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
2013-04-29宋凯
主持人:郭 扬
2012年11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教育部联袂公布了《关于提高职业教育支撑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能力的指导意见》(中色协人字〔2012〕253号)。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看,这是为了保证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为实现我国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技能人才的有力保障;而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家教育行政系统与工业产业部门共同就职业教育联合出台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对各行各业加强职业教育的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宋凯主任是这个指导意见的主要起草者,他向我们介绍说:有色金属是指除了铁、锰、铬以外64种金属的统称,在统计上主要指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等十种常用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基础产业和科技先导型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国防现代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国现有100多个产业中90%以上的部门需要使用有色金属产品,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产量和消费量与国家GDP的线性相关系数超过0.9%。同时,有色金属也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使用水平成为国力的重要标志,在现代高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有色金属材料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大国,2012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8078家,从业员工达350万人,有色金属工业总产量3438万吨,同比增长9.8%;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利润约1990亿元,同比增长53%,产销量均实现世界第一,占世界总量三分之一。但我国要建设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还面临许多艰巨的任务。加强行业职业教育,促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大批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宋凯,1973年11月生,北京人,高级工程师,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俄罗斯波罗的海国立技术大学航天器控制专业,2000年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2001年回国参加工作,2003至2008年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培训中心担任培训处处长,2008年至今在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担任培训处、网络信息(招聘)处处长。他曾先后主持制定了《钢铁行业“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法修订的实证研究”的有色金属行业子项目研究,并受教育部委托组织了“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现状、面临问题和政策建议”课题研究。本期专栏特邀这位长期从事职工培训与职教管理工作的行业专家,谈谈职业教育如何为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提供人才支撑的一些思路和设想。
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推动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步伐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是有色金属工业大国,要建设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还面临许多艰巨的任务:在资源上,要注重资源开发、回收和集约利用,提高资源控制力;在市场上,要提高行业集中度,培植大型跨国集团公司,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影响力;在科技上,要着力突破制约有色金属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加强先进技术普及推广,大力培养人才,提高技术引导力;在文化上,要求企业注重内部凝聚,塑造良好形象,主动为国分忧,为民奉献,承担社会责任,增强文化感召力。
一、深刻认识发展行业职业教育对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重要意义
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强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成功的基础。职业教育在有色金属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色金属产业大军的重要力量,是有色金属行业“转方式”“谋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形势下,技能人才培养仍然是我国行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色金属行业只有把发展行业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培养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今世界有色金属强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这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主动适应行业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潜力,实现自身价值,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员工的普遍追求。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是企业员工提高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有色金属行业金属品种多,生产工艺复杂,装备种类多,必须特别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为行业技能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国家现代职教体系的有力支撑
行业职业教育既是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新机制,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加强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工作,引导和带动有色金属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既能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科学发展,也能促进国家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二、职业教育为有色金属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全国设有有色金属相关专业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共有300多所,初步形成了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总的来看,有色金属行业职教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为近年来有色金属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有所增强
从师资上看,设有有色金属专业的职业院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28%,各校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鼓励教师考取行业技能资格证书,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从设置的专业和学科上看,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覆盖地、测、采、选、冶、加等生产流程的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金属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物加工技术、选矿技术、冶金技术、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硅材料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50多个学科体系;从规模上看,一批以有色金属专业为主体的学校得以建设,如2011~2012年就新增了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3家高职院校。
(二)校企合作机制得到初步建立
近几年,有色金属企业在各方面加大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力度,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中国铝业公司决定以山东铝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成立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在建设资金、职工培训、学生就业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将职教集团打造成行业人才培养基地;湖南有色金属工业局筹措巨额资金建立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专门设立了稀土冶炼、加工、重金属冶炼等有色金属特色专业;新疆有色金属集团为化解招工难问题,变招工为招生,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云南冶金集团积极增强文化感召力,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文化育人,促使工业文化进校园;云南锡业集团公司将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职业教育作为职称评审的优先条件,有力促进院校兼职教师工作;湖南株洲有色金属集团设专人专岗接待学生实习,将学生实习工作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成为有色金属铅锌和镁工业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
(三)行业指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高度重视行业职业教育,2009年在中国职工教育与培训协会有色金属分会中成立了院校工作委员会,2010年按照教育部要求成立了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有色行指委),吸收行业特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作为成员单位。2011年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又成立了行业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由陈全训会长担任组长,具体负责面向企业、职业院校开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有色行指委成立以来,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连续两年组织了“职业教育与有色金属工业对话”活动,三届行业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参与“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等多个课题研究,组织制定金属矿山类教学标准,组织开发了铝冶炼、铜冶炼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使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作用逐步得到发挥。
三、行业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行业职业教育要为实现有色金属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行业职教机制须健全
行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都肩负着三个重要任务: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提高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形成多元办学格局。要完成这些任务,就要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新机制。行业职业教育运行机制脱胎于政府主管部门职能转变,采用政府指导下的开放型分权管理模式,其基础是依靠市场力量配置资源,其方式是以信息引导为手段,其特征是行业组织在运行机制中承担重要职能,在主管部门的间接引导下实现自律管理。目前有色金属行业职教的产教结合缺乏系统的机制保障,校企融合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包括校企合作自律性制度、政府鼓励政策、行业标准与规范等很多问题现在都没有明确规定,校企合作难以步入正轨。
(二)行业职教能力须提高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但行业技能人才存在层次结构不合理、专业结构失衡、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而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其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突出表现为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转型升级;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还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部分职业院校的实训实习条件还有待完善;毕业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亟须加强。有色金属行业相关职业院校应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
(三)行业职教环境须改善
一方面,部分企业对人才的认识仍有偏差,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影响着企业的识才、用才、育才制度;同时,部分企业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很多企业将职业教育视为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另一方面,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仍不够畅通,尽管不少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工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发展通道,但对于技能人才而言,身份界限并没有完全打破,工资待遇仍然偏低,工作环境比较艰苦;此外,部分有色金属企业招收、录用员工还没有按照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从而影响了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创新完善行业参与教产融合新机制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关于提高职业教育支撑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能力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有色金属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旨在加快建立健全有色金属行业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了有色金属行业、企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建设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于2010年成立了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2011年又成立了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其下设办公室即挂靠在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这一领导小组的成立促进了行业组织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而有色行指委作为开展有色金属行业职教研究、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的专家咨询组织,目前为止已根据生产流程与工艺设立了有色金属矿山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来自企业、职业院校的52名委员组成,在今后的工作规划中还将组建有色金属冶炼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有色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开展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提供支撑力量和工作平台。与此同时,要搭建行业指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有色金属行业大型企业、研究院所应设立职业教育对接工作机构,规模以上的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应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立职业教育对接岗位,职业院校要建立有行业企业参加的办学咨询、专业设置评议和教学指导机构,并加强对接机构(岗位)的沟通协调。
(二)发挥行业作用
行业协会对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有着独到的作用,要对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专员指导、咨询和服务,要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为行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提供有力信息。要建立有效的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首先要加强有色金属行业内重点品类产业人才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先围绕重点品类发展情况,定期开展技能人才需求调查,进行人才需求分析、预测和对策研究,并定期发布紧缺人才目录,使之系统化、信息化、常规化,并逐步扩展适用至整个有色金属行业的各个品类;及时发布有色金属行业机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国内外新技术、新产业动向,使学校及时了解掌握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调整招生计划,为制定有色金属行业人才培养规划提供有力支撑,使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行业发展相适应。
2.为行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定标准。一要制定教学标准。制定行业相关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根据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和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明确教育教学应达到的具体要求,指导职业院校及时调整有色金属相关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制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要积极研究建立有色金属行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专业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把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规范、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范围和标准体系,构建社会(学生家长)评价信息反馈途径和企业(用人单位)评价信息反馈途径。二要为行业制定就业准入标准,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认证与评价体系,要完善行业准入标准,促进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补充、完善有关专业、行业的职业资格种类和标准,严格制定特定专业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标准。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认证认可制度,提高有色金属行业技术人才职业化、国际化水平。将职业资格与有色金属行业岗位要求挂钩,对于企业录用员工,属于行业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录用取得相应职业院校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属于一般职业(工种),应优先录用取得相应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职业院校要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和从业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毕业后就具备职业所必需的学识和技能。
3.为行业人才培养规划提供支持。行业组织要根据国家产业、行业规划,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支持,协助制定培养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技术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的倾斜政策,调动行业自律组织和经营机构的积极性,推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需求、资源的有效衔接,充分整合行业资源,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人才国际交流工程、海外人才引进工程,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着力培养具备国际化、专业化素质的行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提高职教质量
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要满足社会与地区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职业岗位对技能知识的实际需要,要渗透现代产业体系中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和核心技能要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1.调整优化职业院校学科专业设置。指导职业院校紧跟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快培养企业急需专业、职业的紧缺型人才,加大急需研发人才和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面向行业重点领域,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建设,培养适应产业技术发展的高端技能人才。定期开设重点领域专门人才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班,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优化。
2.加强职业教育学科专业合理布局和规范。要加强学科专业布局调整,要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区域、行业、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选准专业方向,减少专业数量;要加强有特色高水平示范专业建设,围绕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重点和方向,依托有色金属大型骨干企业和具有专业优势的职业院校,支持建设一批贴合产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就业前景良好、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对小而散的专业要集中到少数职业院校,形成职业院校之间优势互补。
3.创新行业专业人才教育方式。一要积极搭建校企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平台,协调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共同搭建具有有色金属行业特色、校企互动的远程教育与培训平台,开发包括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名课音像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二要鼓励开设实时互动远程课堂,鼓励企业将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使学生获得及时有效的教学资源。企业技能人才也可以利用生产现场平台开展专业教学,优化整合职业院校的教育培训资源。三要倡导开展技能竞赛,严格规范行业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根据行业关键岗位及其标准设置竞赛项目,设计比赛内容,组织比赛过程;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竞赛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促进办学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
(四)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双赢”,是办好职业教育、保持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
1.加强校企合作资源保障。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专业师资培养评聘制度,在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学会)、企业和科研机构中遴选理论造诣较高的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建立一批专家队伍,参与教师、企业职工的培训,鼓励其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二要在有条件的、技术先进的企业建立一批“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实践基地”,组织行业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继续教育,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并制定有色金属相关专业教师实践标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与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同步。三要遴选一批专业优势明显的职业院校建设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加强职工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建设,对企业用工进行岗前、岗中、转岗的相关培训,实行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培训理念,促进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基地的专业系统培训中。四要探索建立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发展基金,用于资助特困学生,奖励优秀学生、优秀教师、优秀创新成果,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资金扶持;严格规范有色金属企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统一规范教育和培训支出,对服务全行业职工教育和培训的共享项目,如职教集团、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予以支持,实现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最大化;积极协助行业职业院校解决经费问题,促动地方政府执行当地公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标准,吸引更多的团体、个人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拓宽经费的来源渠道;同时地方政府要将公办有色金属职业院校债务纳入当地职业院校债务化解范围,院校自身也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债务问题,如将长期贷款调整为中短期,使贷款结构更加趋于合理,确保自筹资金到位及时、全额,加强预算管理,降低行政成本。
2.完善学生实习实训协调机制。一要完善实习实训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在校生职业素养的培训认证标准,统一制定有色金属行业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标准,保障学生实习实训岗位与专业相匹配,学生能力达到相应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落实跟班指导,组织好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落实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学习质量、人身安全,达到制度有保障、责任有落实、措施有执行;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和跟踪反馈机制,将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围,形成自律性行规。二要鼓励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规模化、集群化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让更多的院校及学生参与其中。实训基地要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同步更新、分别建立。引导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根据有色金属行业的人才需求,实行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模式。积极引进优秀企业,举行实习实训现场招聘会,积极鼓励企业走进高校,讲解企业人才需求、选才标准,推进学生的顺利就业。三要鼓励开发推广基于真实生产过程的虚拟仿真实习实训系统,加大实训设备投入,职业院校新增经费应优先用于实践教学,满足学生进行仿真化、模拟化的现代技能要求,鼓励改造建立一批“理实一体化”教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基于企业运作平台的仿真模拟实训软件。四要鼓励学校搭建创业平台,实现实践教学与校园创业项目的对接,探索校园创业项目实训化,将校园变身为学生实训、创业的综合性大课堂,学校免费提供场地搭建创业平台,实现“就业有基础、创业有思路”,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更大的舞台。
3.改革创新人才供给模式。一要推动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行“订单式”培养,鼓励支持有色金属企业联合相关职业院校深入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实现“双师”联合传授,定期轮流进企业进行“工学交替”,校企双方根据“订单培养”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择优安排工作岗位的教学模式,实现企业生产实际与课堂、专业与岗位、课程内容与员工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四对接”。二要创建校企联合研发模式,鼓励企业和院校在专业技术研发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建立联合研究所、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联合开展专业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工作,开发并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将院校的研究能力与企业的创业能力有机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打造专业技术平台,为校企合作搭建技术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实现企业创新需求和科研机构相关研究成果有效对接,从而促进企业、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共同开展行业内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研发,制定相关生产工业标准,缩短科技成果转换的路径,提高转移效率;另外企业应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员工“五小”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和QC小组(质量管理小组)工作。三要推进行业职教集团化办学试点,发挥行业、企业整体资源优势,面向有色金属工业特大、特色专业方向,联合国家示范校和行业骨干校、行业重点企业和专业协会,组建特色鲜明、跨区域、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并完善基于产权制度和市场机制的职业教育集团治理机构,集团内企业要在产业规划、资金、科研、就业、兼职教师聘任等多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地方要优先支持办学成效突出的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和发展。当前中铝职教集团的成立有效整合了优质职教资源,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4.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一要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加强有色金属优秀产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行业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校园精神文化。通过广播、海报、宣传片定期介绍各专业相关行业、企业文化,做好校园建筑物专业化命名,处处彰显职业特色、行业特色。二要推动有色金属大型骨干企业与行业职业院校开展文化共建,丰富文化实践活动,大力吸收优秀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办法,完善规章制度,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实现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对接,促进职业院校凝练办学理念。三要充实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内涵,将优秀的产业和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将企业文化深入教学环节,如在专业教学、氛围布置、实习实训过程管理中全面融入仿真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