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3-04-29陈殊

北方经济 2013年6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对策研究人才培养

陈殊

摘 要: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发展旅游业是各地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新型业态的重要举措,旅游消费需求有着巨大的市场,同时旅游市场的竞争也越加激烈,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能在激烈竞争中培养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本文从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并对如何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等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 人才培养 对策研究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性产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和诱人的前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经济的迅速壮大及国际旅游企业的加入,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是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竞争。高职院校学生能否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高职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就成为一个关键性因素。

一、加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建设的重要性

(一)发展旅游经济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粗放型发展模式,但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值发展方式已经带来了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就业压力增大、影响民生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决策,认为要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向主要依靠扩大消费需求转变。而旅游业是无烟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最符合我国关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旅游业的充分发展,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拉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及人居环境的改善。据统计,旅游业每直接投入增长1元,将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元;每直接增加1个就业岗位,将拉动5个就业岗位增长。

(二)培养旅游人才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八大报告中也强调“就业更加充分”,这些说明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城镇近几年每年需要新增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万人左右。同时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200万人左右。同时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8年达559万人,2009年达610万人,2010年达630余万人,2011年约700余万,就业矛盾十分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旅游的需求将持续升温,但国内旅游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旅游管理人才缺口很大。数据显示,我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高达800万人,而目前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尤其是旅行社、酒店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由此可见,只要能力、素质提升,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空间就会很大。

二、当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家庭、学生个体均存在认识误差

我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外出旅游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属高档消费,人们对生存问题关注更甚,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相应地,从事旅游管理等相关产业的人员较少,社会、家庭对从事旅游业工作本身及其从业者存在较多认识误差,进而影响学生报考旅游管理等专业的积极性,甚至很多人认为从事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工作,是服务别人,吃青春饭的,社会地位不高,这就影响了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二)课程设置上还未形成现代化体系

高职院校多是由中专升格或由大专、地方大学或成人教育学校改制而来的,而且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起步较晚,对专业课程设置大多没有经验,有的只是从西方课程设置中抄录;有的认为只保留应用型课程即可,而忽视综合知识的学习;有的重视本校原有的专业特长专业开设,而忽视专业课程开设。总体来说,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较差,尤其是随意性太大,由此带来整体课程体系建设难如人愿。

(三)师资队伍薄弱

目前一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能与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要求相适应。主要原因一是部分高职院校不管自身条件是否具备,就跟风其他院校开设旅游专业,但大多数教师是由其他专业或行业转来的,自身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自然难以胜任;二是有些经过正规学习的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因为高职院校起点低、待遇不如在社会上旅游公司或旅行社高,不愿到校任教,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四)在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上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建立校企合作或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在实践操作中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形成实践操作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没有建立稳固的实训基地,学生实习随意性大,难于学到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

(五)学生核心竞争力不强

学生能否在市场中适应工作要求,关键在于学生在校时综合素质能力。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不是很扎实,综合素质方面也不是特别强。而大学期间,有些学生认为在高职院校学习就是混日子,所以上课不认真,玩手机、电脑等或者旷课,实习期间也是三天打鱼二天晒网,不深入学习社会实践知识,难于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更难于适应社会需要。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一)氛围建设

人们常说“买卖必须勤吆喝”。现在各地都认识到发展旅游对促进地方经济、带动百姓致富、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本地的历史文化精神、自然景点、人文精神,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注重旅游特色,重视景点规划,发展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同样如此,其关键环节是培养旅游管理人才,这方面还需转变理念,改变旅游管理在整个社会中的负面影响,推动更多高素质的考生报考旅游管理专业学习,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加强招生宣传,引导社会、家庭、学生重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扩大旅游专业影响,在社会上形成旅游管理、旅游产业大有作为的氛围。

(二)师资队伍建设

打铁还须自身硬,这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要培养高素质的合格旅游人才,必须有具有过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方面,通过“走出去”方式,把原来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老师派到高校进修,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将之培养成合格的教师;同时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引导学生在学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取得。另一方面,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一批经过正规专业学习的研究生到校任教,使学生充分了解最前沿的旅游管理知识,增强活力;同时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可以经常聘请旅游企业界、学术界的权威专家、企业家到校进行交流,通过沟通,使学生更好了解旅游企业最新的管理经验与需求,进一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三)课程设置建设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加强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必须整合课程门类,优化课程结构,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开设具有共性与个性的课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实习等必须做到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具体的课时安排必须严谨,不能因为培养实践操作型人才,而忽视学生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的培养。旅游服务是个要求很高的专业,课程安排中还必须注重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通过课外锻炼,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竞争、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突出高职生所特有的实践性强、操作性好等应用型特点,在社会竞争中培养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爱华.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3)

[2]陈映雄.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带动老区经济发展[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6)

[3]王艳.浅谈职业学校旅游人才培养[J].经营管理者,2009.

[4]陈耀.坚持旅游规划创新,推进”大旅游”统筹发展[J].旅游学刊,2010,25(3)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对策研究人才培养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