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赤水间,闻香识茶
2013-04-29陈莹
陈莹
美丽的余姚四明山,成名于唐代“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分辉照雪崖,”这是李白为四明山所作的诗篇,字里行间,美景犹在眼前。还有众多像李白这样的文人骚客。踏遍名山大川,一路赞山咏水,均在四明山留下过脍炙人口的诗篇。
而我们此次所游历之处是位于四明山上素有:高山台地之最,清水之源;之称的走岚,大岚古称“大兰”因盛产江南名兰——“龙舌兰”得名后又因山高雾大,改称‘大岚:带有雾气之意,“山在雾之上,雾在山中间;是大岚的真实写照。
四月份的余姚大岚镇上的大片茶园绿意盎然,茶香飘千里,在一片溪湍谷幽、云绕峰秀的生态美景中。我们徜徉于丹山赤水间,闻香识茶。
大岚茶园,闻香识茶
一路乘车前行,顺着四明山脉向上爬行,逐渐进入大岚镇的茶园腹地。路上的风景美丽清新,透过车窗,眼见这里群山环抱,山林青翠,水气充足,云雾缭绕,两旁整齐如钢琴琴键般的茶园在林木的掩盖中若隐若现。四明山,茶文化底蕴深厚,遍地土壤最宜植茶,诞生了像“四明龙尖”、“大岚云雾”、“泉岗辉白”等一系列绿茶品牌,可见四明山周边之茶,实是一脉相承。
四月的余姚大岚,枫红茶绿,走下车子第一眼感觉到撞色的视觉冲击,后来一路走过去都是一大片满目的绿与红,成行的枫树像丝带般嵌在整面的绿玉中,和谐自然,就像大自然的造物就应该如此,枫林的点缀让这一片望不到边的茶园绿得更有生机与活力。我们徜徉在四明山的茶园里,偶尔一阵徐徐春风吹来,枝叶摇曳,感觉走在一排排渐进渐远层层叠叠的绿浪中,湿润的空气夹杂着茶香随着“浪花”扑面而来,让人有一种幸福的晕眩感。
采下一株嫩芽细看,颜色嫩绿中泛白,脉络清晰。叶片薄透柔软。如羽翼般吹弹可破。当地人介绍说,这里茶叶不但长势好,口感也特别纯正芳香,是绿茶中的精品。大岚茶叶始于汉、盛于唐,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目前全镇拥有茶园面积2.5万亩,是浙江省第一大产茶乡镇和宁波市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大岚茶叶素以“香醇、色绿、味浓”而著称。
在大岚茶园脚下有一处茶文化之旅体验点。采茶、制茶和品茶成了到山中休闲人们的选择。看过这片美丽的茶园,便想品尝一番从这茶园里采制成的茶。我们顺着茶园而下来到品茶体验馆,大厅的方桌上已备上了新茶。明净通透的玻璃茶杯,香气怡人的茶叶,徐徐冲进的开水。一会儿,茶便活了。舒展着腰身,弥漫着芳香,有了灵气一般。根据当地人介绍,这时节,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新茶则香气恰人。
行走丹山赤水
看过大岚茶园,品过新茶,我们一行乘车来到四明山的另一处著名之地——丹山赤水。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景区,孕育在这蜿蜒的四明山脉中,连绵叠翠800里的四明山和流淌着7000年河姆渡文明的姚江在这里交融,如世外桃源般不染烟尘,泛着一种清丽秀美,却又蕴涵着浓郁的古朴气息。
当我们绕着盘山公路到达山顶路口时,一眼望去便是一片片相拥着的黛青色瓦舍,成片的青葱林木中映现着淡淡桔色的山崖石面,远眺近观,青中显丹色。水依山而绕,山含灵气,夏天时节,水中石头会呈红色,远看,水好像也呈红色似的。沿水而建的,尚有用竹搭建的亭,溪上的拱桥,古式的水车,木刻的廊道,算是点缀,也呈一点人文的光彩。
丹山赤水景区位于大岚镇柿林村内,村庄不大,依山坡而建,一幢幢灰瓦褐石筑就的农舍,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屋舍之间那青色石块组合成的小道,迂回曲折,狭处仅容一人而过。屋宇多以四合院式或长廊似的建筑格局为主,房子已尘埃满面,有着悠久的年份。然方石筑就的墙壁在岁月的磨炼中保存完好,石缝依旧那样清晰,爬满苔藓。每一处这样的房子都住着几户人家,经年而来和睦相处,演绎着一幅长盛不衰的纯朴情怀。村中的那口同心井,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沿山坡筑了半座的井台,清莹碧透的井水泛着浅浅的水痕,映照着水底沉淀百年的鹅卵石。
我们走进一户有着大院落的房屋里,墙门對面的堂屋排列着镂有花格的六扇木门,雕刻着精致的图案,油漆斑驳,却不失气派。前庭空地上摆着一排水筛,上面铺着刚采下来的绿茶新叶,密密匝匝,像是碧玉上的纹路,牵起一把嫩叶在手,柔软轻盈,顺着指缝就纷纷飘落,一面水筛被移到了炒茶机盘,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藤椅上背着身在炒茶机旁忙碌着,机器脚边的竹编簸箕里盛着些许茶青,也许下一锅要轮到它们了。里屋白发苍苍的老人应该是这妇人的丈夫,在他身旁的木桌上摆着好些个水壶水杯,应该是泡茶喝茶所用,他對着镜头微笑,满脸惬意之态。
在屋舍间小道行走时,路遇不少在路边支着摊子卖绿茶的村民,那些装在玻璃袋里的绿茶都透着新鲜天然的气息,我们在想,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的人是幸福的,房屋虽陈旧却很有古韵,有好的井水,村子周边的空地种着茶树。到了茶季,可以自己采茶、制茶,然后富足地喝上一年,跟着岁月,与这些林木、石子、屋里的梁柱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