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研究

2013-04-29王晓静

河南教育·高教 2013年6期
关键词:就业高职院校策略

王晓静

摘 要:根据目前河南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的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挑战进行战略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新路径,可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及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培训;中原经济区建设;策略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群体庞大,数量众多,但该群体的大多数缺乏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不高。近年,城镇与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因而,作为以培育生产经营与管理、服务一线急需的技术型人才为宗旨的高职院校,接过历史的重任,有效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使他们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顺利实现稳定就业和成功创业。

一、优势因素

1.职业特色优势

高职院校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优势,职业特色鲜明。它们可以接触、了解到最前沿的专业发展动向及市场人才反馈信息,判断出人才紧缺或饱和的职业领域,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实用型课题与项目的研究。部分高职院校设有职业技能鉴定部门,有利于参加培训的农民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以其鲜明的职业特色和其独特的办学硬件和软件优势为探索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技能培训优势

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河南省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雄厚的技术教育力量和比较完善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与设备。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使其完全有实力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技能,适应城镇就业、创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3.教学资源优势

近年,河南省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在运行机制、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及培训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拥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的在岗、转岗、上岗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在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劣势因素

1.缺少专门培训机构,培训学制不灵活

目前,河南省高职院校培训实力参差不齐,部分院校对农民工培训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固定化的培训学制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需求的多变性、及时性不相适应,无法满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需求。

2.培训模式单一化

河南省高职院校多沿用传统的职业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收费标准等方面与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低、年龄结构跨度大、经济基础差等特点不相适应。同时,目前我国企业体制呈现多元化趋势,各类企业的技术含量要求各异,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单一的培训模式很难满足培训目标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市场需求。

3.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河南省高职院校大多缺乏与企业的全面合作机制,职业培训多偏重于理论教学,专业设置雷同、技能训练单一,课程体系中传统课程多,就业、创业等实用型课程少,对劳动者的综合职业素质、就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及创业能力培养往往重视不够。其培训结果必然导致就业适应面狭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复合化的不相适应。

三、外部机遇

为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与城镇转移,农业部等六部委于2003年9月发布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并组建了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指导小组。河南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开展的就业、创业培训工作,使之成为推进河南省城镇化建设、建设河南新农村、促进河南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由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进步,企业也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为高职院校与企业、政府合作开展农民工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四、威胁因素

1.传统人才观的影响

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重要度认识不够,普遍存在重视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绝大多数农民工及其子女不愿意去高职院校学习,导致他们职业技能素质低下。

2.就业准入制度不健全

河南省的就业准入制度不够健全,许多用人单位和企业仍在录用没有经过农村就业、创业培训的新生劳动力和不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这就减弱了农民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的动力和积极性。

3.技能鉴定证书管理制度不完善

河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在职业资格鉴定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混乱现象。培训证书普遍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职业资格培训目标不明确、考试走过场等现象普遍存在。

五、河南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就业、创业培训策略

1.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打造特色品牌

高职院校要承担培训任务,将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必须要设置健全的组织培训机构,对这项工作进行有效、系统的管理。此外,为打造特色品牌,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政府立项,成为全省培训基地,获得官方认可的培训资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院校的知名度与品牌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乡镇政府、各企业的紧密联系,建立稳固的农村劳动力输入与输出关系,互为基地,使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实现产业化、组织化、规范化,在技能培训上形成市场订单,打造培训品牌特色。

2.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培训模式

高职院校在对农民工进行就业、创业培训时,要搞好市场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调查清楚当地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根据农村劳动力的特点与市场人才需求趋势确定培训模式、规模,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以“灵活进门,按需出校”为原则,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与对象,按照不同行业、工种与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与技术操作要求设置课程。通过订单培训、对口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实行短期集中培训与中、长期个别指导相结合,引导性培训与技能性培训相结合,共性培训与个性指导相结合等模式,实现培训与就业、创业的“无缝对接”。

3.创新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

高职院校在培训课程内容上,既要重视对实用技能的传授,也要兼顾综合素养的培养。针对培训对象的特殊性,教师要及时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根据农民工的实际,将知识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培训和短训相结合,注重方法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将一些原有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技能,形象、简明、生动地传授给农民工。要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求与企业的用工标准来设置相关的专业技能课程与实训课程。除此之外,还应多一些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培训大大增强农民工的就业及创业能力。

4.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的鲜明特点是具有就业、创业驱动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培训中指导农民工实现就业,引导、帮助农民工实现成功创业,形成培训与就业指导一条龙服务,以培训带动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带动培训。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在有效利用原有的就业基地和就业网络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实现高职院校、企业与培训员工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田建军.基于SWOT分析的农村职业教育战略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08,(4).

[2]赵宗淑.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背景下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

[3]陈怡.职业院校服务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探究[J].中国培训,2005,(5).

责编:晓 月

猜你喜欢

就业高职院校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