,很受欧洲上层社会的欢迎。德意志皇帝弗雷德里希三世对陈季同颇为青睐,曾经邀请其一起骑马散步。德国首相俾斯麦也是陈季同朋友。他被法国政府授予教育勋章,还成为政治杂志的封面人物。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作为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学生,有幸聆听过陈季同的演讲。他在1889年2月18日(光绪十五年)的日记中写道:“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在微笑和客气的外表下,我感到他内心的轻蔑,他自知高我们一等,把法国公众视作小孩……听众情绪热烈,喝下全部迷魂汤,疯狂鼓掌……在今晚的四个讲演者中,无疑,伏尔泰会觉得这个中国人是最有法国味的。”

由于长期生活在欧洲,陈季同传世墨迹十分少见,正如《二十世纪福州名人墨迹》一书序言所感慨的“本书还留下遗憾和缺欠,仍有部分著名人物未能觅到墨迹,如清末杰出的外交家、懂得五国语言、并以法文著述八部书、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一人陈季同……”。

如今,辜鸿铭、林语堂的墨迹市场价格早已是高位。而就陈季同而言,市场上偶有北京华夏藏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2年秋季拍卖会的名人墨迹影像古籍文献专场曾经上拍陈季同所著《中国人的快乐》的英文签名本,以及法文信札。作为近代中国的著名外交家、翻译家、文学家、甚至可以说是篆刻家,与他有关的一切资料,不能不引起收藏市场的重视。

猜你喜欢

墨迹张骞苏武
张骞探西域
我不是当代毕昇,集体才是——从新见王选题赠墨迹看科学家精神
《墨迹》
苏武庙
张骞探西域
英文摘要 关键词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张骞出使西域故事点滴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