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真正理解“必需、够用”了吗?

2013-04-29石成诚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度量职业生涯毕业生

近些年中职生的就业率虽然较高,但是中职生就业存在许多问题。比较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是就业稳定率低,同时失业下岗后再就业难、择业难,中职毕业生呈现出“起步快,跑得慢”的现象。笔者从基础观和发展观视角出发,认为核心问题是目前的中职毕业生基础薄弱,在长期职业生涯中缺乏发展后劲和空间。反观职业教育教学,有一种“必需、够用”的思想较长时期以来被误用为培养单纯“即插即用”的毕业生,而忽视发展性,进而影响中职生良性就业和发展性就业。

“必需、够用”的观点认为,职校“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必需、够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它有四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真正认识到基础的动态生成性;二是忽视发展的因素;三是忽视默会知识的存在及其难以度量特性;四是没有理清认识论中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一、“必需、够用”没有认识到基础的动态生成性

一般意义上的“必需、够用”观念认为:要进行实践性操作,必须像盖楼一样先打下“楼基础”。以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为例,在“楼基础”观点下,我们教学生打下“基础”——许多美学知识,以及Photoshop软件中各个菜单命令和工具按钮的作用——最后才用实例进行“应用”学习,巩固对以上知识的认知。以上的思想和教学过程仍然是学科化课程观的反映,强调“准备性”的“学科知识”的量要恰到好处,貌似以“够用”来限制这个量,其实我们又不得不为了这个量而低效工作,以期达到“必需”。我们应该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指导下进行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在基于情境的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动态发展基础,动态学习所谓的“基础知识”(例如美术知识、相关菜单命令和工具按钮的作用)。姜大源曾说:“把职业行动知识的掌握作为构建基础的核心,把具有扩展基础功能的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不必为学科知识基础的不足而担心,而要为行动知识基础的突显充满信心。”

二、“必需、够用”忽视发展的因素

“必需、够用”忽视了知识的更新。例如,完成一项工作需要“五个”知识支持,“必需”反映的是必要条件,那么你必须先掌握这“五个”知识;“够用”反映的是充分条件,你掌握了“五个”知识就够了,没有必要再多学“第六个”知识了。但是,这样的情况要建立在如下的假设之上才有意义:一是这项工作是很具体明确的,其内涵、方法、工具等等一些要素不能在时间维度上变化;二是工作者永远只从事固定的工作。显然,这种假设很难成立。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岗位的工作内涵和技能要求都在较快地发生变化,使得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成为“易变性职业生涯”。由于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或组织经营环境和内部政策的变化,使得员工会经常性地主动改变或被动改变自己的职业(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发生变化,首次就业时掌握的知识技能已经不能胜任。

如果把知识比作一个几何上的无限平面,那么个人学习到的知识是这个平面上的一个圆,这个圆越大,接触到的未知知识就越多,就会越感到自己“无知”,主动或被动地继续学习的愿望会更加强烈。如何能说学习到的知识是“够用”呢?事实是习得的知识越多,越会觉得“不够用”。当然,上述观点主要是否定“必需、够用”思想引起的教学观上的偏差,并不否定学习某些准备性知识。

三、“必需、够用”忽视默会知识的存在及其难以度量特性

“必需、够用”的观点认为:作为“基础”和“准备性”的“知识”是“明言知识”,只要达到“必需、够用”的程度(事实上是难以界定的),就必然会促使技能的顺利发展。然而,职业院校的许多教学内容包括某些通常意义上的“基础知识”是具有“默会”(缄默)性质的。

理论课和实践课,表面上兼顾了学科知识和技能操作,实际上已经把理论知识想当然地作为明言知识从所在的工作情境中孤立出来,人为地割裂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真正丰富的基于情境的实践。基于情境的理实一体化学习应该是全程性的,而不是硬要打好“必需、够用”的基础再去实践。“必需、够用”是一种尺度,虽然没有具体指明到底何为“必需、够用”,但它是以确定的工作任务为参照标准来对知识进行度量,然而它最多度量了明言知识,却难以度量默会知识。因为默会知识的重要特征是“不可明言性”,其一大特点是难以度量。默会知识融于实践活动之中,不是语言和命题所能尽述的,只能在行动中展现,被觉察、被意会。许多经验和技巧往往难以表述,通常通过类似学徒制的言传身教和亲身反复实践来传递。

四、“必需、够用”没有理清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必需、够用”的隐含思想还有:先打下理论性基础,再进行实践性操作,确保理论性基础是先于实践打下的,并且是“牢固的”和“不多余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和理论的根本关系。从大方向上说,人们认识世界的“顺序”应该是“先实践、后理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先实践、后理论”是一种普遍而自然的认识论,却常被人们忽视。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实践和理论是交织的,是互动的,我们应该在行动体系平台上突出实践的作用,在行动中学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获取和总结知识。

以上四方面综合起来看,“必需、够用”在教学观上长期影响着中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职毕业生技能单一,不适应岗位技能的变化哪怕是较小的变化,中职毕业生往往缺乏发展潜力,只具有单一岗位(任务)的即时工作能力,缺乏职业群的适应能力,缺乏对未来可变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从而影响毕业生的良性就业、发展性就业。

“必需、够用”本想突出“实训”或“实践”的重要性,但是,至少这种提法容易被实用主义随意解读,容易使中职的培养目标成为急功近利地单纯注重首次就业率,单纯重视“以就业为导向”而忽视“以服务(长期可变职业生涯)为宗旨”,使得中职毕业生的求职就业与个人发展不能统一。建议做到如下几点,一是避免“必需、够用”的提法;二是深入研究可变性职业生涯、默会知识、行动导向教学法等课题;三是延长中职学时,或者打通中高职,使得职校生能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打好持续发展的基础。

(石成诚 江苏省泗阳中等专业学校)

三、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大背景下,中职毕业生的求职就业能与个人发展统一吗?怎么做?

猜你喜欢

度量职业生涯毕业生
有趣的度量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模糊度量空间的强嵌入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迷向表示分为6个不可约直和的旗流形上不变爱因斯坦度量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地质异常的奇异性度量与隐伏源致矿异常识别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