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冶图释》借古开今

2013-04-29吴肇钊陈艳吴迪

广东园林 2013年6期
关键词:园冶

吴肇钊 陈艳 吴迪

摘要:《园冶》为世界最早记述造园的不朽著作,具有学术理论、实际运用、国际交流的重大价值,但不少内容令人似懂非懂,对造园实践的指导作用难以发挥。用江南园林实景的手绘图画来图释造园是读懂《园冶》的最佳方法之一。

关键词:《园冶》;注释;图释

一、概述

《园冶》是我国17世纪杰出的造园学家计成的不朽著作。该书成于明末崇祯四年(1631年),为中国最早记叙造园的文字,内容包括理论、规划、设计、营造等内容,《园冶》梓行后,估计因阮大铖的原因,在清代一度被列为禁书。该书从民间书坊流传至日本,被纳入《东洋美术史》,并改名《夺天工》。1931年朱启钤等人从日本购回《园冶》残本,将其补成三卷,遽付影印,由陶兰泉收入《喜咏轩丛书》内。1933年阚铎委托日本村田治郎就日本内阁文库藏本加以校对,将图式加以绘正,并分别句读,然后由中国营造学社付印出版。1957年城市建设出版社将中国营造学社的原版进行影印重刊,1981年陈植先生的《园冶注释》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使得《园冶》能够广泛传播。

《园冶注释》虽已成为风景园林学科的必读之书,但不少内容令人似懂非懂,特别是对指导造园实践作用发挥不够,许多读者希望能像《营造法式》《清代营造则例》以实例图来解释,以便能直接运用于造园实践。

笔者因具备了研究江南古典园林的功底,又经历40余载设计建造古典园林的实践,诸如:石涛“片石山房”的复建,扬州瘦西湖“卷石洞天”“白塔晴云”“二十四桥景区”“静香书屋”等古园林的复建等,有的被孟兆祯院士誉为“作品已达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一流的先进水平”。1989年江苏省园林优秀作品评选时,曾囊括前三名。笔者亦有幸代表国家在美国华盛顿营造了“峰园”“翠园”,在德国斯图加特营造了“清音园”,并获“93国际园林博览会”大金奖,另在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均有设计作品。此后,同行、同仁均频频敦促笔者完成《园冶图释》科研成果,众望所托,笔者只有不顾才疏学浅,全当作抛砖引玉吧。

二、《园冶》取材江南古典园林

学科泰斗汪菊渊老先生1979年主持国家重要科研“中国古代园林史”研究,笔者被选为其中最年青的编委,为期5年,重点编撰江南园林部分。当时汪老强调力求寻找到计成造园的实物,经多年史料嵇考和实地考察,笔者只找到计成在扬州建造的“影园”遗址,并为此依据众多史料进行了“影园”复园的设计,得到国内权威专家们的论证和认可,发表《计成与影园兴造》论文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师》第23期(1982年)。文章重点是依据复原的“影园”实体,从诸如选址、借景、延山引水、地貌、建筑等提炼出其造园特色,结果均符合计成《园冶》中的论述,由此可得出:《园冶》书中的论述均是其实践与实例的总结。为确认结论的正确,笔者将计成屋宇的各种形式,掇山篇中的各类掇山,在江南园林中都找到了相对应的实例,甚至多个实例,可见用江南园林实景来图释计成造园理论是读懂《园冶》的最佳方法,也是可行的,而且计成出生及一生的造园实践也均在江苏,故可得出结论:《园冶》是取材江南古曲园林的。

三、图释宗旨与手法

《园冶》可称得上中国造园的百科全书,对中国造园理论和造园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的发挥了奠基作用。同时,也是一部忠实记录计成园林营造的书,全书共分: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樯桓、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二个章节,可谓全面总结了造园的艺术和技术,称得上是“园林里程碑”。故将《园冶》造园理论与艺术创作作为既系统又全面的教课书,指导园林规划设计工作,具有现实和长远发展的意义,《园冶图释》亦是本着此宗旨而创作的。

园冶卷一

兴造论

兴造论是阐述园林的规划设计,园林建筑是“三分匠人,七分主人”,即建筑师的作用占七成。若是园林设计则造园师作用要占九成。园主人也非能自主。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宣”,依据用地现状经营山水,栽植花木,再按“宜亭斯亭,宜榭斯榭”的原则点缀不同功能建筑,要做到“精而合宜”。为理解兴造论实质,故选择一座古典园林规划设计的全过程进行图文并茂剖析(附图1)。

园说

园说篇是计成以开拓的视野综述造园,其诗情画意的评述十分精彩而又形象,但很难全部用园林实景来体现。鉴于古代造园兰本皆依据画家的画作,故从古代山水画中寻找相关画面是图释园说篇内容的唯一途径。但效果也只是辅助理解园说的基本内容而已,因为“园说”是企图通过文字 的举例,来阐述形象与意境的关系,引导造园者由形象思维走意境创作的道路(附图2)。

1、相地

“相地”一章是园址的选择、踏勘、评价,地形与造园构思的统一,以及各类型园址的布置处理。以现代来看:园址选定和总平面规划设计的范畴。该章节实质上是介绍了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和意境创作的设计方法如何贯彻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际地形与功能要求中去的概略途经。 “相地”一章将园址基地分为六大类型:山林地、城市地、林荘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根据著者的实践经验,分节论述了每一类地形的优劣,如何在功能上或意境创作上发挥其优点、克服其缺点,比起前代这方面的论述系统得多、详尽得多。尽管如此,也仅仅是文字上的综述,为方便理解文中内容,同时指导园林师造园实践,故选择以现存江南古典名园实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方便学习、研究与借鉴,达到“借古开今”的旨意。 A、瘦西湖园林群三十五座园林相地(附图3)

B、六类园地的园林实例(附图4,图5,图6)

(1)山林地:寄畅园、拥翠山莊、蜀岡名胜、绍兴兰亭

(2)城市地:苏州留园、苏州网师园、南京瞻园、煦园、苏州环秀山莊、苏州怡园、狮子林、鹤园、扬州小盘古、常州近园、苏州艺园

(3)村庄地:扬州白塔晴云

(4)郊野地:苏州拙政园、苏州耦园、沧浪亭、卷石洞天

(5)傍宅地:扬州个园、片石山房、扬州何园、苏州畅园、苏州王洗马巷七号、苏州残粒园

(6)江湖地:嘉兴南湖烟雨楼、杭州郭庄、杭州三潭印月、扬州二十四桥景区

(以上园林均有图及文字介绍,可供学习及借鉴)

2、立基

本章节“立基”是谈园林的规划与设计,笔者觉得用复原后影园实例来比对,是读懂立基篇最佳方法,其一,影园是计成的作品;其二,影园图文并茂更易理解与读懂原文(附图7)。

3、屋宇

占全书最多篇幅的章节,作者强调园林建筑不论大小,均按四季景色为依据。平面形状和朝向均是灵活变化的,如厅堂看似均差不多,但当它与台榭相组合则另有别致。如长廊是制造空间回旋变幻的重要手段;奇亭巧榭应巧妙点缀于花木丛中;层阁重楼高插云霄之上。栏外行云,鹤声自来,意境似瀛壶仙山,园景如天然图画。作者将园林里建筑分为十五种形式(以下各种形式均配有相应的实例,并附有平、立、剖面图):

(1) 门楼

(2) 堂

(3) 斋

(4) 室

(5) 房

(6) 馆

(7) 楼

(8) 台

(9) 阁

(10) 亭(18例) (11) 榭(3例)

(12) 轩

(13) 卷

(14) 广

(15) 廊

(16) 五架梁

(17) 七架梁

(18) 九架梁

(19) 草架

(20) 重椽

(21) 磨角

(22) 地图

(附图8,图9,图10,图11)

4、装折(附图12)

(1) 屏门 (2) 仰尘 (3) 户隔 (4) 风窗

园冶卷二

栏杆(共19页)(附图13)

园冶卷三

5、门窗(附图14)

6、墙垣(附图15)

7、铺地(附图16)

8、掇山

掇山篇是艺术性最强的章节,故掇山师傅多为家族世代相传。本章节除谈及掇山先要做好基础,如何起重、山石的衔接等,重要的是艺术效果:“有真为假,做假成真”。也就是要体现出“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只俨是”。“多方景胜,咫尺山林”;“深意图画,余墙丘壑”。《园冶》书中列举十七种掇山形式,笔者均从江南古典名园中寻找到相应的实例来图释其效果(附图17,图18,图19,图20)。

(1) 园山

(2) 厅山

(3) 楼山

(4) 阁山

(5) 书房山

(6) 池山

(7) 内室山

(8) 峭壁山

(9) 山石池

(10) 金鱼缸

(11) 峰

(12) 峦

(13) 岩

(14) 洞

(15) 涧

(16) 曲水

(17) 瀑布

9、选石:由学兄贾祥云提供其编著《中国赏石文化发展史》中的选石照片(附图21)

10、借景(分二类)

“借景”一章是描写意境创作上的借景,并非以空间划分基础的“园区”,园区是规划设计的单元,而意境则是设计构思艺术处理的范畴。前者是通过“体、宜、因、借”以处理园林的组成结构,后者则亦通过“体、宜、因、借”而赋予艺术处理的灵魂,这是他们相同与相异之处。而且景区划分,也要求有一个全区性的总意境,只是二者的重点范围确实互不相同的。 兴造论中规划设计中的借景,是指景区构图上的借景,此章的借景主要是意境上的,比起“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构图上的借景要灵活得多、变化得多、丰富得多。下面就用39幅画幅的形式来图释意境创作上的借景。

此段所说的借景,先指规划设计空间划分范围内构图上的借景,遵循“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原则,要“巧于因借”。而“物情所逗”,“目寄心期”,“意在笔先”,则指意境上的借景。关于前者,江南古典园林中各类借景佳作均有实例(附图22,图23)。

四、结语

整理古代创作理论“借古开今”是推动民族形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园冶图释》是在理解原著忠实原著的前提下,结合现存江南古典园林实例,以笔者多年园林实践为基础,以钢笔手工电脑上色图形式图释《园冶》的精神要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也是笔者多年园林设计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希望对于现代人理解古典园林专著和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园冶
古代道器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探究
《园冶》中的铺地艺术
《园冶》的“周易”哲学思想探究
浅析《园冶》中以小见大的造园手法与园林意境
《园冶》导读
谈《园冶》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现代园林设计思想于《园冶》中的继承与发展
看《园冶》谈苏州古典园林
论《园冶》的准生态文化体系
从《园冶》探析扬州影园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