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的生命哲学思考
2013-04-29史宗汉
史宗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然而近年来,青少年的体质逐年下降,患心理疾病的中小学生数量不断增多。为此,笔者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审视中小学体育教育,为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教育思路,并为我们改进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生命哲学视阈下的体育教学内涵
生命哲学视阈下的体育教学是指体育教学以促进人体生命的发展与完善为最终目标,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及体质锻炼等是生命发展与完善的手段,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评价的实施都是围绕生命的发展与完善展开的。
中小学体育教学应以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作为出发点和重点,让中小学生树立保护自身生命的意识。生命哲学指导下的中小学生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中小学生身体的发展,而且要关注他们精神的成长。一方面,教师要按照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安排体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自然生命的成长;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重视激发中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中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生命哲学视阈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价值理念
1.体育教学要体现个体生命的独特性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中小学生个体生命独特性的理念,不能把自己的意念强加给中小学生,也不能以固定的标准和模式来要求中小学生,尽量使每个中小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享受到体育锻炼及成长的快乐。
2.体育教学要体现个体生命的生成性
中小学的个体生命处于蓬勃发展的进程之中,即他们的思想生命和躯体生命都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之中。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应体现生命生成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不预设体育教学目标,也不把与中小学生生命成长相悖的目标强加给中小学生,而应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激发其生命充分发育的环境,使体育教学过程成为中小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
3.体育教学要体现个体生命的自主性
个体生命孕育着求知欲,即在生命进程中探寻、追问,以获得自身的生命力量,诠释自身的生命意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让中小学生主动模仿教师的动作,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允许学生犯错误,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中小学体育教学赋予探索自我、超越自我生命力量的意义。
4.体育教学要体现个体生命的创造性
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要着重体现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的统一,唤醒中小学生生命深处的超越意识。如在教授新动作之前,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想象,鼓励他们把动作做出来,然后再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他们对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从而体现学生的创造性。
三、生命哲学视阈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原则
1.生长性原则
生命的健康成长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应体现生命的生长性原则,即引导中小学生认识自身生命、发现自身生命,最终实现生命的成长。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激发中小学生的生命潜能,让他们体验到自身的生命力量。
2.体验性原则
生命的成长不是一个机械地把外部资源进行内化的过程,它必须经过积极的人生体验,才能感知自我、超越自我,这是进行生命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中小学体育教学是鲜活的、生动的、直接的生命体验,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借助这种积极的生命体验,让学生体验生命与体育的融合,体验挑战与超越,感受失败与成功,从中领悟生命的价值。
3.平等性原则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体现生命平等性原则。这就要求师生关系表现为主体间的对话关系,学生通过与教师的积极交流、交往和对话而获得成长,教师则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让教学成为师生平等相待的乐园。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白马桥中学体育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