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细谋划 促进中职生就业与发展的和谐统一
2013-04-29文武
我校一小(学校占地面积仅为70亩),二低(学校的办学层次仅有中专一个层面),三杂(学校由四所职业学校整合而成,人员组成复杂,文化多元),四薄(学校2005年才整合到位,起步迟,底子薄)。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我校中职生既能就业又能发展,殊非易事。我们认为,中职生虽然学历不高,但通过学校的科学谋划,以专业和课程作为发展的动力内核,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实用性人才,就能够将就业(升学)与个人发展和谐地统一起来。我们在这方面的特色做法是:
一、深入开展专业调研,形成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三大专业群。
职业学校专业是根据市场需要设置的。我们在拟定专业培养目标时,要以行业企业为背景,以职业化标准为依据,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广泛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企业职业化管理内涵,把握企业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使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时代特征、企业特点、职校特色。唯有如此,才能主动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我校与校企合作企业——尼尔森市场调查公司一起对我校原有的专业进行调研,在大量数据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淘汰不适合的专业,改变专业方向,选出特色专业。
(一)换视角。换个视角,世界会更精彩。很多学校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由于其教学内容宽而浅、就业目标指向模糊而造成就业面散而杂。我们根据对电子商务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捕捉到客服市场巨大的人力资源需求,从高度专门化方向这一视角重新审视电子商务专业,开发出电子商务专业的“客户信息服务与管理”方向,与江苏移动公司客服中心、江苏电信客服中心、五星电器客服中心、尼尔森咨询调查公司合作,连续两年该专业的150多位毕业生顺利与企业签约,受到学生及家长的追捧,可谓是“老树”开新花。
(二)换位置。换个位置,思维会更活跃。我们时常将自己换到政府决策者的位置上去思考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指向,瞄准南京市大力发展软件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方向以及玄武区“数字玄武、文化玄武、绿色玄武”的发展战略,明确了艺术类、信息技术类、现代服务类作为专业发展方向,成功开发出高尔夫运动与管理、多媒体技术运用、流行音乐等专业。我们时常将自己换到兄弟职业学校的位置上去思考专业的建设,与兄弟学校差异性发展,开发别人不感兴趣但市场确有人力资源需求的专业,即“缝隙性”产品,例如健身运动与管理、学前教育的“保育员”方向等专业。
(三)换脑子。换个思路,方向会更明确。学校坚定地走产教结合、与企业共同开办专业之路,先后与10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协议。学校与启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校内信息技术实训大楼内共建计算机整机装配生产流水线以及计算机绿色服务中心;与神州数码共建全国一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共享型实训平台;与江苏汉恩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共建动漫创意制作实训基地;与宝丽来香氛SPA国际机构共建美容美体实训基地……筑巢引凤,学校吸引企业投入了500多万元的设备到校,一方面学生足不出校门就可以学到市场最前沿的技术,另一方面大大节省了设备投入,同时也将每一个专业都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质性的专业建设,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创造了条件。
二、科学精细设计课程体系,确立“你无我有,你有我特”的课程特色。
课程体系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最大体现,是一项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在整个系统性的框架中,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求,目标是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的主线上,以恰当的模式体现办学特色和特色办学;在运行保障方面,课程体系要有科学的搭配、合理的测评和反馈,以及可持续的教学质量改进,具体框架参见图1。
在整个系统化的框架之内,学校的课程设置可以高度概括为:实现两大中职教育功能、细化三大特色专业门类、提供五大保障。
(一)实现两大中职教育功能
学校紧密贴合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贯彻素质教育,将中职教育定位在升学和就业两大功能上。具体来说,艺术系各专业突出升学方向,信息技术系、现代服务系各专业突出就业方向。多年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高考录取率达80%以上,其中美术专业的高考录取率更是接近100%,在南京市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名列第一。这种升学和就业并举的职教课程模式已成为南京市职教课程特色之一。
(二)细化三大专业门类
学校逐渐在艺术类、信息技术类和现代服务类三大专业门类上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办学特色,同时也摸索出一套根据需求变化进行课程体系设计的办法和流程。首先从社会和个人需求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分解开始,然后到专业安排和课程模块的设置,再到精选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最后再回归到课程设置的综合效应,以恰当的测评、反馈体系来检验教学效果,持续改进,参见图2。
在上述过程中,学校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1.宽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如思想品德、法律基础、外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在他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未成型的时期,承担起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的职能。这些模块在教学实践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20%左右。
2.细分专业课程模块,这是为已经确立专业方向的学生设置一些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技能课,主要是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等内容。这类课程为学生奠定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以尽可能宽的专业知识面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比重在30%左右。
3.活动实践模块,主要包括专门技术、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实习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和进一步深造的空间,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定情况,定向规划个人的职业和学习生涯。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尤其是与社会各界联合进行的实地岗位技能培训、组织对外演出活动等,使学生融入社会,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和理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准。这类课程的比重占到40%左右。
4.技能深入模块。确立有重点发展前途和对自身要求高的学生,对其专业技能、技术水平、艺术天赋等进行深入的培养和挖掘,从而培养出技术和艺术有机融合的高素质、高水准人才。这类课程的比重也占到近10%。近年来,学校为地方输送了5000多名紧缺型、高素质技术人才,为高等院校输送了1300多名特长生(其中本科生290多名),并涌现出一批获全国音乐新人奖、微软亚洲地区最有价值专家、国家一级健美操运动员等殊荣的优秀毕业生,教育成效斐然。
(文武 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