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舞蹈的灵魂及案例分析
2013-04-29夏宏亮
夏宏亮
几十年来,“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但也有很多的不同意见。本文笔者以理性原则分析了近年来我国优秀的舞蹈事例,阐明了舞蹈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理念。
一、概述舞蹈的灵魂
某些文艺理论的书籍是这样阐述音乐和舞蹈关系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长期以来,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但笔者认为,这个观点表达得并不准确,容易从思维和行为上误导人们,具体表现在:
(1)让人误解音乐是高于舞蹈之上的艺术,舞蹈应服从于音乐,是音乐的附属和陪衬,容易造成歌唱节目中伴舞泛滥或舞不达意,导致舞蹈艺术失去其本身的主体作用和社会价值。
(2)让人误解既然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只要找到现成的音乐进行编舞就能体现灵魂,把音乐看成舞蹈创作的源泉和重要标准。虽然有时编创者在人力、财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方式是可以的,但不能把它作为标准,当作唯一的办法。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体验生活,因为舞蹈的灵魂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社会生活才是它唯一的源泉。
艺术形式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电影等,它们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最为密切。舞蹈用肢体来抒发内心情感,而音乐能增强舞蹈气氛、烘托情感。因此,舞蹈编创者一定要重视音乐、理解音乐,但不能简单地把音乐当作舞蹈的灵魂。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不同的观点。如有人认为舞蹈的灵魂是舞蹈肢体语言的独立性,有人认为人的生命情调才是舞蹈的灵魂,有人认为舞蹈的灵魂是通过人体动作所呈现出来的一种使舞蹈活跃起来的力等。不可否认,这些观点都具有一定的道理。
但舞蹈的灵魂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从宏观上来看,舞蹈的灵魂就是先进的思想和精神。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会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这一理念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概括,是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思想、共同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的坚实基础。文化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国家的灵魂,也必然是文化的灵魂、是舞蹈的灵魂。这是新时代的要求,是我国文化建设的精髓,是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统领,这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舞蹈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以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和要求。
二、以历史为题材和以大自然为题材的舞蹈案例
有人认为,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舞蹈的灵魂”来创作舞蹈,会影响人们创作的积极性,以及创作的个性化和自由化,使创作只能局限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题材,而对编创古代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题材的舞蹈,或编创以大自然中花、鸟、草、木为题材的舞蹈就会受到限制。这种认识在理性上是片面的,在客观上是不实际的。
从近几年舞蹈创作的情况来看,我国舞蹈事业繁荣发展,硕果累累,涌现出一大批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优秀舞蹈作品,还有一大批历史题材和以大自然为题材的舞蹈佳作。
如曾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金奖的舞剧《昭君出塞》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平息战乱,汉元帝下旨把才貌双全的贵妃王昭君下嫁给匈奴王,以换来民族的安宁,反映出王昭君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怀。此外,根据我国古典同名小说编创的舞剧《红楼梦》、古典双人舞《萋萋长亭》等,都揭露了古代封建礼教对婚姻的束缚,赞颂了纯洁、忠贞的爱情和真、善、美的情操;又如根据同名小说编创的舞剧《三家巷》曾获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它反映了在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三户人家悲欢离合的尖锐矛盾和爱情纠葛,主要演绎了一位鞋匠小姐区桃挣脱封建束缚,与青年铁匠周炳相爱,后来周炳投身革命,参加了工人大罢工,区桃在罢工游行中牺牲的故事。舞蹈表现了真诚、纯洁的爱情,展现了无产阶级寻求解放的革命之路。
近十几年来,以大自然为题材编创的舞蹈精品辈出。如总政歌舞团编创的群舞《牡丹颂》、中央歌舞团编创的独舞《雀之灵》、北京二中编创的群舞《红扇》、内蒙古歌舞团编创的《盅、碗、筷》、吉林延边歌舞团编创的《长鼓舞》等。这些舞蹈模拟了花、鸟、草、虫的生动韵律,借物抒情,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又散发着时代的气息,充分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三、舞蹈艺术应坚持的原则
社会生活始终存在先进与光明、落后与黑暗的现象,因此舞蹈也应积极反映先进和光明、反映落后与黑暗,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不能回避,关键在于如何反映落后和黑暗的问题,反映得恰当,可以给人以警示和教益;反映得不好,则使人悲观消沉。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下两个原则,才能掌控分寸、态度慎重:
1.坚持反映先进与光明为主、落后与黑暗为次的原则
伟人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应歌颂光明为主,黑暗只是陪衬。”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时期,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文艺创作必须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成绩。”《决定》中这一重要观点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当代艺术更应该以反映先进与光明为主流,落后与黑暗只能是支流和陪衬,应在艺术的表现中使落后得到改善,使假、恶、丑等黑暗现象受到鞭挞和惩治。只有这样,舞蹈艺术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才能有益于人民。
2.遵循艺术高于生活的原则
从艺术的思想性来说,高于生活的涵义就是反映落后和黑暗的现象,揭示社会的本质,以引发人们的思考,谋求解决的途径,增强对光明的信心。如东北师范大学编创的群舞《汉宫秋月》表现了一位老宫女梦想得到皇帝的宠幸,但总是事与愿违,使她感到汉宫的凄凉和秋月的寒冷,舞蹈在痛苦和悲哀中落幕。这种痛苦和悲哀产生的根源就是愚昧和落后,是封建制度造成的妇女无法摆脱的命运,舞蹈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罪恶本质,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和思考;又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反映了旧社会恶霸地主和反动派欺压百姓的黑暗势力,但主旨是歌颂无产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战胜黑暗的英勇斗争和伟大胜利,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再如群舞《大山支教》反映了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某贫困山区学校教师紧缺,教育落后的现象。但编导通过塑造一位支教老师甘愿奉献的感人形象,揭示出我国从人民利益出发,决心改变贫困落后的社会本质,舞蹈感人至深。以上几个舞蹈案例,足以说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舞蹈的灵魂,只要坚持以上两个原则,舞蹈就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广大舞蹈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担当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社会责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文艺的百花园中、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永远闪亮。
参考文献:
[1]骆荫培,许尔元.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王士达,李洪明,邱振声.文艺学常识[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