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实例分析
2013-04-29郝苹
郝苹
摘 要: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引入给我国会计实务处理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在内蒙古上市公司中的具体运用,发现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中的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这也就给政策制定者和国家相关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政府部门也应出台更加详尽的操作指南,规范上市公司的任意行为。
关键词:公允价值 金融资产 资产减值 企业合并
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解释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新会计准则在多个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我们统计了沪深主板上市的注册地在内蒙古的18家公司(原为20家上市公司,其中600240华业地产和600159大龙地产注册地已变更为北京,因此剔除于统计数字之外)的财务报表发现,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对企业财务影响比较大的事项主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减值准备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几项。
一、金融资产
从表1可以看出,这两家公司对外投资的数额都非常大,因而其投资收益对利润的影响也很大。西水股份2008-2011年的4年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占营业利润的比分别为39.6%、91.8%、768.9%和409.11%。尤其需要关注2010年的情况(见表2),从母公司的利润表来看,扣除投资收益(11740.05万元)后其营业利润从 996.89万元变为亏损10743.16万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为7665.43万元,远大于营业利润6668.54万元(7665.43-996.89),说明该公司销售产品为严重亏损,利润的取得完全依赖于投资收益的增加。
华资实业2008-2011年的营业利润分别是-12198.17万元、7399.69万元、-9094.73万元和456.01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年份是2009年和2011年。该公司2008年和2010年均为营业亏损,但2009年和2011年由于投资收益的存在,尤其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增加,使得这两年的营业利润由亏损转为盈利,而由于此项操作该公司也就避免了连续亏损的境地。
二、资产减值准备
2011年度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华资实业和西水股份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两家公司计提及转销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占利润的比重都非常大,值得进一步分析。
华资实业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占总的坏账准备的比重为79.2%,此项并非由于销售产品产生的应收款,更应格外引起管理当局的重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数和转销数都非常大,究其原因可能与该公司极调整产业结构有一定关系,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大量提取也可能是想一次性提足损失,以后可以轻装上阵,以减少利润指标的压力。
西水股份按照应收账款数额计提的坏账准备提取率高达72.55%,说明该公司为了增加利润盲目赊销,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本期处置存货转销的存货跌价准备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497.42%(注:为原材料计提的跌价准备转销),说明企业之前盲目大批购进原材料,既造成了原材料的积压又占用了流动资金,在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漏洞。
新准则明确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是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确定。这一规定对企业来说就有了一定的操作空间:首先,公允价值的确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中的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使用期限、折现率这三要素的确定都有一定的难度。由此使得企业在计提和转回、转销资产减值损失时增大随意性。企业可以通过计提、转回、转销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或者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时可以冲销减值的规定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以此进行盈余管理。
三、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近几年,内蒙古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情况比较多,最为典型的是原富龙热电(000426)2010年经过重大资产重组后更名为兴业矿业,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从该上市公司近4年的合并利润表(表4)可以看出,营业收支相抵减后的净额均为负数,表明营业成本均远大于营业收入,而从利润总额的表现来看,2009年和2011年均为正数,取得盈利。但分析其取得盈利的途径我们发现:2009年由营业亏损转为盈利是因为其投资收益大幅度增加达到18487.34万元,投资收益占利润比高达233.95%,其中: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收益17907.76万元,2011年营业利润仍为亏损7288.39万元,但利润总额却是盈利18839.63万元,究其原因是2011年公司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此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产生收益(营业外收入)19587.55万元,此一项收益就占到利润总额的比高达103.97%,本年度总的营业外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达到164.58%。
分析该公司对外公告的财务报表数据,可以很容易的得出一个结论:该公司的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却是有盈有亏,亏损转为盈利的途径是非主营业务取得收益大幅增加所致,而且第一年亏损,第二年必然是盈利,避免了连续亏损,这也表明该公司有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从兴业矿业对外公告的财务报告中可以看出,该公司利用长期股权投资和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意图很明显,营业净收入(营业利润扣除投资收益)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11年的重大资产重组给了投资人一定的希望和信心,该公司能否通过重组走上盈利的轨道,我们拭目以待。
从内蒙古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新准则中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使用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因此所有的内蒙古上市公司均采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强调要近期内出售,此项规定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进行了限制;虽然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取得利得,但从我们分析的结果来看,很少有公司进行此项盈余管理,一方面是,此种交易必然涉及另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取得收益的同时,必然给另一家公司带来损失,另一方面,该种交易只能是一次性的,且准则中也有比较详细的规定,使企业不便进行利润的调整。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中的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达到调整企业利润的目的。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政府部门也应出台更加详尽的操作指南,规范上市公司的任意行为。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2006(2).
[2]毛新述 ,戴德明.论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准备计量的统一[J].会计研究,2011(4).
[3]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J] .会计研究,2009(5).
[4]张荣武,伍中信.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J].会计研究,2010(1).
[5]周明春, 刘西红.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9(9).
[6]支晓强, 董盼.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J].会计研究,2010(1).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