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词中的孤独心态浅析

2013-04-29王晓贤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唐宋词词人心态

王晓贤

一、唐宋词人怀有孤独心态的原因

李白在《将进酒》中曾说过:“古来圣贤皆寂寞。”虽然唐宋词人不能都称为圣贤,但他们普遍怀有孤独心态,致使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是思妇、游子、失意志士以及隐士等。为什么唐宋词人喜欢描写孤独形象,抒发孤独之感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

在恋情题材的词中,孤独心态明显来源于失恋或离别等外部原因。如温庭筠在《梦江南·梳妆罢》中描述了离别相思所致的孤独。此外,词人离开故土或亲朋好友而独处异乡客地,也容易引发孤独心态。

2.词人的主观因素

首先,有些词人生性孤傲,或性格内向,他们的词中容易显现出落落寡合的气度。如晏几道,他身为晏殊的儿子,却长期沦为下僚。其高傲的个性与境遇的不得志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得他的词里流露出孤独感。其中,《阮郎归·兰佩紫》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表达了他惆怅和孤独的心态。

其次,有些词人具有一种超然的意识,但因无法真正做到超脱而苦闷,于是形成了宋词中另一类“孤独者”的形象。如张孝祥因遭谗言落职,但他途经三万顷洞庭湖时,湖光山色诱发了他胸中的超然意识,于是写下了《念奴娇·过洞庭》,“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是何等的自负,而其“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又是何等的不凡。纵观全词,无不张扬着作者孤独却又崇高的人格魅力。

再次,就某些具有隐逸出世思想的词人而言,他们往往因看穿人世而厌倦尘俗,于是形成了一种自我满足和自命清高的高情雅趣。如朱敦儒的《好事近·摇首出红尘》表现出了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情趣。开头两句就使一种超脱尘世的轻快感溢于言表,三四句描写了渔父的生活,更显得恬然自得,下阙勾勒出了一幅新月当空、水平如镜、上下天光、表里澄澈的清雅图画,如画的诗境更衬托出主人公的悠闲自在。

二、唐宋词人孤独心态的价值

孤独,本是一种孤立无援、可怜可悯的精神状态。可是,它在唐宋词中却显示出了独特的美感和艺术魅力,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得后人为之千古传诵,反复咀嚼、品味,获取了无穷的精神享受。

1.孤独心态本身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

一般来讲,词人们怀有孤独的心态,本身就是一件异于常人的事情。因为彻底厌世者的心态已经麻木,而普通的芸芸众生几乎感受不到孤独,唯独具有敏感心理及那些有所渴求却得不到满足的人,才会产生孤独感。唐宋词中的那些优秀之作表现出来的“孤独”,或因爱情悲剧而生,或因政治和个人身世的原因而生,或因作者的个性和心理气质使然,它们都从侧面展示了词人美好的理想与独立不群的人格,展示了他们身处寂寞和黑暗中所闪烁出的思想火花,使得这种“孤独”更具有积极的精神力量和情感价值。读着“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我们会被这位失恋青年的真挚情感所打动;读着“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我们会不禁为这位爱国者的壮志未酬而扼腕痛惜。这也正是我们偏爱唐宋词中的“孤独”的原因之一吧。

2.唐宋词人把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宋词人运用多样的表现手法,把寂寞表现得极具韵味。如陆游的《卜算子》通过环境的渲染和气氛的烘托,道出了这株梅花的“寂寞”和孤苦,寄托了作者备受冷遇的愁闷心情;又如温庭筠的《梦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看似简单地描绘自然景物,与离愁别恨关系不大,实则寓情于景,含意深长。此外,张志和的《渔歌子》借用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手法——散线透视,几乎是信手拈来地捕捉到了山前的一片景色:高处有从水田飞入上空的白鹭,低处有落英缤纷的春水绿波及味道鲜美的肥嫩鳜鱼。图画的中心,则是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民。从这些互为烘托的静态的空间结构中,抒发了渔民的悠然自得。

唐宋词中表现出来的孤独心态,既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词人完成这些作品之后,不仅自身的孤独心理得到了排遣和宣泄,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千古绝唱,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恒兴中学)

猜你喜欢

唐宋词词人心态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词人的职业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还是“看掐架”心态
一部唐宋词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林逋梅妻鹤子
论唐宋词中的莺声
唐宋词举要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