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3-04-29郝德学

考试·综合 2013年6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新课标小学语文

郝德学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正规教育的最初学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工具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本文阐释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79-01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了其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成为每个人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养成的必修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我们迫切关注的问题。

1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重新界定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培养的目标,并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要求。但在目前的环境下,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论理解有偏差、对新课程的教法不熟练、对新课程的课例积累少等原因,导致执行起来效果不佳。

1.1 重教材,轻学生。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最大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程度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模式主要依据教材与教参,力图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纳入自己的预想中,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当设计的环节完成以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怎样去掌握,掌握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要到考试时看学生"复制"知识的效果如何才知道。因此,传统教学缺少活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

1.2 重结论,轻过程。传统的教学特别关注结论的记取,却忽视学生对知

识的体验过程。它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无需动手实践就可以快速地将知识存储于自己的大脑。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填压式"的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

2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1 树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语文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具体的说,小学语文基本的语文素养应该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文化修养、品德情操等方面。教师应首先树立这样的观念,设计教学时在这些方面下功夫,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打下基础。

2.2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是关键。语文课上,教师要突破"教教材"的局限,要将教材看成一个学习的载体,教师要想法设法提供与教学目标达成相关联的学习资料,学习资料具有三大特征:丰富性——培养学生汲取学习信息的能力和空间;关联性——以便学习方便地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生成性——以便学生从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不能光局限在课内,我们可以将课堂看成一个支点,从这个支点向校园、向课外发散,向儿童的经验回归。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带着继续学习的动力走向社会生活,走向大自然。

2.3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第一、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富有竞争性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班集体的学习功能才能充分被利用。同时要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长处,相互之间构建;第二、教师努力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的强烈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第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欢乐。

2.4 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学中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可以选择原始的粉笔黑板,也可以选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但是无论选择那种教学手段,都必须合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新兴的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了新课程的开展,"放大"了课堂教学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量的增强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

2.5 精心预设,为生成留有空间。

以往的经验常常把一些从实践中得来的成功经验、好的方法总结成为自以為无所不能的制胜法宝,形成一种经验定势,表现在课的设计上,往往是走不出程序化、教条化,形式化的阴影,也很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表现在教学中,就是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知、能、情三个教学目标得以落实。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精心预设,这种精心有别于精细,而应该是有弹性,有空间的预设。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他十分赞赏教师在课堂上牢牢把握动态生成的情况,使教学直接诉诸儿童的理智和心灵的境界。他说:"这种境界只能是教师具备深刻的知识的结果。他的知识要如此深刻,以致处于他的注意中心并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儿童们的脑力劳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统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的表现;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蒋丽珠主编.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新课标小学语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