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德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启示
2013-04-29孙韵婷邱正祥
孙韵婷 邱正祥
摘 要:科尔伯格是西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他继承和发展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建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道德认识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型,创立了与自己理论相适应的一套道德教育理论。本文通过对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进行简要介绍,阐明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劳伦斯·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道德教育学家、道德心理学家和道德哲学家,也是当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开拓者。他构建了关于道德教育实践策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以及道德发展的哲学庞大理论体系,形成了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方法。科尔伯格也因此被誉为“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
一、科尔伯格的德育思想
科尔伯格致力于儿童道德判断力发展的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判断概括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即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体系。通过“三水平六阶段”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一种事物形成道德判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道德发展阶段反映的是个体道德认知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趋势。这种趋势是一个连续向前发展的过程,它不会后退,也不会越过某一阶段向前发展。文化和教育的作用,只是可以加快或延缓个体的道德发展,却无法改变其发展顺序。另外,科尔伯格提出了两个著名的道德教育策略——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一)道德讨论法
道德讨论法也就是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它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也是科尔伯格提出的第一个学校道德教育干预策略。该方法的关键在于要以道德两难故事诱发人们的道德认知冲突,帮助人们积极进行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判断的发展。提出和倡导这一方法,是科尔伯格早期以道德认知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并特别重视儿童道德判断推理能力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公正团体法
所谓公正团体是指能体现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精神的集体。“公正团体”以一个集体为教育单位,要求让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民主决策与管理,共同制定和执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使成员在这种集体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气氛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道德教育的方式就是公正团体培养策略。科尔伯格认为,通过建设更高阶段的集体规范和团体观念,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道德行為。
二、科尔伯格德育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启示
科尔伯格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他相关的德育理论对于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觉学习提高的内在需要,使学生主动认可教育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汲取教育内容,创造性地加以内化,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同时能动地反作用于教育者,影响教育者,做到教学相长,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道德认知能力
科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水平和阶段越高,道德判断和行为的一致性就越高,所以,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思政课应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让学生在正确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应持发展的观点
科尔伯格认为,个体品德的形成是在他与社会道德环境的积极交互作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而不是道德规范从内部自然展现的过程,更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灌输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有其客观的内在规律性,道德教育不能凭教育者的主观愿望随意跳跃。用阶段的理念进行道德教育,能从整体上提高教育对象的道德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对象的行为表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革德育课堂教学模式
现有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局限在知识灌输、道德说教的方式上,学生成了道德知识被动的接收者。学校在进行道德课堂教学时,可大胆引用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以改造我国学校思政的课堂教学。当然,科尔伯格的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包括时代造成的局限和个人主观因素造成的局限性,我们也不能盲目追随。总之,在加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研究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凤炎.科尔伯格思想研究的新成果——评《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J].心理学探新,2000,(02).
[2]薛玉梅.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心理探寻社会转型期的品德教育[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3]陈殿余.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4,(13).
[4]蒋福明.论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影响及启示[J].攀登,2007,(03).
[5]刘海涛.科尔伯格道德教育观的几点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4).
[6]石远鹏,李创斌.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评析[J].理论界,2006,(08).
[7]谢彩华.科尔伯格理论与我国的德育教育[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03).
[8]庞雪群.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J].社会科学家,2002,17(06).
[9]赵癸萍.科尔伯格德育思想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