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情感教学在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2013-04-29罗昌瑞

考试·综合 2013年6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探究性学习创新

罗昌瑞

摘要: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要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等。然而,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

关键词:情感教学;创新;生活;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22-01

语文教学总是既教书又育人,"授业与传道"是水乳交融同时进行的,这是因为,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总是连同自己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在研究教材时,都要深刻体会其中的思想内容,并使之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表明自己对善恶的态度,使学生既能准确地掌握科学知识,又能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情感上的熏陶,进而以从语文中学到的观点去观察生活,以从语文中感受到的情感去体验生活。情感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反应,是学习语文、发展智力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做法。

1 加强师生对话,发挥教师自身作用达到师生的情感融合

众所周知情感具有感染功能。成功的师生课堂情感互动是建立在师生的充满感情的对话中的。这首先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这个准备主要是指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智力活动,这个活动中既包括对教材的准确和深入的理解也包括对教材补充材料的搜集。其次,教师还必须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的目标预设好问题。问题是师生对话的纽带,是达到师生情感融合的最主要手段。问题要紧扣材料,有层次,有价值,能引发议论,控制课堂节奏。鉴于对话的随机性特征,新的观点随时可能出现,教师须对如何起、承、转、合等对话环节有所考虑,应对偶发事件有所预设,以更好地驾驭课堂。作为学生,在未学习新知识之前,要预习教材,搜集资料,集合众家之长,弥补自己不足,为掌握知识打下基础,为训练能力提供载体。在师生对话题均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就容易产生共鸣,形成对话。

2 善于創造情景,诱发情感

情境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情感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不同的情境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在情感交融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1 在导语情境中诱发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或与这相联系的情感。如《凡卡》我是这样引导的:我们每个同学都有幸福的童年和温暖的家庭,然而在旧俄时代,一个叫凡卡的孩子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诚实的小珊迪一样的悲惨,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契柯夫写的《凡卡》,看看他有着怎样的不境遭遇,从中我们应当想到些什…么…此时学生的情感受到诱发,学习课文已成为学生求知的自我需要。

2.2 在介绍作者情境中诱发情感。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离不开介绍作者,如何使作者的高尚品格与他的作品对学生产生情感效应,教者要抓住特点,再现作者形象,诱发情感。如介绍鲁迅应侧重于介绍他为拯救中华民族,弃医从文,有笔杆当刀枪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他先后用100多个笔名,写下无数篇文章,这些文章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刺向敌人的心脏,使敌望而生畏,闻风胆怯。从而使学生对鲁迅产生敬佩之情。

3 变阅读为朗读诱发情感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理解就地逐步加深,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用适当的语调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阅读中把语言文字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再现出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3.1 挖掘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如《苦柚》一文按"思柚——买柚——忆柚"的思路来叙述"买柚"是课文的重点,而"卖柚"则是重点的重点。伯父和小姑娘一买一卖经过了三个回合,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小姑娘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并认真思考她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在这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伯父和小姑娘的对话。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去体会小姑娘的诚实、善良、纯洁的美好心灵。

3.2 强化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情感表达力。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可见通过朗读是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最佳途径。如《桂林山水》一文中,写漓江水的特点用了一个排比句来表达。读"真静…啊…"要轻轻地拉长声音,后面的"啊"应读ngu,给人一种静的感觉;"真绿…啊…"声音可稍高一点,但又要读得轻些,句末的"啊"也读ngu,好像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真绿…啊…"声音可响一些,句末的"啊"可读ya,这样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仿佛把学生带到漓江,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景风光,身心愉悦之感油然而生。

4 懂得欣赏与品位,从而陶冶情感

欣赏是情感的操练,如果没有情感的体验,就没有美的鉴别。教学中教师要凭借丰富多彩的语言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形象,陶冶美的情操。《三衢道中》是写曾几在初夏时的一次愉快的旅游。"梅子黄时日日晴"的"晴"字写出出游的气候,为全诗定下明丽的感情基调。次句"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却"与"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的"不减"和"添得"都是诗中的点睛之笔,既点出山行的景色又回忆对比水上风光,巧妙地给整个山水涂上一层浓绿滴翠的底色。"添"字更显得胜景叠现。通过朗读和诗句的剖析,展现在学生面前是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农历正月,虽是初夏,但骄阳似火。山上绿树成阴,苍翠欲滴,梅子树上挂满了黄色的果子,柳树上传来了一阵阵黄莺清脆的鸣唱。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心旷神怡!从而使学生体味到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产生一种明快、愉悦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 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外国教育研究,2003).

[3] 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4] 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探究性学习创新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