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件资源 丰富课堂教学

2013-04-29刘晓莉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件数学知识

刘晓莉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学习新理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功能,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做到变动为静,化静为动,在动静结合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变静为动、激发情趣,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实验教材的特点是密切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的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学习过程的成功喜悦,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利用课件变教材中某些静态的主题画为动态,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第一册教材的25页主题画——“有几辆小车”(图略),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看图理解“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即加法交换律的含义。而图中静止的画面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既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容易片面地观察事物、理解图意,只能得出2+3=5或者3+2=5的一个算式。很难想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出结论。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变此幅图画为动态画面——在动画中逐渐交换车辆的位置,按步演示,让学生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掌握数字和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创设了问题的不同情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变静为动,化难为易,轻松获取数学结论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论。但是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并且生活经验少,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能和他们的生活实际经验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给小学生创造一些动态的直观的演示画面。比如数学课本中的习题3“选哪个钉子好”(图略),该题目的是使学生知道厚的木板应该用一些长钉子,薄木板应该用一些短一点的钉子。而图中静止的画面在学生没有生活经验的情况下,单凭想象是很不容易理解的,也很难获得问题的答案。如果把此幅画面钉凳子和选钉子的过程运用多媒体演示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演示效果进行比较总结,这道题很快就会获得正确的结论。

三、变静为动、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注重问题的探究性。信息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并且可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途径多样化,而且答案不唯一。根据这一要求,教学中利用课件将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如课本47页第一题“女孩套圈游戏”(图略),让学生看图列式4-□=□,学生年龄小,受直观形象思维的影响,仅从静止的画面上看出套上的只是一个圈,还有三个没有套上,因而列出的算式只有4-3=1,或者4-1=3,如果变静止为动态的,把可能套上的2个圈演示给学生,那么学生的思维马上开始活跃起来,很快就想起她有可能套上3个、4个、0个。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创新意识得到了加强。

四、变静为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新课程标准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课本23页第四题,是学生学习加法意义时的一道练习题,这道题的设置目的是在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巩固加法的含义,让学生结合图意说出从图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根据这幅静止的图画,学生只能根据观察才能发现一部分加法问题,因此列出的算式是不完全的。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变这幅静止的图画为动态的画面,并且把画中的事物一一演示出给学生,再创造性地添加一些生活情境——比如小明给爸爸、妈妈每人端一盘梨、一杯水,并且请爸爸、妈妈吃梨喝水的情境。当这样的动画画面在学生眼前演示的时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时,学生很快就能发现情境中的很多加法问题,掌握得全面而且准确。同时学生也被小明热爱家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好品质所感动。在巩固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学生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五、变静为动,便于充分挖掘知识资源,增加问题信息量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创新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教师使用教材教,而不是过去的死教教材。教师如果能够创新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及灵活多样的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中53页的教学内容“操场上”(图略),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加减法的具体含义。运用多媒体,借助主题情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的问题。据图上静止的画面显示,课本只提供了“教师有( )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少( )人……”这样简单的数学问题,仅是人数与人数的比较。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改变原来静态的画面为动态画面,把师生每人踢毽子的人数和个数分别演示给学生,再让学生回答智慧老人的问题:“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很快提出一系列“谁比谁多,或者谁比谁少”的问题,而有的学生还会提出“谁比谁多踢几个,谁比谁少踢几个”的问题,这样既增加了学生问题的信息量,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迅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六、变静为动,有利于数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服务于生活

数学是一门基础应用性自然科学,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运用数学知识为生活实践服务。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要知识,从这一点来说,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也可以看做是学生走向现实生活的必要准备。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后,要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之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购物视频,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学会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应用。只有如此,我们的数学教学才算真正为生活服务。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带给我们的是全新、开放的教学思路,教给学生的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知识。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新教材的实际,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挖掘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课件数学知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