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2013-04-29张虹敬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做题基础题目

张虹敬

教学中常听学生说起:“数学一听就懂,可一做题就错。”这种现象困惑着教师,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此呢?对此,笔者做了如下的思考与探索。

一、教师教学存在的原因

1.教师“眼高”,学生“手低”。有时候,教师明明觉得题目很简单,可是学生就是做不对,卷子上错误一大堆。对此,许多教师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是学生不够细心造成的,其实这就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有误差,以为自己讲通了学生就懂得了,其实,学生基础打得不牢固,所以题目容易做错。

2.课堂上一言堂。在课堂上,有的教师总是唯恐学生听不明白,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讲,认为只有这样讲解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其实,教师并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而是应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在深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浅出,把深刻的问题浅显地讲给学生听,在学生迷惑的时候及时给予提点,让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教师主观意识严重。许多教师以为自己讲清楚了,讲透彻了,学生就应该理解了,其实事实并不是如此。首先,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有的基础比较好,有的基础比较差,基礎差的学生理解的能力就差。其次,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有的教师讲课的速度比较快,留给学生消化理解的时间比较少,这样一来,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有时候就会听得一头雾水,对教师讲授的知识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理解反应,让他们对知识都有一个消化的过程。

4.理论不能代替实践。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上课时,感觉教师一讲就听懂了,可是如果自己做的话又会做错,看似简单的题目却总是做不对。其实,这种情况就属于学生理解问题比较表面化,并没有真正掌握问题的精髓。如果想让学生少犯错误,教师就应该在讲课的时候,让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在理解得不透彻的地方及时提问,让教师讲明白,不留一点疑点。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出的错误出一些类似的题目,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学生之间共同监督,以后少犯或者不犯这类错误。在讲解了一类题目之后,不要学生说听懂了就认为任务完成了。为了巩固学生的解题思路,要相应地出几道题目,以检查学生掌握得是否牢固。以上几点原因是教师方面的原因,这些是造成学生解题能力低下的外部原因。

二、学生学习方面的原因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说到底教师只是起一个讲解的作用,真正能学会还得靠学生自己。学生做题目如同司机上路一样,只是心里知道怎样开车并不等于已经学会了。只有真正地开着车练习,知道该怎么上路,怎么拐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驾着车在公路上行驶。而学生做题的时候既需要听懂教师的讲解,又要自己经常练习,反复体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

造成学的原因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似懂非懂。有的时候,只要教师一讲,学生一听就会,认为非常容易,自己已经掌握了,但是一做题就错,归根结底是因为知识理解得不透彻,只是懂得了一些皮毛而已。

2.学会不一定做对。有的知识学生自认为听懂了,但是做题的时候又不会做,这就是因为对知识还没有灵活掌握,或者说掌握得还不够牢固,虽然理解了,但是思想还比较僵化,不能把知识转变为自己的东西,从而进行灵活自如地运用,因此,解题时就会受到影响,很多题目因此解答不出来。

3.做对不一定全对。在一份试卷上的试题分很多种,有的是基础题目,只要学生细心认真基本上都能做出来,这类题目相对来说做出来的学生比较多。但是也有的题目稍难,这就需要学生耐下性子来钻研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一步步找出问题的答案。要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就不那么容易了,既需要学生的智力,又需要学生的毅力,二者缺一不可。

总之,学生方面的主要问题在于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不会灵活运用,以及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等因素。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找出了学生解题能力差的症因所在,我们从而就可以对症下药,使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所以,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使其在躬行的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数学思想。具体如何来实施呢?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开放学习环境。有的学生的自制能力差,有时候,当教师布置的作业过多或者稍难的情况下,会出现作业抄袭的情况。有的教师严禁这种现象的出现,但是,矫枉过正,也同时禁止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其实,当作业过难的时候,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商讨问题的解答方式,但是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要保证其独立性。这样,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思路沟通又保证了学生思维独立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如同一个浩瀚的海洋,课本上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学生仅仅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他们能够触类旁通,能够举一反三,自己解决遇到的难题。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上课能听懂,这属于最基本的阶段,上课听懂了,说明学生思路能跟着教师的走,认真听课了。但更高的阶段是能够解决作业中的难题。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说明他们已经将知识转化为了能力,能够掌握并且运用知识。

3.照顾到每个阶段的学生,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别包括智力上的差异和学习能力的高低。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确保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比如,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不同来布置,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只要完成基础练习,巩固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了,而能力稍微强一些的学生要加强练习,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提高自己,从而提高学习上的积极性。

所以,教师对于学生能听懂的讲解并不能满足。而是要师生共同努力,让学生从初步学习过度到自主学习,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让知识更加牢固,才能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潜能才能得到更大地发挥。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做题基础题目
“不等式”基础巩固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整式”基础巩固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