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相关性
2013-04-29胡东东楼巧珍李石岩
胡东东 楼巧珍 李石岩
摘 要 目的 观察ICU收治重症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01月—2011年12月入住ICU临床资料完整的55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PACHEⅡ分值分为 A组(≥20分)和 B组(<20分),入ICU后抽取动脉血测定LAC,行APACHEⅡ评分,分析LAC水平与 APACHEⅡ评分相关性。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A组患者LAC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 (t=3.44,P<0.01);A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 X2=13.85,P<0.01)。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值及LAC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分值(t=2.85. P<0.05)及LAC水平(t=2.5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r=0.62,t=5.64,P<0.01),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 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血乳酸浓度也相应增高;血乳酸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
关键词 重症 血乳酸 APACHEⅡ评分 预后
ICU患者因病情危重常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LAC)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胞代谢状况,并能与各器官状况相关联,被认为是评价危重患者病程较为灵敏的指标[1,2]。本研究通过观察ICU患者LAC水平,APACHEⅡ评分及预后,分析LAC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预后转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南京市浦口医院2011年01月—2011年 12月入住ICU临床资料完整的55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休克、感染、缺氧、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及存在各器官或系统严重障碍的患者,其中男33例,女22例;年 龄 19~80岁,平 均 ( 53±16.55 )岁。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年提出的ICU收治范围[3],该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家属签有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使用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所有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后立即抽取动脉血测定LAC,在入病房24 h后取其24 h内各项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最差值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APACHEⅡ分值分为 A组(≥20分)和 B组(<20分)。从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作为研究起点,以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或死亡作为研究终点,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相关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APACHE lI评分分值与LAC水平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 P<0.0l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比较
A组患者的LAC为6.2±5.4 mmoL/L明显高于B组的2.3±1.8mmoL/L (t=3.44,P<0.01)。A组病死率为54.55%明显高于 B组的6.45%( X2=13.85,P<0.01)。见表 1。
2.2 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 APACHEⅡ评分与LAC水平比较
死亡组 APACHE II评分 (23.4±5.2)及LAC水平(4.9±3.4) mmoL/L,均明显高于存活组 APACHEⅡ评分 (15.6±9.7)(t:2.85. P<0.05)及LAC水平 (2.6±2.8) mmoL/L(t=2.5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死亡组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与LAC水平相关性分析
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与动脉LAC水平相关性系数为 0.48(t=3.43,P<0.01) 。死亡组APACHⅡ评分与LAC水平相关性系数为0.68(t=3.24,P<0.01)。55例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r=0.62,t=5.64,P<0.01)。A组和B组病死率与血乳酸和APACHⅡ评分相关系数为0.99(t=6.69,P<0.05)。
3 讨论
国内外大量研究都表明APACHEⅡ评分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呈正关,且预测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有较高的吻合度[4]。本研究表明,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分较存活组明显增高,而且患者死亡率随APACHEⅡ评分升高而升高,这与以往的相关研究相符[5]。分析ICU患者死亡率APACHEⅡ分值升高而升高的原因,危重症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史,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入院时机体常存在休克、感染、缺氧、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内环境失调,上述指标的异常数量和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APACHEⅡ评分的高低,同时也说明患者受损脏器的数量越多,患者的预后自然越差。
研究发现血乳酸水平能较好评估各脏器的功能,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6,7]。乳酸是在机体缺氧时由糖酵解产生的中间产物,当乳酸生成增加,而机体清除能力减弱时,可引起高血乳酸症[8,9],而高乳酸血症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10]。有研究认为,血乳酸值反映细胞水平能量代谢和脏器功能状态以及病死率和预后相关。危重患者血乳酸增高原因与缺氧低灌注、血儿茶酚胺浓度升高、组织器官对乳酸清除下降有关。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乳酸及其产生的酸效应被认为是脑缺血/再灌过程中造成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因素,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或损伤的标志物进行测定[11]。Coast等[12]认为,创伤早期检测的血乳酸水平与创伤严重程度相关。Henning RJ等 [13]研究证实休克患者乳酸浓度从2mmoL/L上升至8.OmmoL/L时其存活率从90%降至10%。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时积极复苏后仍持续高乳酸血症者预后不良[14],由此认为,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或计算乳酸清除率能更好地监测[15]。检测血乳酸同时与APAcHEⅡ评分系统结合,对病情的判断与评估预后更有意义,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入选的55例患者数据显示,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死亡率越高。
综上所述,早期对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LAC水平的评价,对ICU患者存活预后及治疗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涛,梅鸿,刘映,等.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3419.
[2] Donnino MW,Miller T,Goyal N,et a1.Effeetive lactate clearance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outcome in post-cardiac arrest patients [J].Resuscitation,2007,75 (2):229-234.
[3] 邱海波,刘大为,于凯江,等.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7):387-388.
[4] Bilevieius E,Dragasavae D, et al.Muhipl e organ failure in septic patients[J].Braz J infect Dis.2001,5 (3):103-110.
[5] 江学成.危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临床应用和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2(4):195-197.
[6] 冯仕彦.APACHEII评分在ICU中的应用 [J].四川医学,2003,24(10):1003-1004.
[7] 孟新科.急危重症评分一评价、预测、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9-125.
[8] 朱建刚,张继松,王黎恩.乳酸清除对感染性休克指导治疗临床效果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 3989-3991.
[9] 王亚东,黄晓英,韩旭东.血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对重症患者预后评估的比较[J].交通医学,2011,25(2):179 -182.
[10] Müller B, Becker KL, Kr?nzlin M, et al. Disordered calcium homeostasis of sepsis: association with calcitonin precursors[J]. Eur J Clin Invest. 2000,30(9):823-831.
[11] Groeneveld AB.Interpreting thevenous arterial PCO2 diference[J].Crit2 Care Med,1998,(26):978-979.
[12] Coast TJ,Sminth JE,Loekey D,et a1.Early in-Creasein blood lactate following injury[J].JR Army Med Corps,2002,148(2):140-143.
[13] Nichol AD,Egi M.ralative hyperlaetatemia and hospital mortality incfitically in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re study [J].CritCare, 2010,14(1):25.
[14] Abramson D, Scalea TM, Hitchcock R, et al: Lactate clearance and survival following injury[J].Trauma 1993,(35):584-589.
[15] 严静,邱海波,于凯江,等.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2006)[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