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3-04-29范温洁
范温洁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习方式的变革,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三点做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循序渐进搞自主学习;分层设计练习,使全体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之重要,新课程标准倡导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下面浅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应注重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就需要我们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乐于探究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新课伊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特别的考试——学生考老师,你们只要说出一个整数,不管它有多大,老师马上能告诉你它能不能被3整除,不信就来试一试。”学生可以考老师,他们别提多高兴了,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在本上写数并在本上试除一下,确定答案后把手高高举起,想难住我。当我分别给予准确回答时,学生个个由怀疑变得信服。“这么多人都没考倒老师,老师可真神了!”惊叹之余,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能以极高的学习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去,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就被提起来了。
2.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除了以上问题情境教法外,教师还要注意做到,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索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索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循序渐进
1.让学生自主预习。每学一个新知,都要让学生提前自主预习,了解新知所涉及到的旧知识,了解新知的重点及难点。例如在学习《比的认识》之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复习与比有关的分数与除法的意义及关系,还要了解本课中要学的比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及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新课学习的时候学生才会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2.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不教。”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本学期实行导学案自主学习以来,我的课堂上25分钟左右的时间是用来自主探索、组内交流学习的,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他们在自主学习、质疑交流、然后探讨难点的过程中使认识逐步提升,印象深刻,同时在与组内同学交流讲解的过程中锻炼了能力,提升了自己,有一种成就感,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方式。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讲应用题时,我经常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时不时地走进一个讨论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的过程,把课堂学习交到了学生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当然由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这种学习模式还需要教师的大力引导。
3.培养学生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今年我校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以来,我对学生做过的各种练习题,甚至考试题,不再像以前一样一味地进行批改、苦口婆心地进行讲评,而是给学生参考答案,让学生借助答案进行自我批改、分析、评价,或进行相互批改、评价。通过转换角色自主进行的自评互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答题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认为的重点及易错处,重新出卷,进行同桌互考,进而巩固知识。学生自主设计习题,自主互评自评作业,让他们有一种当教师的成就感,同时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真是一举三得。
三、分层设计练习,使全体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能让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吃了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应精心设计练习,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这样,全班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空间,会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成长,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我这样设计习题,出示以下两个条件:梨树有111棵,相当于苹果树的3/4。再给3个问题:(1)苹果树有多少棵?(2)梨树和苹果树共多少棵?(3)杏树棵树是苹果树的3/2,杏树有多少棵?这道题有三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素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们的教学重点。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每一名数学教师都应转变观念,从提高学生能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科学与艺术》,中国言实出版社
2.《河北教育》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