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课改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2013-04-29霍晓芳
霍晓芳
摘要:新课改的普遍展开,使我们的教学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教学的变化,应试教育也在历史的车轮下一步步退出教学舞台,新课改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主动参与,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地理课如何进行才能让学生更乐于接受?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学;兴趣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地理学习也是如此,首先要让学生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实效性。这样学生就会有目的性地去学习,教师是认识的主导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在整个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我们广大教师不能单单想如何讲好课本知识,还要考虑和分析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在学习中学地理的过程中尝到快乐。
学生学习的动力都源于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好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学生对知识好奇心这点,引导学生不断地去探究和发现。学生经过不断地思考,慢慢知识就会形成一个框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使知识形成结构的内在动力。
二、丰富课堂内容,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疑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教师要巧妙地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同样是在讲一堂课,学生在顺应的基础上学习得到的效果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前者则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使得我们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我们首先应把教学内容从定论的形式变成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要求,运用材料创设新的情景,层层设疑,让学生根据要求去解决问题,享受学习过程。
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会有好多的自然现象,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多观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然后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课堂,教师用地理知识来帮学生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自然现象。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积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样,在地理教学中,如果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它可以把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变得形象化和直接化。
因此,教师在课前可以多做一些课件,然后在课堂上用图和声音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对图画和声音都是感兴趣的,学生在看到栩栩如生的图画后一下子把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
四、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用思维和智慧去发现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的一种过程。我们的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会进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该创新。我们要建立适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去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信息的来源途径越来越多,学生获取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作为获取知识唯一来源的课堂地位已经动摇,而且在某些方面,學生已经超越了教师。地理书本有一定的稳定性,人文地理的理论有些存在滞后性,有些试题的设置缺乏严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教师要抛开课本的死板性,灵活地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设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对学习内容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对于学生的质疑要赞扬,使他们能够敢想敢问,敢于创新。即使学生的疑问没有太大的价值,教师也不要简单地否决,而应该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
五、作业形式多样化,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持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和记忆。这样的作业导致了学生对课本的依赖,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因此,我们在布置学生作业时,应杜绝那种学生不用思索,轻而易举就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思考的价值,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对学生来说具备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将视野放置到更广阔的阅读和思维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新课改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固定的而是多样化的,对于问题的提出我们要灵活地去回答而不是照着课本上“抄袭”。
综上,新课改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责任,我们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才能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不断地发展和提高,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