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的几点构思
2013-04-29王建武
王建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生命科学的指南,是能源开发的根本,是环境保护的领袖。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本人教学有年,积累浅见些许,列举如下,希望同仁共同商榷。
一、利用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扬利避害
先了解可燃物的燃烧现象:燃烧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其中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可改变。那么,改变可燃物的状态,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就可以使燃烧更符合生产、生活的要求,扬其利,避其害。
例如,2004年河北省中考试题,研究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一题:小结在迅速压下打气筒的过程中,橡皮塞下的气体压强将迅速(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过打气筒得到的压缩空气将小罐内的适量面粉吹满整个容器,面粉在容器中迅速燃烧,发生了爆炸,这一现象表明了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此有关,面粉厂为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什么?正确答案:变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接触程度);严禁烟火;减少面粉的扩散。
分析:本题中面粉能发生爆炸的原因是在有限空间内发生了急剧燃烧,而面粉能够进行急剧燃烧就在于在单位空间内增大了面粉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日常看起来不具有危险性的面粉也具有了破坏力。故此提醒人们掌握相关安全常识,在面粉厂、煤矿、加油站、加气站等工作场所,严禁烟火,避免粉尘弥漫,燃气泄露,保持通风顺畅,消除隐患。
二、课堂组织、理论实验一体化,理论与实验似影随形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室里答疑解惑,在实验室做实验,两种学习活动分开来,时间上有分离,理论和实验分家脱节。这种学习的缺点很多,理论用不到实际实验的学习当中,实验当中的困惑和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理论的指导,这样的学习,学生学习进度上不去,知识得不到充分吸收,很多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挥,技能得不到提高。经过创新教学与学习,我们拿着书本走进实验室,让理论在实验室安家,让实验在理论的指导下大显身手,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操作,理论上的困惑通过动手能够迎刃而解,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得到理论的印证,理论与实验浑然天成,唇齿相依,彼此增益。
三、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是重点培养学生的两个方面,如果这两个方面的能力欠缺,想提高化学成绩是非常困难的。有观察能力,还能够审慎周密的思考,有了认真的思考,才能提高自学能力,才能够做好化学实验,才能够掌握化学的精髓。
在课堂上,由于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在课下和平时的时间里慢慢培养,不能够急于求成。自学能力提高了以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水涨船高,就会对化学增加浓厚的兴趣。教学的艺术就在引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发挥最大的价值,每一秒钟都充分利用,要知道,一个学生一分钟,几十个学生就是一个小时,不能有丝毫的怠解。
化学教师要具备全面的素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传授知识,要慈颜含笑、幽默诙谐,举手投足,文质彬彬,让学生有一種美的享受,赋予每一个化学概念以灵性,让每一个符合都变得神奇。当然“梅花香自苦寒来”,这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教师黾勉惕厉,精益求精。如果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语言干瘪,做不到胸有成竹,不能够深入浅出,那么就不能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就不能保持最佳状态,取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在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做的一点思考和试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知机识变,灵活运用教材,才能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