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2013-04-29
展览
“走进东非——当代中国画精品展”
在毛里求斯开幕
展览时间:2013.07.18至07.25
展览地点:毛里求斯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馆、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荣宝斋
本次共展出33位中国当代美术名家的三十余件精品力作。毛里求斯副总统莫妮克·奥珊·贝勒波 、毛里求斯大法官杨钦俊、中国驻毛里求斯大使李立、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以及来自美国、法国等驻毛大使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次在非洲东部国家举办画展,旨在通过美术展览的艺术形式向毛里求斯民众介绍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成果,促进双方文化机构的长期合作,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展览开幕式上,李立大使表示:近年来,在中毛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蓬勃发展,两国文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此次中国美协代表团在刘大为主席的带领下,万里迢迢,不辞辛劳,将中国传统绘画精品带到美丽的毛里求斯。
此次展览所依托的“中国美术世界行”系列活动,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在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美术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涉外品牌项目。项目确立5年来,已在8个国家的二十余座城市举办了中国美术作品展,足迹横跨欧亚非大陆。在实施过程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与世界各国主动建立并始终保持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法国、德国、奥地利、瑞士、意大利、葡萄牙、科特迪瓦等国都曾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美术展览。此次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次走进非洲东部大地,努力扩大同非洲文化艺术界的友好往来,提升中毛美术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增进两国美术家和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谊,夯实中毛友好基础,从而为中毛美术交流续写浓墨重彩的篇章,将中国美术推向世界。
草原的风——内蒙古写生展开幕
展览时间:2013.09.08至10.08
展览地点:蓝润国际北京艺术中心
由蓝润国际北京艺术中心主办,中国油画艺术研究中心协办的“草原的风——中国油画名家内蒙古多伦诺尔写生作品展”于2013年9月8日在朝阳区王四营观音堂文化大道蓝润国际北京艺术中心展出,展出的近四十幅作品是我国著名油画家刘乃鹏、孙东、陈玉山、季宏敏、游健、于桂元等人今年7月赴内蒙古写生的新作。画家独出心裁地表现了内蒙美丽草原的自然风貌,大多作品走出了纯自然主义写生状态,是经过艺术家主观思考后的写意之作、写情之作,展览犹如一股草原的清风,给初秋的北京留下娴静、清新、凉爽的感觉,充分体现了当代艺术家对油画写生求新、求变的艺术主张,也给当今北京的油画注入了一针兴奋剂、新色彩,它将和草原的风一样,唤醒艺术的新情趣。
“镕铸丹青——覃志刚书画展”在北京开幕
展览时间:2013.09.16至09.22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出席了开幕式。郑万通、张树田、王万宾、陈云林、翟卫华、胡振民、冯远、王文章、吕章申、谢杭生、何晔晖、李屹、左中一、廖奔、夏潮、刘长乐、欧阳中石、韩美林、张海、吴悦石、吴长江、杨晓阳、王明明、闫冰竹等文艺界人士也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协秘书长刘健主持。
本次展览展出现为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的覃志刚历年创作的书法和绘画作品近百件,其中展现太行山雄姿的中国画作品和巨幅书法作品尤受关注。覃志刚对绘画、书法有着独到的艺术见解和深厚的笔墨功底,遵循书画同源,师古法而精创新,坚持专研,不断探索,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其绘画精研石涛八大,又深谙黄宾虹的艺术精神,笔墨变化丰富,画面浑厚华滋,更将行草书风融入绘画之中;其书法创作尤善行草,工于“二王”的清雅舒朗,又有怀素的豪迈奔放,更有林散之的意蕴品格,以其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验,笔墨之间气韵生动,透露着开朗豁达的胸怀和气象天成的艺术造诣。
覃志刚表示,投身书画艺术,对于他而言既是机遇又是缘分: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书画艺术一直没有放弃;2001年,他有幸到中国文联工作,工作需要、专家引导、朋友帮助,使他“重操旧业”,书画创作有艰辛也有收获和快乐,特别得到了吴悦石先生等良师益友的无私帮助和巨大支持。他认为,现在是中国书画发展最好的时机,希望在六十甲子來临之际,能够成功“转身”,为中国书画的传承和国际影响的提升而添砖加瓦。
质物素心——施慧作品展在杭州开幕
展览时间:2013.09.20至10.05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20世纪80年代,法国著名纤维艺术家万曼到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壁挂研究所,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从事现代壁挂创作的年轻艺术家,施慧便是其中之一。1986年,壁挂研究所创作的三件壁挂作品,包括施慧创作的《寿》,入选了瑞士洛桑壁挂双年展,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次登上国际大展舞台的里程碑。
此后施慧几经探索和试验,从富阳农村的造纸过程中获得灵感,创作了纸浆浇筑的第一件作品《巢》,从而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从此,纸浆便成为她的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材料,她的纯白的作品特质也逐渐为大众所熟知。
此次展览是对施慧创作之初至今的艺术之路的一个总结,展览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抽思结网”,展出施慧2000年以前的主要作品《结》和《扇》,《结》分五个系列,此次展出的是系列一和四。
第二部分为“炼石怀景”。2000年开始,“石”成为施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母题,此次个展展出作品《老墙》和《游影浮墙》,这些“墙”的原型是由吴山上的旧宅院老墙,带有老杭州的印记。
第三部分为“飘悬凝风”,《飘》和《凝风》两件充满诗意的作品一同展出。
第四部分为“质物素心”,展出施慧2009年后创作的《本草纲目》系列一和二。
本次展览还在大厅展出施慧2013年最新的作品《归一》,來源于艺术家“一根绳索”的意象。
此次展览同时也作为2013首届杭州国际纤维艺术展的平行展,以及美院85周年校庆展的后续展。
清音赋流水 泼墨写云山
——杨秀明音乐·绘画展
展览时间:2013.10.10至10.15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画院
杨秀明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古筝演奏家,数十年来孜孜不倦于艺术探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此次《清音赋流水 泼墨写云山——杨秀明音乐·绘画展》展示了这位长年生活在“海滨邹鲁”的修行者的禅筝艺术,也第一次让人们欣赏到这位“素人画家”的精彩画作。
音乐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杨秀明的画,亦如他的音乐,自然脱俗,随意泼洒,直逼禅境。赵朴初先生曾为其所绘《江山无尽图卷》题词曰:“海潮往复高低呗,林鸟和鸣大小弦。早许音声为佛事,不期画笔落梵天。溪头池角鱼蛙乐,牛背山腰岁月闲。画到未生前面目,雄鸡一唱破重关。”
杨秀明隐逸一生,信佛茹素,尤具古人之风。此次展出的《天》《地》《人》《和》《因》五套册页,以红、绿、黄、白、蓝裱绫对应佛之五色。或悉心勾点,或随意皴擦,或淡墨荒澹,或焦墨浓厚,点画之间,尽带禅意。幽深、萧瑟、迷惑、旷远之境立于画面。《行云流水》立幅通屏,更是在皴染之间,将丘壑之高远,云霞之苍茫,流水之潺潺,草木之枯荣描绘地意象合一。
山水本色——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画学术邀请展
展览时间:2013.10.10 至10.22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工笔画学会
该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作为学术支持,卢禹舜、牛克诚、王裕国、许俊、何加林、祁恩进、范扬、林容生、盛寿永、谢宗君、满维起等11位著名青绿山水画家受邀参展,以其最新创作,向观众呈献中国当代青绿山水的新探索、新风貌。画家用各自的艺术语言诠释对青绿山水画的古典情怀与当代感知,其作品或在传统精华的传承中,展现新的风姿;或在景致描绘上,彰显现代人的造型意识;或在画面布局上,尝试现代构成式的多元整合;或在色彩的探研与表现上,施以具有时代感的新语汇……充分展现了这个群体对青绿山水画悠久历史传统的理解、传承与出新,是当代青绿山水画艺术面貌的集中体现。
这是当今中国画界具有创作实力与学术影响力的青绿山水画家的首度合作,也是中国青绿山水画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一次绘画联展。
静山远韵——郎静山摄影艺术特展
展览时间:2013.10.11至10.30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中国摄影家协会、亚洲影艺联盟(台湾)、郎静山艺术文化发展学会(台湾)
此次展览是郎静山的作品首次在中国美术馆集中亮相。展览开幕之际,郎静山之女郎毓文将向国家捐赠郎静山摄影作品134幅,为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自摄影诞生至今,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留下了众多摄影名家的精品力作,而郎静山先生的集锦摄影在国际摄坛奠定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地位。早在20世纪20年代,郎静山将西方舶来的摄影术与中国传统的画理相融合,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造性地开拓出“中国集锦摄影艺术”,并以集锦摄影独步天下。1928年,郎静山担任上海时报首任摄影记者,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摄影记者。此后他成功地参加了国际众多的摄影比赛。1932年创作的《柳荫轻舟》入选日本摄影沙龙后,1934年,以黄山峰树为主题的第一张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满载着世人的惊羡眼光问世,从此开启郎静山在摄影艺术创作道路上的辉煌里程,创下了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屡获大奖的辉煌纪录。1944年,美国摄影学会为他举办摄影展,曾在美国39个城市巡回展出,1980年他还被美国摄影学会选为世界十大摄影师之一。
在中国摄影史上具有开创地位的作品——《中国》,在所有郎静山的艺术中是最具时代意义的。在视觉的表达上,《中国》充满视觉冲击力。它是单纯的黑白对比,而大面积的黑岩,扩大了长江气势上的雄伟,也是绝非传统唯美的模式。在制作的方法上,20年代不仅在东方,在西方也是没有人会直接用枯笔在底片上作粗犷的表现的。在冲洗放大黑白摄影作品的同时,郎静山加入绘画的趣味。整个展览分为集锦、人文、画意三大篇章,展出中国山、人与自然、集锦创意、大陆风景、台湾乡土、人物摄影、气韵、线条的游戏、人体叠影共九个主题。
《石虎书画集》在京举行全球首发仪式、“石虎书画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展览时间:2013.10.11至10.29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3年10月8日,《石虎书画集》首发式在北京雅昌艺术中心举行,本次首发仪式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和雅昌文化集团共同举办。
石虎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便驰誉于画坛,被邵大箴先生称为中国画的“意写大家”。他特立独行,从早年创作“非洲写生”起,便开始了对中国水墨线条形式的探索。他的创作方法超越常规,以天马行空的绘画风格受到画界的关注,其本源却肇自中国民间艺术和诗歌精神。他始终把文化视点和艺术创造的根基扎在本土化的土壤之中,以民族为根,以诗文为本,以书画当史,记录人心。其《字思维》《线论》《象论》《书论》言论精辟,集其创作思想大成。石虎的人生和艺术见证了中国当代30年的艺术运动和潮流,是当代美术发展进程中不可忽略的环节。
此次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石虎书画集》七卷本,是石虎海外归来后,沉潜绘事十余年,对其创作的一次系统梳理。全书收录了重彩、水墨人体、手稿、山水、人物、书法等共近千幅作品。全书从编辑到出书历时将近一年,由晴奴蛮弓编辑,雅昌设计、印制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全集收录了石虎近年对汉字艺术和水墨线条探索的最新成果,代表了石虎艺术的又一次突破和飞跃。凭借其对汉字“六书”论的精深解读,最大限度的展示了当代书法语境的多元性和时代性,创造了现代书法艺术的高峰。
10月11日至10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石虎书画大展”是石虎从事艺术创作以来举行的最大规模的个人展览。此次展览共展出石虎创作以来的多种艺术形式,共计近千幅作品,占据中国美术馆五个展厅。
石虎的画笔墨酣畅淋漓,以一种包容万象的气质,探索中国画在美术史上的当代性与前卫性。他秉承着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融汇中西的创作理念,用国画的笔墨语言,借西方传统油画的表现方式,对波洛克泼洒式的抽象表象主义、德库宁东方书法式的黑白水墨抽象,进行着有选择性的借鉴和取舍,在扎根于民族传统基础上,寻找几千年来中国画笔墨语言在当下环境中的心性表达,探索属于民族自己的表达方式。作为一个有着国际声誉的中国画家,石虎的绘画架起了中国绘画在国际间传播与交流的桥梁,为中国画走向世界探索着新的方式。
展览时间:2013.10.19至10.29
展览地点:国家博物馆南4展厅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
陈琦是中国当代水印版画的标志性艺术家,他的水印作品从一开始就摆脱了80年代前传统水印的一般范式,在水印版画创作中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技术语言系统。在30年的艺术生涯中,陈琦一直践行和探索着“传统艺术的当代转型”问题,他的作品所带来的现代视觉经验在版画领域是少有的。他让水印版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得以复兴,让水印版画独特的艺术品格得以重新建立,以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姿态被研究和表现。
此次展览展出作品60余件,是陈琦从艺生涯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个人展览,作品涵盖了艺术家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代表性作品,除了学术界所熟知的“明式”、“琴”、“荷”、“阐释”、“梦蝶”、“水”等,更重要的是其从2003年开始的“时间简谱”系列作品。展览突出呈现了近三年来陈琦在这一主题创作上的最新作品。
苏新平&张方白双个展在美仑美术馆开幕
展览时间:2013.10.19至11.05
展览地点:湖南长沙美仑美术馆
主办单位: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3年10月19日上午11点,由批评家杨卫策划的“苏新平&张方白双个展”于湖南长沙美仑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由湖南美术出版社主办,美仑美术馆承办,中央美术学院、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协办。
“独步行峰——苏新平作品展”主要展出苏新平自2007年以来创作的“风景”、“灰色”、“人物”、“八个东西”等系列作品,无论是“风景”、“灰色”还是“八个东西”,它们都并非客观世界中的实景,而是一种内心想象,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是寻找一种准确地表达内心情感的途径,用“看似模糊,实则准确”的方式去描绘个人的内心世界。
“立场——张方白作品展”呈现的是艺术家自“凝固”阶段后“弥散”状态的新作品,而他绘画的这种苍茫、雄浑、高古、朴拙、荒寒之感体现了中国性的当代艺术。张方白是在文脉中行走的艺术家,前因后果很清晰,继承了传统文脉当中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是艺术创作中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
本次展览同时呈现了苏新平和张方白从艺以来最为完整、经典的文献性画册。
佛光普照——中国历代宗教绘画唐卡、神佛造像专题展开幕
展览时间:2013.10.22至11.20
展览地点:北京朝阳区王四营甲2号观音堂文化大道观69号
主办单位:蓝润国际集团北京艺术中心
宗教绘画已有千年的历史,本次展出的唐卡、神佛造像都是佛教之重器,千百年来它给人们带来精神审美与希望。
松窗采薇——溥心畬绘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3.10.25至11.20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吉林省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北京画院
展览汇聚了溥心的早期作品、渡海之前的作品以及渡海之后的作品100余幅,堪称近年来溥心在大陆的绘画展览中,作品涵盖时间跨度大、门类较为齐全的一次。
溥心是民国时期北京画坛的重要画家。由于出身皇室,他自幼饱览清宫内的历代书画珍品,陆机的《平复帖》、韩的《照夜白图》、易元吉的《聚猿图》以及宋元山水名家乃至无名画家的作品,都成为溥心反复临摹的对象。他勤奋好学,文章弥雅,著作甚丰。经史诗文的涵养与书法的陶炼,以及对传统书画艺术的观摩与积淀,使得溥氏之画涉笔不落畦径,蔚为逸品。溥心的绘画没有董其昌所谓的“南北宗”界限,他既学南宗之董、巨,又学北宗之马、夏,出于南宗的文人气,下笔却有北宗的坚挺感。溥心书画首次在北京展出时,艺林相驚,以为见所未见。更有人称“自戴文进以来三数百年所仅见”,故而此后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1949年,溥心南下赴台,于是又与黄君璧、张大千并称“渡海三家”。
展览较为全面地展出了心书画的整体面貌。首都博物馆收藏的《秋山图》、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鲍照诗意图》《奚官调马图》《松隐图》《秋山访友图》《湘帆图》等是此次展出的亮点。展览还征借到一批画稿,作为溥氏作画前期酝酿的佐证。虽是草稿,却毫不懈怠,笔笔精妙,并将如何赋色,如何施墨,如何调整详细地记录下来。有的画稿中甚至已有题诗,经过与作品的对比,我们发现诗句进行了更换。猜想此事,应是博学多才的溥心在创作时触景感怀,应情运笔,于是又题写了另一首诗。
展览以溥心这位典型的传统文人画家为案例,揭示了艺术修养的全面对于画家创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为现今的画家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和启迪。
“水墨中国——中国画名家精品展”
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
展览时间:2013.10.29至11.04
主办单位: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
为了拓展中英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和艺术共荣, “水墨中国——中国画名家精品展”在伦敦举办。
此次展出中国当代42位著名画家的105幅艺术精品,题材丰富,个性鲜明。如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于志学的《极地风光》用墨灵透,开创了表现冰雪的特有艺术语言和独特技法;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的《采归图》造型谨严传神,画风拙朴浑厚;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马振声的《李时珍造像》在写实造型中,注入了写意精神和笔墨美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金鸿钧的《榕林雨霁》笔墨语言精湛,艺术修养深厚;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杜滋龄的《塔吉克姑娘》融合了南北人物画之长,在墨色控制上繁简得宜、潇洒流畅;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傅以新的《晨辉》探索了中国画艺术中表现光的新途径;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的《万金难买春颜色》注意笔墨的当代表现力,形成了别树一帜的独特风格;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龙瑞的《燕山霞起》以枯笔浓墨和湿笔淡墨交错,追求画面内的笔墨关系,形成苍茫华滋的笔墨境界,使画面充满气势气韵;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姜宝林的《大吉图》用现代的审美观念来审视传统笔墨艺术,强调水墨的“与时俱进”,成功探索了新的笔墨形式。
中国和英国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形式,两国的文化包容十分丰富,文化交流前景也十分广阔。“水墨中国——中国画名家精品展”活动的举办,将促进中英两国文化共享与互动、艺术思想碰撞与交融。通过加强国际交流,把充满东方智慧的传统中国书画艺术推向世界;通过拓展艺术交融,荟萃西方书画艺术的精髓。
“地中海文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藏文物精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展览时间:2013.10.29至2014.02.09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此次展览提供给中国观众一次近距离观赏卢浮宫馆藏的绝佳机会。展出地中海文明的珍贵文物共280件(套),精选了埃及、腓尼基、迦太基、希腊、罗马等重要古代文明的文物,包括石雕、陶器、金银器、油画、素描等罕见的艺术品,并首次将地中海东西岸的古希腊语系与拉丁语系、南北两侧的伊斯兰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连接起来,将地中海沿岸各国的文化作为一个共同体进行展示,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这个地区不同文明的兴衰沉浮。这些原本珍藏于法国卢浮宫的文物精品大部分是首次来华公开展览,该展览也是中法两家世界知名博物馆的首次合作。
反映伊斯坦布尔全景的油画、拿破仑赠送给妹夫的古罗马雕像、集萃伊斯兰文明的黄铜盆……10月28日新闻发布会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让·吕克·马丁内兹对“地中海文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藏文物精品”的布展情况进行了最后的审视。
写意中国·2013国家画院国画书法版画
邀请展在沪举行
展览时间:2013.10.31至11.17
展览地点:上海中华艺术宫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中华艺术宫
“写意中国”系列展览自2010年已成功举办三届,在艺术界和社会大众中曾引发了强烈关注和热烈探讨。本次展览收录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书法、版画三个专业二百余名艺术家的五百多件作品,在中华艺术宫的5个展厅进行展出。展览汇聚当代诸多名家名作,其中既有孙瑛、孙其峰、方增先、刘宝纯、刘国松、刘文西、欧阳中石、沈鹏、李铎、于志学、李焕民、晁楣、广军、徐匡等美术界的前辈,也有张道兴、崔振宽、刘勃舒、李宝林、陈家泠、张桂铭、杨力舟、尼玛泽仁、刘大为、龙瑞、潘公凯、施大畏、梁占岩、杨晓阳、袁武、周京新、张江舟、卢禹舜、钟明善、张海、王冬龄、林岫、曾来德、卢治平、阿鸽等中坚力量。作品從不同角度体现了当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从语言结构、形式特征等多方面体现当代中国美术所具备的民族性的审美特色和中国文化情结,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
“丹青四梦·韩静霆文人画展”
将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时间:2013.11.07至11.18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中国艺术研究院
韩静霆以策马追梦、荷塘寻梦、诗旅吟梦、花国记梦为主题的丹青四梦:文人画展将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共展出其国画作品50余幅。
韩静霆师从齐白石关门弟子许麟庐,专注于诗书画相融的文人画,画风雄奇、豪放、飘逸。曾在中国美术馆、以及哈尔滨、福州、青岛、太原、广州等地举办画展,并在莫斯科、巴黎、首尔举办过个展或联展。
韩静霆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音协、电视艺术、戏剧家等协会委员,其艺术创作涉猎甚广。
马书林水墨戏曲人物画作品将在国家大剧院展出
展览时间:2013.11.08至11.20
展览地点:国家大剧院
主办单位:文化部艺术司、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馆
此次展览将展出马书林创作的水墨戏曲人物画作品约60幅。马书林早年以谨严不苟的工笔画名世,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工笔向写意转型,如今的他以水墨戏曲人物画而蜚声画界,他采用巨大的尺幅,凭借非凡的笔墨驾驭能力,突破了戏曲水墨画小品化的藩篱,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坛独树一帜。
马书林还是一位在美术学院与美术馆等不同领域卓有建树的艺术管理者,一位至真至性地感怀着艺术理想、实践着绘画转型的思想者。他在鲁美期间一直从事工艺设计、装饰绘画、中国画教学及艺术管理等工作,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从未间断过艺术创作实践,作品曾多次参加各种美展并获奖。2004年,他调入中国美术馆任副馆长,分管业务工作至今已逾9年。工作之余,他捡拾零散时间,笔耕不辍,积稿无数。曾在上海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展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也引起了美术界的强烈关注和好评。
2013上海艺术博览会
展览时间:2013.11.14至11.17
展览地点:上海世贸商城
作为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压轴大展,2013上海艺术博览会将于11月14日至17日在上海世贸商城登场。上海艺术博览会于1997年创办,在政府的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了十六届,不仅在世界与上海、大众和艺术之间架起了极具亲和力的桥梁,亦为国内艺博会谱下范式。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凡·高和奥地利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席勒的版画作品将来到本届艺博会,这也是上海艺博会创办 17年以来首次展出两位世界级大师的作品。
此外,达利、赵无极、朱德群、颜文梁等中外著名艺术家的名作,以及一大批具有中国艺术市场风向标意义的名家作品都将亮相艺博会。
2013中国首届国际画材周在京启幕
2013年9月24日上午,北京国际画材中心人头攒动,一场由“小手拉大手”——艺术家牵手少年儿童共同倡导的艺术材料革命正在展开。由北京国际画材中心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支持的北京首届国际画材周大胆提出“基础材料改变上层艺术”的口号,吹响艺术界关注材料研究的号角。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吴长江、中国美协副秘书长陶勤与全国30位美术家协会代表齐聚京城,首次直面对话国内外百余画材品牌商,呼吁社会关注美术材料、服务艺术,让艺术更广泛地走向群众与基层。这场盛会持续到9月28日,画材周闭幕式、论坛讲座及VIP之夜:回顾、演出、颁发年度画材奖项等活动也在此期间举行。
“新境——中国当代艺术展” 今起与西班牙公众见面
2013年是中国和西班牙建交40周年,两国互办文化年,展开了一系列丰富而精彩的交流活动。今年春天,“从毕加索到巴塞罗:20世纪西班牙雕塑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来自西班牙官方信貸局基金会珍藏的20世纪西班牙31位著名艺术家的79件雕塑和绘画精品深受中国观众喜爱。
作为回访,由中国美术馆精心策划的“新境——中国当代艺术展”于2013年10月15日至2014年1月5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孔德杜克中心展出。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马德里孔德杜克中心、西班牙国际发展合作署以及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中国美术馆精心遴选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60件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作品,基本反映了30余年来当代中国的时代变迁和艺术革新面貌。
此次展览之所以难得和值得期待,在于这是中国美术馆的藏品在西班牙的首次亮相。
大都美术馆开馆展暨“国风——中国油画语言研究展”开幕
北京大都美术馆在经过四年的筹备,“国风——中国油画语言研究展”于2013年10月19日开始首展,并对社会公众开放。大都美术馆是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与中国油画学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共同成立的,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艺术家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大都美术馆位于北京著名历史文化区国子监街(原雍和宫成贤街)内,与国子监和孔庙相毗邻,总建筑面积约1万1千多平方米,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油画艺术为目的的公益性专业美术馆。大都美术馆以馆内藏品常设陈列展为主,并以专题展及流动性展览为辅,常年开展与国内外著名艺术机构的相互交流与合作,鼓励油画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新探索。
首展是以油画的语言风格演变为线索,从一个新的视角阐述中国油画百年演进、变迁的历程,从研究中国油画发展的几个重要的转折点出发,选择了百年油画史中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部分作品展出,参展艺术家有李铁夫、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吴冠中、韦启美、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钟涵、闻立鹏、张祖英、闫振铎、尚扬、许江、杨飞云、罗中立、刘小东等众多著名艺术家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在京隆重开幕
2013年11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近80位优秀盟员美术家齐聚一堂,共议民盟的美术与文化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龙庄伟,民盟中央原副主席、美术院原院长李重庵出席开幕会。开幕会由民盟中央副主席、美术院院长张平主持。
民盟和美术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和深厚的历史渊源。盟员中有许多知名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如刘海粟、庞薰、潘天寿、蒋兆和、吴作人、吴冠中、刘开渠、曾竹韶、何海霞、沙孟海、丁聪等,他们的创作对当代中国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如今,民盟在美术领域仍有着大批人才,可说是代不乏人。除了戴泽、罗尔纯、蒋采、范曾等影响卓著的老画家,还有活跃在当今中国美术界的众多中青年美术家。张宝文在开幕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民盟作为以文化教育界为主体的参政党,长期关注文化工作与文化建设,也一直重视与盟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的联络与合作。成立美术院,团结盟内美术人才开展美术工作,以此引领新风尚、传递正能量、增强凝聚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正是民盟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希望盟员美术家们以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与社会责任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以“美美与共”求“文化大同”,推进具有时代精神的美术事业。
民盟中央美术院聘请张宝文、陈晓光、范曾为名誉院长,张平为院长,吴为山、陈振濂、徐勇民、郑军里、毛国典、张万凌、万捷、马三喜、朱乐耕、容铁、李晓辉、顾平、吴志实等13人为常务院长,丁孟芳、卫祖荫等115人为理事。
本次会议议程是讨论通过《民盟中央美术院章程》,并研究2014年美术院工作。
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王学仲先生于2013年10月8日病逝,享年88岁。王学仲1925年10月生于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宁家村,原名王黾,字黾子,笔名夜泊,号滕固词人,晚号黾翁,室名泼墨斋。1942年考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 1945年毕业后由北平国立艺专墨画科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年画及油画,同时也接受齐白石、黄宾虹、张伯英、徐悲鸿、李可染等人的指导,书法功底深厚,诸体皆善,尤长于行草书,豪放雄健,跌宕多姿,绘画则以山水为主,精于书画理论,著述甚丰。1953年在天津大学任美术课教师,1978年入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创作,1985年天津大学建成“王学仲艺术研究所”,任该所所长。1989年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大奖,出版有《书法举要》《中国画学谱》《王学仲美术论》《王学仲书法论》《王学仲书画诗文集》《夜泊画集》等著作。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大学研究生院艺术研究所所长等职。
王学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了三则治学主张,即:二言——欧风汉骨,东学西行;四感——文化的厚重感,历史的沧桑感,诗人的苍凉感,艺术的高贵感;四我——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
携手拉古纳,走进意大利
——“青年艺术100”与意大利“拉古纳国际艺术奖大赛”达成战略合作
“青年艺术100”一直坚持“立足中国,完整亚洲,走向世界”理念,并以此为方针,确立了“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方向。2012年,“青年艺术100”在香港、澳门等国际化城市举办展览,首次邀请韩国艺术家参加在“青年艺术100”年度巡展活动,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2013年,是“青年艺术100”飞速发展的一年,两年的积累,已经让“青年艺术100”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青年艺术推广品牌。2013年度“青年艺术100”,首都将港澳台地区纳入海选征集范围,北京启动展邀请了10位港澳台影像艺术家组成“Asia !Creative!——港澳台青年影像专题展”,10位韩国艺术家组成“Korean Inspiration——韩国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继续实施“引进来”计划,让更多的当代艺术元素进入中国,与中国当代艺术交流,激励中国当代艺术的创新。
近日,“青年艺术100”又与意大利“拉古纳国际艺术奖大赛”达成战略合作。一年一度的“拉古纳国际艺术奖大赛”是由意大利文化协会MoCA(现代和当代艺术团)与艺术家拉古纳工作室联合举办,一个面向世界的当代艺术大賽,旨在促进并大力宣传当代艺术,尤其是当代青年艺术家。每年总奖项金额高达18万欧元。该奖项曾获得意大利总统勋章,并得到文化遗产部、外交部、威尼托地区、威尼斯市、威尼斯CaFoscari大学、欧洲设计学院等单位的赞助。比赛奖项包括奖金、组织威尼斯的重大集体展、参加国际艺术长廊展、与世界大公司合作、艺术进驻计划以及载入公开发行的艺术名人录。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美术作品展在济南隆重开幕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于2013年10月12日在山东省美术馆新馆开幕。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蔡武,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文化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组长王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由文化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展览汇集了近三年来全国美术创作在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画方面的精品力作647件。
中国政协文史馆工艺美术研究院成立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开展并切实指导中国政协文史馆新时期中国工艺美术研究、展示与交流、成果积累与转化,中国政协文史馆批准成立了中国政协文史馆工艺美术研究院,10月16日在京举行了成立、授证仪式。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袁运甫先生担任中国政协文史馆文化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馆员、工艺美术研究院名誉院长。
中国政协文史馆馆长赵珩在讲话中说,工艺美术研究院的成立是中国工艺美术历史上有意义的新探索,他说,中国政协文史馆地处金融街,这里资本汹涌,精英荟萃,具有无可比拟的地缘优势。他希望各位专家利用中国政协文史馆“亦官亦民”的特点,在这个平台上求道、沉淀,留下精华、引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