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资源管理与现代科普发展
2013-04-29张军
张军
摘 要:信息资源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信息资源管理的兴起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它与社会环境的变迁,组织结构自身的变革、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信息资源管理与现代科普发展态势,着重论述了信息资源管理对科普发展的重要性及意义。
关键词: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起源; 现代科普发展; 数字科技馆
中图分类号:TP39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60-002
现代人类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国际化的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为主流的信息化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以推进信息化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已被世界各国推崇备至。信息资源管理因而也成为行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网络的出现,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呈爆炸式的增长,知识经济时代是伴随着信息社会、全球化经济时代到来,现代科普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
一、资源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所谓资源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简单的理解,资源就是对人类有用的东西。经济学赋予资源三个内在属性,即需求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
资源有用体现在它可以满足人类物质或精神方面的需求,具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需求性决定资源的功能和利用方向,人的需求是随着时空而变化的,资源是有限的稀缺性的东西,使用资源是要受到限制的,要重视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人们所能够得到的信息是受到限制而有限的,导致信息缺乏的现象,从而刺激人们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之分,不同资源的组合将产生不同的效果,故资源是可选择的,由于资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从人类生存发展角度看,资源可分为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类;从社会属性角度看,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从循环使用角度看,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二、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背景
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和一门学科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的政府部门,随后迅速扩展到工商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部门,并影响和扩散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信息资源管理的兴起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它与社会环境的变迁,组织机构自身的变革,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人类对信息(如情报)及其相伴资源的管理活动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人类很早就用图书馆进行图书文献管理。随着信息时代来临,面对大量文件以及信息爆炸、信息污染、信息安全等日益严重的现实问题,美国人霍顿(F.Horton)等适时地提出并不断发展和宣扬了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及思想,使信息资源管理逐步成为指导人们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之一。
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三个:首先是“信息爆炸”,其二,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贯穿于信息过程的各个环节,而其中来自三个独立学科的工作,对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再者,信息资源地位提高,使信息资源管理破茧而出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社会信息化深入,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现代社会一切都与信息相关联,它不仅造就了新兴的信息产业,同时,信息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信息化带动了行业走向现代化。
三、信息资源管理与现代科普发展态势
在新的世纪,现代科普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知识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被人们称作“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络成为知识传播、信息传播的新途径。信息化将给科普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1.信息资源引发科普方式变革
以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信息发展给科普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是一种双向交互式的新型传播媒体,与传统媒体(报刊、电台、电视)相比,有显著不同的特点。
第一,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互联网科普具有超距离性,它打破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上网,浏览世界各地网站的信息。利用互联网进行科普改变了以往科普活动或科普设施的对象仅限于一时一地的缺陷,大大拓宽了科普的范围。
第二,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与生动性。互联网科普为数字化信息,既包括文本信息,也包括圖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互联网信息的丰富性与生动性提高了科普工作的效果。
第三,传播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互联网为科普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如E-mail、论坛、BBS等。交互式的科普信息传递工具使得科普工作中知识的传播从本质上颠覆了“沙漏式”传播结构中“传者主动,受者被动”的模式。互联网打破了国界、地界,无区域限制。
第四,传播的超链型。互联网科普利用超文本技术,在网上展示了无数个链接,这符合人们网状发散思维的特点,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又激发人们的联想思维,促进知识的吸收和再创造。
第五,传播的及时性。可以从奥运会及时的新闻报道切实地感受网络传播的及时性。网民们几乎可以获得与奥运会赛场同步的快讯。利用网络进行科普宣传,可以及时地报道科技新闻,加强科普工作的时效性。
利用网络开展科普除了在知识传播方面的特点外,在实施中还具有创新性,互联网络科普活动是科普专门化与手段现代化的最佳结合,是对科普机构、电子图书馆、远程教育功能的高度集成;网络科普具有虚拟资源优势,就全局来说,投入少,效益好,共建共享。科普学术交流和知识积累平台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如我国先后创办了《科普研究》《科协论坛》《科普专刊》,还有各类“公众科技网”、“科技馆网站”,充分发挥和利用了国内外网上资源,实施迅速,科普效果好。
2.互联网科普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科普之所以吸引人,并在短短十几年内得以在全球广泛应用发展,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与传统通信媒体完全不同的优势,已经作为一个新媒体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利用互联网良好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传播媒体的多样性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对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激发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互联网开展科普已成为近年来国际国内科普工作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及科普工作者的重视。
3.“数字鸿沟”对科普的影响
作为一种新型的科普传播方式,科普网络已经开始引起注意,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必须看到当前利用互联网进行科普存在的问题:
第一,科普“数字鸿沟”正在扩大。目前科普网站在科普传播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但由于中国公众的上网率还比较低,所以科普的网络传输手段仍然没有在公众中广泛普及,公众的科技知识通过网络得到的比例仍然很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这种“数字鸿沟”正在扩大,往往是那些最需要科普的国家、地区和人群,他们拥有的数字化资源,通过互联网络获得信息的能力却是最差的,所以随着“数字鸿沟”的扩大,科普在国家、地区、人群之间的差距将有所扩大。
第二,缺乏适合互联网络媒体的再创造。目前大部分科普网站的信息都直接来源于传统媒体。网络科普在方式上要突破传统科普方式,突出网络跨越时空,全球一网、信息无限、时效快、图文声像并茂、交互性强、共享性高、虚实结合等特点还有相当距离。内容要适合不同年龄的科普对象的需要,做到老少皆宜,雅俗共赏,既有长远教育性,又有现实针对性。同时还要兼顾科技工作者学习新科技知识,进行交流的需要。
第三,科普网站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基本以文字为主,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良好的交互性与传播媒体的多样性。目前国内上百个科普网站除少数几个外,均以平白直叙的文字辅以为数不多的图片来讲述科普的内容。
第四,内容的极度匮乏。我国上百个科普网站称得上有内容的不过几十个,而称得上内容丰富的较少。科普网站各自为阵,没有利用网络良好的开放性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造成科普工作在同一水平上的重复。我国长期存在的部门条块分割问题,也影响到科普网络的发展。科普网络亟须带头打破各种界限,互通有无,利用网络良好的开放性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同舟共济,使网络科普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前行。
我国未来的科普网络应是一个信息量全面、科学、系统,表现方式多种多样,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以及虚拟现实于一体的网络,公众不再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可以通过亲自动手、主动参与获得知识,同时也是一个全社会资源共享的网络。在科普理念上,一种基于全民性、互动性、全面性、多元化的現代“大科普”理念正在兴起。
四、数字科技馆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信能力的巨大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在各个科学领域中,都运用着信息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问题。现在数字科技馆的建设以及现代化科技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广泛的需求,数字科技馆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国家科普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未来科技馆存在的形式,数字科技馆从理论上讲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各种数字化资源为核心的资源管理系统。公众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就可以体验到数字科技馆展件的奥妙,接受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数字科技馆是科普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生事物。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向公众介绍科研最新发现,展示科技创新成果,通过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科技教育、传播、普及活动,帮助广大群众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崇尚崇高的科学精神,推动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普遍提升。”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数字科技馆建设高潮。数字科技馆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中新的制高点,成为评价一个国家科普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
数字科技馆是科普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具有鲜明特征:第一,数字科技馆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创建出一个与现实环境相似的虚拟学习环境。第二,数字科技馆允许公众对数字展件进行符合规则的操作,并能根据他的动作或行为做出相应判断,对整个虚拟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第三,数字科技馆提供了一个场所和学习环境,使得公众通过网络可以感受科技海洋的熏陶并逐渐学到知识。这样,数字科技馆就成为学校教育以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有效补充。
数字科技馆利用交互式网络多媒体环境,通过操作网络科普展件,培养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我国数字科技馆的发展有利于现有的科技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满足青少年业余时间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满足各地区科普场馆建设的需求,提高中国数字化科普工作在国际相关领域中的地位。第一,满足青少年业余时间的精神文化需求。互联网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网络色情等违法和有害信息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数字科技馆运用正确、积极、健康的科普内容占领网络阵地,挤压不良信息的空间,有利于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帮助家长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有利于满足青少年业余时间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二,满足各地科普场馆(专指科技馆)建设的需求。但从地区分布看,科普场馆仍呈现明显的不均衡状态。对于一些小城市或地区来说,仅靠财政支持往往难以满足科技馆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全部需求。而建立数字科技馆可以节省大量土地及资金,其受众量却有可能相当于很多科技馆的观众量,可以达到更好的科普教育目的。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曾明确提出,“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为龙头,建设科普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平台,探索科普产品资源服务公众的有效模式”。2005年12月,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被批准立项并开始启动。这是我国唯一一个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科学技术普及类专项,是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基层科普组织提供科普资源服务,搭建网络优质科普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2006年12月20日,中国数字科技馆开通试运行,成为我国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启迪智慧,科普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更好地为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科普服务。
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普理论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日益先进,许多新技术被应用于数字科技馆的服务工作中,将各种科普资源、信息利用网络共享的方式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的平台。在现代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科技馆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断发展,数字科技馆也是科技馆发展的必然,是21世纪科技馆迎接网络和计算机时代的重要战略。数字科技馆日益成为公众享受科普场馆公益服务,接受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科普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武刚主编.信息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
[2]本书编写组编.现代科普基础教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6
[3]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4]王晨.数字科技馆建设之初探,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