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读往来

2013-04-29

茶道 2013年6期
关键词:文征明茶类历史背景

读者来信

看完杂志关于边疆探茶的文章,感慨颇多。作为日常饮品的茶,竟一次次地充当着民族间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民族间的和谐统一,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佩,它所承载的,岂是一个普通的“茶”字能了得?“那一夜,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仓央嘉措的诗极美。我想,这么美的诗,它所抒发的对象也许就是那满怀慈悲的香茗吧!。

编辑部回复:感谢您对本刊的支持。青海作为茶叶的重要消费区域,从李唐政权与吐蕃王朝第一次在日月山下互市开始,这里便形成了国家层面的茶叶交易区域,通过茶来促进民族融合与疆土的开拓。今天,关于茶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未来的故事,需要你我的共同续写。

一直都在关注陈郁榕老师关于岩茶的专栏文章。这期的《精工细作出好茶》专业性很强。这么专业的文章以对话形式出现在杂志,既新颖,读起来又一目了然,我非常喜欢。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茶类的相关报道,我会持续关注的。

编辑部回复:您好,感谢您的来信。在众多的茶类中,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中最为繁复,有着非常高的工序要求,而且每道工序的每个细节都决定着茶叶品质的好坏与否,稍有不慎,就可能辜负了一枚上等的好茶。它的每一个细节之操作,都凝聚着茶人多年的心血,期间的辛苦可想而知。作为茶文化传播者的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把茶叶的方方面面展示给读者,也希望在这一方面的努力能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

87期的杂志中,作者对唐、五代越瓷、邢瓷盏托的描述堪称妙笔生花,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大唐盛世下的文化典藏中。以前较少对茶器的细节有如此集中地关注过,此次在笔者的引领下,我深刻地感受到细节中之中底蕴深藏。通过这篇文章,我对邢瓷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后会加以学习,并跟你们交流互动。

编辑部回复:您好,感谢您对文章的关注。每一种瓷器都会有其独到的美,读者能够通过文字的描述感受到器物之美让我们甚感欣慰。每一种器物的诞生都有其相应的历史背景,也只有通过对历史背景以及制作细节方面的了解,才能真正懂得它的艺术价值。当然,真正的美也需要会懂得欣赏的人。感谢读者愿意成为这样的有心人,欢迎来信交流。

封面解读

明·文征明《影翠轩图》

文征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猜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设色多青绿重彩,问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猜你喜欢

文征明茶类历史背景
翻翻他的“朋友圈”,见证一段书法史
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中运用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福建水仙茶儿茶素组分和生物碱的影响
文征明习字
张圆满:《祭侄文稿》——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文化产物
文征明最娴雅的小楷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噶尔丹的圣树:今日祭奠崇拜的历史背景(英文)
《文征明 雨馀春树图诗》
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背景