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测量脾脏弹性值
2013-04-29刘琳等
刘琳等
摘 要 目的 探讨应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VTQ)技术对健康志愿者脾脏弹性值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27例健康志愿者,其中青年健康志愿者55例,中年健康志愿者31例,老年健康志愿者41例, 使用具有VTQ技术的超声仪器对志愿者进行检查,记录剪切波速度值(shear wave velocity, SWV,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脾脏平均SWV与身高,腰围,体重,BMI,脾脏厚度及长度比较及相关性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脾脏SWV正常值范围为2.36±0.57m/s。结论 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反映脾脏的弹性强度,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 脾脏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是通过超声给组织局部施加辐射压力,组织受到辐射力的推动产生一定的应变,从而反映组织弹性的方法[1]。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 VTQ)[2]是将声脉冲辐射力成像进行量化应用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甲状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3~6],也在肝脏、血管等器官疾病的诊断中进行大量研究[7],但目前对脾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试通过VTQ技术对不同年龄组健康志愿者的脾脏弹性值进行测定,得出正常者的参考范围,探讨不同年龄组之间脾脏弹性强度有无差异,腰围、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脾脏厚度及长度对正常值的影响,为脾脏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期间招募的健康志愿者1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2名,女性65名;小于30岁55人,30-50岁之间31人,50岁以上41人,平均年龄为40.4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无脾脏原发性或继发性疾病史,常规超声检查无脾脏弥漫性病变。
1.2 仪器与设备
采用西门子S2000彩色超声波诊断仪,探头型号为4C1,探头频率为3-5MHz,应用VTQ测量软件测量组织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 SWV),据此定量组织的弹性。
1.3 方法
受检者取侧卧位,先行超声常规检查,记录脾脏厚度及长度。由于脾脏上极和下极易受周围组织及气体干扰,本研究选择脾脏中部被膜下正对脾门处为感兴趣区域,如图1所示,探头垂直紧贴此处肋间隙位置,开启VTQ测试软件,然后将取样框置于脾脏感兴趣区域,嘱受检者屏住呼吸,待图像稳定后,用仪器测出剪切波速度(SWV),单位以(m/s)表示。所有检测均由一名超声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保持探头方向及取样深度不变,取样深度小于8cm。每位受检者同一部位检测VTQ值5次,取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一受检者SWV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年龄组受检者之间SWV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双变量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TQ测量脾脏的影响因素
腰围、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脾脏厚度及长度对脾脏平均SWV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见表1。
2.2 不同年龄组之间脾脏SWV分析
不同年龄组受检者脾脏SWV平均值见表2,3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值为:P=0.08,年龄对脾脏正常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超声弹性成像(elastography,elasticity imaging)是由O-phir等[8]于1991年首先提出的,近十几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在肝脏、甲状腺、/乳腺、血管、前列腺、心肌等方面的应用较多[9~12],其临床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多的得到医生的肯定。但是在脾脏领域极少看到有关的研究报道。当脾脏发生占位性或弥漫性病变时,脾脏的弹性值也会随之改变。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13,14]就是基于ARFI成像原理,通过向需探测的感兴趣区发射推进脉冲,从而得到剪切波速度值,通过这种方法来量化组织的弹性程度,进而反映该组织的弹性与质地,因此可以作为无创评价脾脏弹性强度的新方法。
脾脏占位性病变或弥漫性疾病发生率较低,且临床症状不典型,在早期常被人们所忽视,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也会危及人类的健康。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VTQ)技术可较客观地反映组织弹性强度,也具有无创,简便,快捷的特点。借助此项技术可对脾脏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本研究中所得到的正常成人脾脏VTQ值范围为进一步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数据参考。
本研究选取脾脏中部包膜下正对脾门的区域,受检范围较固定,可重复性及稳定性较好,而脾脏的上极及下极形态相对较不规则,容易受到胃肠气体的干扰及检查者呼吸的影响,受检效果不太理想。通过此次研究发现,测量时,检查者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如受检者屏住呼吸时测量其准确性较高,也可保证取样框位置不变,使得测量值的可重复性提高,减少无效的测量次数,因仪器本身的取样框大小等无法调节,对测量结果影响甚小。
本研究表明,应用VTQ测量的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脾脏SWV不受腰围、身高、体重、BMI、脾脏厚度及长度的影响,不同年龄组健康志愿者脾脏SWV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年龄与脾脏的VTQ值水平无关。3组健康人群脾脏的平均SWV为2.36±0.57m/s。
总之,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新型检查手段,弥补二维超声对组织硬度检测的不足,本研究中的正常成人不同年龄组脾脏弹性值的检查,为进一步脾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Vappou J. Maleke C. Konofagou EE. Quantitative viscoelasticParameters measured by harmonic motion imaging [J].Phys Med Biol.2009,54:3579-3594.
[2] McLaughlin J, Renzi D, Parker K, Wu Z Shear wave speed recovery using moving interference patterns obtained in sonoelastography experiments [J]. Acoust Soc Am .2007,121:2438-2446.
[3] 陈树强,朱莉莉,许翔,等.声脉冲辐射技术对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1):120-123.
[4] 张凤娟,韩若凌,刘明瑜,等.超声弹性成像与声触诊组织量化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2): 120-123.
[5] 管小凤,罗葆明.超声弹性成像在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J].现代仪器,2012,18(4):36-39.
[6] 王怡,王涌,张希敏,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评估[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12):911-913.
[7] Shuang-Ming T, Ping Z,. et al. Usefulness of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lesions[J].Acad Radiol,2011,18(7):810-815.
[8] Ophir J,Cespedes I, Ponnekanti H, etal. Elastography: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imaging the elasticity of biologicalt issues[J].Ultrasonimaging,1991,13:111-134.
[9] Scheuer PJ.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a need for reassessment[J].J Hepatol,1991,13:372-374.
[10] Friedrich-Rust M, Romenski O, Meyer G, et al.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Imaging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thyroid gland: A limited patient feasibility study[J] .Ultrasonics2012, 52 : 69-74.
[11] Zhai L, Polascik TJ, Foo WC.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 of human prostates: initial in vivo demonstration[J] .Ultrasound Med Biol. 2012 ,38(1):50-61.
[12] McAleavey SA, Menon M, Orszulak J Shear-modulusestimation by application of spatially-modulated impulsive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J].Ultrason imaging 2007,29:87-104.
[13] Nightingale K, McAleavey SA, Trahey G Shear-wave generation using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n vivo and ex vivo results[J].Ultrasound Med Biol 2003,29:1715-1723.
[14] Fahey BJ, Nelson RC, Bradway DP et al In vivo visualization of abdominal malignancies with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elastography[J].Phys Med Biol,2008, 53:2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