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培养
2013-04-29王丽
王丽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产生更多的新知识,我们经常会觉得昨天学的知识今天就可能不够用,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不断自主探究的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充实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觉得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自主探究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笔者结合自己执教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培养问题。
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语文,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爱好。”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爱好。”浓厚的学习爱好,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了解语文的学科魅力。语文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深味人间真情,体悟人生真谛,历经社会百态。走进语文,感受名著文化的熏陶魅力,语文温馨的人文关怀等着您;走进语文,触摸每位读者心灵的欢乐与哀伤,语文独特的视角期待着您。走过一段长长的路,背后弥漫的是朦胧的云烟。品品语文,寻找逝去的岁月,释放跃动的心声,拨开云雾见日月,畅想前所未有的高远境界。丝丝问候与关怀融化了你的烦恼与忧愁,点点滴滴的积累与记忆成就了你人生的飞跃。这就是语文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它,能够促进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鼓励他们毫无顾及地尽情思考,合理地去思考。如教学《找春天》,我制作了有关春天的幻灯片,播放相关影片的片断,让学生观看之后谈谈感想,并引导学生产生联想,春天的景色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不局限在书本的语句与情景里。
三、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去发现,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学习。例如,仅在教学《找春天》时,先播放幻灯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有关春天的图片,再指名让学生据自己观察和发现,说说自己的感想,收到了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去观察,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描述出来,再用自己的语意表达出来,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他们克服课堂中只用耳听、不想动手操作的不足,这样就能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就能明白自己的东西是如何做出来的,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比教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学生经历了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他们实际上也就经历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教师当然就要为学生提供说、做的时间和其他必要的物质条件。比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我会改变以往自己将全册的成语都找出来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照着黑板来抄、读、记等,现在则会充分地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不同小组的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的教学安排,教师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积极性。
五、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只注重傳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告诉学生如何自主地从课本外获得知识,告诉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让他们从更多的渠道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各种科学的方法获取新的有用的知识,如让他们通过报纸剪贴、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他们从中就能获得有用的知识。
作为语文教师,我觉得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学会放手让学生经历思考、观察、说、做,这样,既能教给他们学习语文的方法,又能让他们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而促使他们养成自主探究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让他们终生受益。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